ID书屋
ID书屋 > 好骗小男生 > 请个假五一回来
字体:      护眼 关灯

请个假五一回来

 

非常抱歉没完成周更的约定,因为身体抱恙寄人篱下。下次更新要等五一那几天了,应该会发个三四章,保准又大又粗又长?

碎碎念…为了写s吮吸知识中。想写恋尸癖,但是这个设定太小众了,很容易踩雷,拿不准主意,感觉恋物癖还可,或者异食癖笔记

以下为错字数[狗头]

字词

课文讲解

拓展

种树郭橐驼传

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偻,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官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问者曰:“嘻,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传其事以为官戒也。

精华笔记

1/3

2/3

3/3

字词辨析

通假字

【通假字】

既然已,勿动勿虑:同“矣”,完成。

一词多义

【一词多义】

1故

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形容词,旧,原来的。

君安与项伯有故:名词,交情。

暮去朝来颜色故:形容词,老。

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连词,所以、因此。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名词,旧知识。

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副词,仍旧。

2及

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连词,和。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介词,等到……的时候。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动词,至、到。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动词,比得上。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动词,推广、推及。

3固

名我固当:副词,确实。

独夫之心,日益骄固:形容词,顽固。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动词,巩固。

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

1名词作状语

旦视而暮抚:在早上。

2而木之性日以离矣:一天天地。

2名词作动词

病偻,隆然伏行:患病。

2名我固当:取名。

3故乡人号之“驼”:称、叫。

4且硕茂,早实以蕃:结果实。

5爪其肤以验其生枯:用指甲抠、掐。

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非有能硕茂之也:使……高大茂盛。

2非有能早而蕃之也:早,使……早;蕃,使……多。

古今异义

【古今异义】

1不抑耗其实而已

古义:它的果实。

今义: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承上文,多含转折意。

2既然已

古义:两个词,既,已经;然,这样。

今义:用在上半句,下半句往往有“就、也、还”跟它呼应,表示先对现实或已有的结论予以承认,而后进一步做出判断。

3传其事以为官戒也

古义:把……作为。

今义:认为。

4字而幼孩

古义:养育。

今义:文字。

写作背景

本文是柳宗元早年在长安任职时针对当时官吏繁政扰民的现象而创作的。中唐时期,豪强地主兼并掠夺土地的现象日益严重,各地官僚为巩固自己的地位,竞相向朝廷进贡。同时,加紧对下层劳动人民的盘剥,导致民不聊生。本文是针对当时官吏繁政扰民的现象而言的,可以看成是柳宗元参加“永贞革新”的先声。

作品赏析

1以写传的方式进行说理,思路清晰,简洁明了。

全文从郭橐驼其人,说到种树之道,再转到治国之理,最后从“养树”“养人”两方面收结全文,点明题意。这样以写传的方式进行说理,从一个普通劳动者的角度阐述治国养民的主张,很有说服力。从结构上看,起承转合,章法分明,过渡自然,意理贯通。

2婉约而多讽。

本文是通过寓言故事进行劝诫的,这决定了它“婉约而多讽”的风格。这种风格基本上是通过所传人物的语言表现出来的,婉转幽默,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作者在朴实简单的类比中,揭示了吏治的弊端,颇具讽刺意味。

展开更多

中心思想

本文是一篇寓言式的传记。作者借郭橐驼之口,用“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的种树方法,委婉含蓄地说明顺民之性以养民的道理。揭露并讽刺了统治者的苛政烦令给百姓带来的灾祸,提出宽简为政,让百姓安居乐业的主张,阐发了作者“养民”治国的进步思想。

文章结构

展开更多

学习提示

本文重在说理,但郭橐驼的形象依然栩栩如生,作者是如何刻画这一形象的呢?请简析郭橐驼的性格特征。

探究:

1郭橐驼的形象栩栩如生与作者在行文中高超的艺术处理是分不开的。比如作者在介绍郭囊驼这个名字时,因“病偻”而得名“驼”,这既说明了名字的由来,又勾勒出了他的外形。而郭橐驼也不觉以病为号不雅,甚至自称起来,说明了郭橐驼是一个豁达、乐观的人。

2郭橐驼在对话时的用语“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非有能硕茂之也”“非有能早而蕃之也”等,他虽身怀种树绝技,但在讲述种树经验时毫无骄矜之气,表明他是一个谦逊、老实、安分守己的人。

展开更多

文学常识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解县今山西运城西南人,唐宋八大家之一,世称“柳河东”。柳宗元能诗善文,其诗幽峭峻郁,清丽幽怨;其文包括论说、寓言、杂文和游记等类,精练生动,含意深刻,感情真挚,气势奔放。柳宗元重视诗文的内容,主张文以明道,他的很多作品都揭露了封建政治的黑暗,反映了穷苦人家的痛苦生活,具有较强的人民性和现实主义精神。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