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书屋
ID书屋 > 借种 > 赵瑗·春心正是芭蕉叶7
字体:      护眼 关灯

赵瑗·春心正是芭蕉叶7

 

赵熹散步,散到损斋去,然后自己回了王府。

临走前,赵熹又对他招一招手。

不知道什么样的心情,赵瑗近前去,赵熹从袖子里拿了一瓶药给他,似笑非笑:“独眼羊。”

分明只是摔破了,淤了一点而已!

他揣着那瓶药回家,陈源也被他的眼睛吓了一跳:“大王这是怎么弄的?”

太后急病,皇帝出关,赵瑗回府,陈源但凡长了脑子也能连通前后,多半皇帝是真的不在宫里——赵瑗这眼睛该不会是被皇帝打的吧?赵瑗道:“走夜路摔了一下。”

陈源吓坏了:“哎哟,天尊!还好没摔着眼睛,要不然看不清了。我去给武学师傅告假。”

说起武艺,不知道为什么,赵瑗的脑子里忽然闪过他去明州的夜晚,岳展擦拭的那柄铁矛,赵瑗双手举着矛,把它放回兵器架上,很吃力。

他六年没有和岳展见面,变成了一个大人,在王孙贵族的圈层中,赵瑗的武艺骑射可谓是首屈一指,有时候他都怀疑过岳展到底是一种他对男性最完美的想象还是真实存在的一个人。

可遇见岳展的时候,他陡然会生出一种弱小感,好像星星遇见月亮,光芒都稀弱了。

饮过血、喝过烟的锋刃在赵瑗面前划开一道弧。

他不如他。

可是他们的身份不一样,就好像赵熹和岳展都爱读春秋,但岳展会更注重春秋中的军事排布,而赵熹则会更关心政治斗争那样,赵瑗不是将军,为什么要在武力上赢过岳展?

他没必要赢过岳展,他也赢不过岳展,但,他不如岳展的认知一出来,年轻的、十八岁的普安郡王陷入了一种迷思与懊丧,他想投入赵熹的怀抱,被他抚摸头发,赵熹会说出一百句安慰他的话,可赵熹也改不了这个事实。

他不如他的事实。

顿了一下,赵瑗对陈源说:“我眼睛不曾好,这几天拄着手杖走吧。”

赵熹推崇苏氏多年,其有诗云“竹杖芒鞋轻胜马”,时人以为是文士最佳的儒雅做派,就算腿脚没事也爱拄着手杖慢慢行走,陈源倒觉得很合适,毕竟赵瑗太爱动弹了,从小时候开始就舞刀弄棒的,还踢蹴鞠、打马球,片刻不肯停下来,给他根手杖说不定还走慢些呢:“用那沉香木的漆一根如何?”

他甚至想用沉香木雕三只羊放在杖头,三羊开泰嘛!

然而赵瑗摇了摇头:“我要一根铁杖。”

陈源瞠目结舌,手杖手杖,脚不方便才要用手杖,两条腿不够了才要第三条腿啊,谁拿铁铸手杖,这不是平白给自己增加负重吗。

“这多沉,少说也有三四十斤,拎着怎么走路?”

赵瑗偏要,沉重的黑铁长矛给了他灵感:“拿精铁做手杖,外头拿黑漆涂着。我伤了眼睛,这段时日不去学武艺,恐生疏了,重点好。”

合着只是不去上武艺课,平常走路每分每秒都得练武是吧,跟举铁棍似的!

陈源嘟嘟囔囔地吩咐下去,又道:“史先生来了。之前大王有他的课,我和他讲,是大王生了病,他似乎不大信。”

赵瑗就袒露他那只受伤的眼睛去见史讷。

果不其然,史讷大惊失色:“大王这是怎么?”

赵瑗端正地坐在桌前,头戴黑纱垂脚幞头,身着一件佛手黄色的暗纹襕袍,可称得上是丰神俊朗、天日之表,无怪乎赵熹经常把他拉出来见群臣,甚至和大家讨论他后脑勺的骨头长得如何饱满秀奇,可所有的威严全部被他眼眶上的淤青磨灭了。

赵瑗面不改色:“前两天不读书也是为这个,夜里没看清路,摔到柱子上,头疼,眼睛也睁不开,故而休息了两天。”

太好了,我还以为你跑出去找你爹了呢!史讷松出一口气,又觉得这学生有点孩子气,失笑道:“该点盏灯的。”

赵瑗正准备接受他的意见,可一阵呼喊从远到近传了过来,正是他那落水不久的弟弟赵璘:“哥——哥你在不在——哥!!!”

赵璘其实是一个很忙的人,忙着吃喝玩乐,且忙得开心,忙得出彩,他的老师魏元若是秦枞嗣子秦坦的门客,一天到晚也抓不着这个学生的影子。赵璘连课都不爱上,更不要提赵瑗的门了,对于普安郡王府,赵璘可以堪称是一位稀客。

只见他直愣愣地冲进来,跑到赵瑗面前:“哥救我!”旋即花蝴蝶似的转一圈:“老师你也在呀!”史讷也教过他,然而,该上课的时候赵璘不是头晕就是眼花,师生仅仅混了个眼熟。史讷还没来得及答应他呢,这花蝴蝶又转个圈面向赵瑗,一愣:“呀,你被人打啦?”他拍了拍赵瑗的肩膀:“哪个这么狗胆敢打你?我和官家说去!”

赵瑗继续说辞:“没留神,被门撞的。”

赵璘从善如流,指了指书房门道:“是不是这扇?只要哥哥救我一命,我这就找人打这大门八十大板!”

赵瑗失笑:“你有事就说吧。”

赵璘作揖道:“官家过年时候不是要我们抄书么?当时说要抄五百遍,我以为他随口讲的,这好几个月过去他也没问,我以为他给忘了,结果,刚派了中使来问我抄的怎么样了,这我哪说得出来,但说‘差不多、差不多’,打发他走,可明天就得交了,我就想着你这肯定有多的,来问你借几篇。”

怪不得赵熹白天问他抄的如何了,赵瑗道:“我和你笔迹不同,官家善于书道,要看时必然发现,你骗他,岂不是罪加一等?”

赵璘摇头道:“这哪能啊!官家要看,发现你替我作弊,岂不是连你一起连累?我是那么没义气的人吗?我都问明白了官家要这书干什么使,他压根不是自己看,而是要拿去给皇甫坦,叫他供在清净观里祖师跟前为大娘娘积福,供完了就烧掉,再说,这么多篇呢,他顶多看看头几页,不然那看到猴年马月去!”

皇甫坦治好了韦后一半的眼疾,本身就是道教南华派传人,很爱庄子,赵熹要给他所在的清净观增光添彩表示褒奖,取赵瑗、赵璘的经书倒是很正常,更何况皇甫坦那话“留一目存誓”,赵熹显然不爱听,估计是准备打上门去,逼迫这道士再给韦后治眼睛。

至于儿子们抄写的五百遍本身,倒不重要。

赵瑗想到这里,也不吝啬:“你这里差几篇?我有多抄的,叫人拿给你。”

赵璘伸出了一根手指,赵瑗心里有数了:“你是差一百篇么?”

哪想到赵璘疯狂摇头:“哥诶,我一篇也没抄!”

还没等赵瑗说话,史讷就不可置信了:“逍遥游一篇不过八百字,一百多天过去,大王怎么一遍也没有抄过?”

赵璘委委屈屈道:“忙、忙嘛!”他又咳嗽:“咳咳咳咳!而且,我生病了呀,我手脚没力气……”

史讷痛心疾首:“您贵为郡王,除朝参以外何日不闲?无论如何,一遍也没抄过,实在不应该。”

赵璘说:“那怎么办?史老师,您现在说我也晚了,啊呀我知道错了,哥你匀我几篇装装样子吧,我赶夜工再抄几遍,交上去的时候覆盖掉,官家知道我笨,我少抄几遍他不会说我的。”

赵瑗叹一口气道:“我拿二百篇给你,下不为例。再有这样的事,我不在官家面前给你遮掩。”

赵璘千恩万谢,又对史讷道:“史老师,这事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我哥知,若传出去,就是你告的密!”他美滋滋一计算:“这事不能告诉别人,我赶一晚上夜工,再加上这二百篇,明早上凑个快三百篇大概不是问题!”

他跟着赵瑗往外走,还拍马屁道:“哥,你这是抄了七百遍,三个月五十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