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书屋
ID书屋 > 古代山居种田养娃日常 > 第53节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53节

 

这情份没法比。

甘氏和冯柳娘走之前跟桑萝说了,明天的豆腐等今天从县里回来,确定了销量就来定。

桑萝自然没意见,她只要有足够的时间摘神仙树叶片就可以,黄豆目前来说是够的,索性让秦芳娘和陈有田的份例也一并下午来定。

……

天刚亮,小丫儿也来小院了,找沈宁的。

盯着小院里的那条鹅卵石路稀罕了好一会儿:“原来是这样摆花啊。”

沈宁也可喜欢他们一家人一起努力铺出来的石子路:“漂亮吧?我大嫂教我们做的,这样下雨的天走这条路进屋,脚上的鞋不容易脏,从院子到外边的水坑那里,我们也准备铺一条。”

小丫儿羡慕极了:“漂亮,还铺一条,你们那种漂亮石头够吗?我帮着找吧。”

沈宁却摇头:“门外的不用这么小这么漂亮的石子,我大嫂说挑那种稍微大块一点的也可以的,形状无所谓,有一面是平的就行,到时候拼成一条路,也好看得很。”

精致有精致的好看,质朴有质朴的意境。

好吧,这句话沈宁没太听懂,反正也好看就对了。

“你大嫂还教你们认字吗?都认些什么呀?”

“名字,我和我二哥的名字,沈字太难了,宁字我已经会了。”

说着屁颠屁颠领小丫儿去院里,搬出自己的小沙盘来,用树枝在上面画了一个歪歪扭扭的宁字。

小丫儿尽管不知道认字有什么用,但看到小伙伴这样开心,打心里也羡慕:“不知道我的名字怎么写。”

沈宁想了想:“等我学会我的名字,下回让大嫂教我写你的名字,到时再教你呀。”

“好啊好啊。”小丫儿挺高兴:“到时我帮你捡石头。”

大块的嘛,到处都可多了。

两小姑娘说着说着,沈宁想起一桩事来,有些奇怪的问小丫儿:“你最近看到沈金几个了吗?”

好些天没来她们家了,有点儿不像沈金的性子。

小丫儿一听是问这个,点头:“看到了,除了沈铁在家带甜丫儿,沈金和沈银都被赶到地里干活去啦。”

小丫儿凑近沈宁,小声道:“就那天在你们家吃席,沈金回去就挨揍啦,虽然好像就一两下,我听着了,第二天就被撵地里去了。”

沈宁可不知道她三叔三婶这回又是为什么揍人,不过小姑娘自从日子过好了,再不用看三叔三婶脸色过日子,见天忙忙碌碌,早把人抛后脑勺去了。

至于沈金去地里干活,嗯,也不稀奇,她和她二哥七岁就被安排各种活计了。

沈宁半点儿没多想。

两个人凑一块叨叨咕咕,沈宁顺便把菜给浇了,把她的宝贝沙盘搬回去,拉着小丫儿就去摘野菜了,得喂鸡。

小丫儿奇怪:“没见着你二哥?”

沈宁把院门一关:“忙着呐。”

至于忙什么,半句没提。

忙什么,关着门在后院晒酸枣糕。

后院,沈安和桑萝都在晒东西,地上用石头架空了一下,上面铺着两个大圆簸箕,沈安听着院门关了的动静,道:“大嫂,咱还得再买几个簸箕吧,这不大够用,一次不敢多做。”

他看了看自家后院的大小,道:“得四个吧,咱后院全铺开了能晒四个。”

桑萝笑:“哪里止四个,做几个层架,遂层放,能放下十几个。”

“层架什么样的?”

桑萝大致比划比划:“一会儿咱琢磨一下。”

四个哪够,她还要存魔芋干的。

魔芋可不是挖回来就只能现做,还能切块晒干,晒好的魔芋干能存储很久,要做魔芋豆腐了再用石臼捣成粉末状,直接就能用。

等把酸枣糕都晒上,抱了陶盆出来,把后院的门关上,洗净陶盆后叔嫂两个就弄出一堆木料堆在院子里,两个木工菜鸟凑作一堆,琢磨起怎么打层架来了。

所有里正都去?

木工这种事情吧,会者不难。

它的前一句——难者不会。

这和简单粗暴编好后打进土里再用麻绳固定接缝的鸡舍不一样。

叔嫂俩你看着我,我看着你,刚开始的时候有点儿懵。

桑萝:“首先,它得有三根立柱。”

沈安:“四根吧?你看咱们家桌子就是四只脚,四根站得稳点。”

桑萝摇头:“这个你错了,三角形才是最稳定的。”

沈安小朋友:你是大嫂你对,大嫂坚持的都对!

立马点头:“好,三根!”

“每一层再用横木连接固定。”看多了现代组装家具的桑萝这一下很确定,就是把钉子换成榫卯嘛:“榫卯也不难,就是咱得先有个样儿,我得算算尺寸。”

说着说着:“小安,把你那沙盘抱出来,咱画一下。”

沈安起身就回屋抱沙盘去,不一会儿抱出来,把沙面抹平,两个人就蹲在那沙盘边,还真就涂涂画画折腾上了,还正儿八经去量了里边圆簸箕的尺寸。

画了半天,桑萝又盯着那堆大小长短不一的木料,忽然摇头:“这个我倒觉得用竹秆做要简单省事些。

竹子是空心的啊,用粗竹秆做三根主立柱,该做榫卯的地方锯出个缺口,横杆插进去就完事,不比用木料省事?

图和尺寸一定,等着沈宁一回来,桑萝和沈安就拿着弯刀砍竹子去了,折腾半天拖回来两根竹子,在院外又是一通处理。

尺寸计算好,对照着沙盘上的图纸来,一个简易的四层三角晒架还真不难做,主要就是费时间,锯立柱和横杆都是一样的活计,这一回不用劈开,到最后折腾了近两个时辰,成功做出第一个成品的时候,倒是没有再被扎得满手竹刺,就是……好像也不太稳,把主立柱往一边扯的话,一不小心容易散架?

桑萝、沈安、沈宁:……

一大两小三个傻眼。

“得有一个由外向内的力箍住三根立柱,是不是?”

“应该……是?

瞧吧,这就是上回盖鸡舍能直接把柱脚敲进泥里的好处了,绝对没有现在这样的问题。

正盯着那个三角架发呆,不,琢磨,到底怎么才能从外给它固定住。

打竹钉?

桑萝就怕自己一根竹钉打进去,整根立柱劈裂了。

陈有田挑着卖空了的豆腐担回来的时候,看到的就是沈家院外,一家三口对着一个竹制架子盯盯盯。

“干嘛呢这是?”

一听这声音,三人齐刷刷回头。

专家呀!

“有田叔,快来给看看,这个怎么弄。”

“有田叔,帮我们看看,这个怎么弄。”

三个人的声音格外齐整。

陈有田走到近前,放下担子,盯着那竹架子瞧了瞧:“上下两层这样不行,固定不住,你们做这个干嘛的?”

桑萝差点没忍住竖大拇指了:“您真是行家,一眼就瞧出问题来了,我们这做晒架,往里边放我买的那种大圆簸箕,这样能少占些地方,多晒些东西。”

陈有田寻思你这才是行家吧。

不过到底有多少东西要晒啊,还要做晒架来放簸箕。

想想他们三家现在天天卖的东西,陈有田不问了,十有是弄什么吃食,也只有放那后院才能防着人去看了。

“其实很简单。”他走到近前,拿了一根竹枝量了量竹架横杆尺寸,转身就挑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