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书屋
ID书屋 > 争魏 > 第419章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419章

 

恰逢司马师亦有南下伐吴之心,干柴正遇烈火。

内外廷议皆以为吴主新丧,幼主继位,国内不稳,诸葛恪不知抚恤国内,反有北侵之意,正可迎头痛击。

诸葛恪败,则吴国必生内乱,收降纳叛,大军趁势灭吴。

司马师问计于东南诸将,以明其心意。

荆豫都督、征南大将军王昶,上书打造战船直接渡江,在江南与吴军决战。

青徐都督、征东将军胡遵,上书兵分四路同时进攻江陵、武昌、濡须口、建业。

监豫州诸军事、镇南将军毌丘俭,则上书征调重兵在江北大规模屯田,等待合适时机,再一举反扑。

唯有扬州都督、镇东将军诸葛诞上书应该出其不意先发制人,令王昶进攻江陵,毌丘俭进攻武昌,牵制吴国在长江上游的兵力,吸引下游吴军驰援,然后调集精锐,突袭东兴堤,快刀斩乱麻,不等诸葛恪的援军到达,便能大获全胜。

二征二镇,虽然出兵之策不同,但伐吴之意却是一致的。

司马师不能决断,问于傅嘏。

傅嘏力劝不可轻易南征,言诸葛恪除孙权之苛暴,减吴国之虐政,免百姓之困苦,吴人附之,兼诸葛恪英才卓越、超逾伦匹,未可轻图,不如约束士卒,以逸待劳,吴军久攻不下,锐气自消,然后用兵于江淮,趁势而下吴地。

其言颇为中肯。

奈何此时的司马师与此时的诸葛恪一样,都是新近掌权,急需军功以增威信。

司马师不纳傅嘏之计,亦不取王昶、胡遵、毌丘俭、诸葛诞之谋。

分三路伐吴。

东路以安东将军司马昭为帅,统领胡遵、诸葛诞攻东兴。

中路以毌丘俭率部曲与豫州之众进攻武昌。

西路以王昶领荆州之众进攻南郡。

实则是改用了诸葛诞之策,分散兵力,行三路齐进之策,并未将东兴列为重点。

一封洛阳的密信飘荡过淮水,进入寿春,来到诸葛诞手中。

看毕之后,诸葛诞将上好的左伯纸揉成一团,扔到墙角。

不由陷入沉思之中。

诸葛三子,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

时人以诸葛武侯比之于龙,以诸葛瑾比之于虎,而诸葛诞比之于狗。

然此狗非彼狗,乃功狗之意。

早年诸葛诞与夏侯玄、司马师、邓飏、何晏并有名士之称,谓之八达。

黄初五年,诸葛诞与杜畿于陶河试船,遭风覆没,二人俱沉于水,虎贲驾小舟相救,诸葛诞高呼:先救杜侯。

因此而传名,得曹丕重用。

后明帝掀起浮华案,打压士族门阀二代,夏侯玄、司马师、诸葛诞俱遭贬谪,直到正始年间,受曹爽提拔才得以复职,出任扬州刺史。

司马懿为拉拢诸葛诞背刺王凌,加封其为镇东将军、扬州都督、封山阳亭侯。

“司马师不知兵,此战必败!”部将蒋班怒道。

“司马师涉浮华案,被先帝打压,一直未入仕,跟在司马懿身边,东征西讨,共谋高平陵之变,在故大将军眼皮之下养三千死士,人皆不知,你说他不知兵?”诸葛诞略有不悦。

“嗯,属下失言、失言。”蒋班拱手道。

诸葛诞也没在意,目光转向另一人。

“司马师无破吴之意,倒是有削弱江淮、荆豫之心!”谋士焦彝沉眉道。

焦彝、蒋班一为谋主、一为爪牙,跟随诸葛诞多年,忠心耿耿。

三路齐进,则意味着三路都平平庸庸,没有重点。

诸葛诞纵横多年,岂是泛泛之辈?从其上书献计便可见其韬略,自然也知道司马师伐吴的另一层深意。

若是侥幸破吴,则其威望大涨,若是战败,则王昶、毌丘俭、诸葛诞实力俱损。

届时,司马师手握洛阳禁军,虎视天下,拔剑四顾,莫敢谁何。

“司马师之意,六分在破吴,四分在削权。”诸葛诞抚了抚长须,眼中闪过一道精光,“然则,谁削谁的权,尚未可知也。”

焦彝知诸葛诞心意,笑道:“主公所言甚是,若指挥不当,则司马昭、胡遵难逃其咎。”

“为行此险计,司马师连司马昭、胡遵也赔进来,这份狠绝古来罕有。”诸葛诞叹了一声,“司马太傅有子如斯,可以瞑目矣。”

提起司马懿,诸葛诞的语气还是敬畏的。

嘉平四年,淮南之上风起云涌。

将起

杨峥站在河关之上望向东面,明显感觉到天下形势的变化,历史的洪流已经滚滚而来。

苟且了这么长时间,效果终于来了。

司马师的心思和精力并不在自己身上。

西平与东南的几位相比,简直微不足道。

到了六月,邓艾在枹罕布置一番之后,退回狄道。

司马孚也急匆匆赶回洛阳。

胡奋回防武威,再无之前张牙舞爪之态。

姜维的一场北伐,虽然是平局而去,但潜移默化中影响了雍凉格局。

杨峥明守东而暗攻北,武威元气大伤,胡奋乞丐版的“府兵制”基本破灭,还赔上了卫瓘。

而邓艾在与姜维的反复绞杀中,损耗了大量实力。

郭淮的手若隐若现。

李简在关键时刻投降,出乎所有人的意料,简直是神来一笔,立即改变了局势。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