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书屋
ID书屋 > 争魏 > 第902章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902章

 

刘暾乃尚书左仆射刘毅之子,自幼与司马攸亲善。

“那些人……早已入土为安……”司马攸不用亲自动手,早就有人为他暗查过。

但对方滴水不漏,当年经历此事的侍卫,无一活口,连评书中的王太医也本人灭口。

只有贾充、石苞、荀勖等老狐狸知道些内幕。

但他们岂会开口?

司马炎登基,他们正是最大的利益获得者。

尤其是贾充,在司马攸与司马炎之间反复摇摆。

最终站在司马炎一方。

女儿贾南风已经跟太子司马衷定亲。

“哼,欲盖弥彰!”刘暾无奈道。

司马昭若能多活两年,这天下还说不定落入谁手中。

“如今国难当头,秦人行均田之法,耕战立国,蛰伏在西,数年间扫平大漠西域,占田制已现疲态,水灾之后,南阳、河东、青徐盗贼蜂起,屡剿不平,内忧外患,中原不可再乱了,吾家亦不可再有丑闻,长升不见曹家旧事乎?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司马攸温和道。

如果曹家不是兄弟相争太厉害,岂会轮到司马氏?

当年魏武帝的几个儿子都是人中龙凤。

曹植、曹彰、曹冲……

一个个英年早逝。

刘暾一愣,旋即满脸感动之色,“天下不能由君治理,成为天下之憾事也。”

“此言不可再出,兄长为帝,吾当为周公也!”司马攸温良如玉。

走上铜驼大街,正遇嵇喜赶来,“公子大喜,陛下封公子为齐王,骠骑大将军!”

司马炎一向不喜司马攸,但司马攸背后的势力也非同小可,司马师的故旧部曲都在他麾下,所以这个齐王不能不封。

祭奠

一个本可以有作为的朝代就这么灭亡了。

汉末天下大乱,四方强敌环伺,魏武挥鞭,一统北方,结束了几十年的战乱,为中原保存了一丝生机。

其后平南匈奴、灭乌桓、破鲜卑、定西域、击高句丽,基本上把一个王朝该做的都做了,东汉没有拿回的体面,曹魏都拿回来了。

否则五胡乱华会提前一百年降临。

身处这个时代,杨峥对曹魏还是充满敬意的。

只是天下落入司马家手中,是最坏的结局。

司马家开局就是各种阴谋诡计,无所不用其极,打破道德底线。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东西晋一个个权臣走上舞台,根源就在于此。

这是一个天生残疾且阴暗的王朝。

除了开国早死的羊祜、杜预等人,但凡想为这个王朝做点好事的,都不得好死,混得好的满门遭斩,混得差的夷灭三族,很少有能善终者。

“文皇帝行九品官人法,承后汉之旧弊,司马氏又承魏之旧弊,天下岂能长久?”卫家世受魏恩,卫瓘情绪难免有些低落。

“曹魏已亡,司马氏得国不正,大王才是天下正统,臣恳请大王登基!”庞青单膝跪地道。

一语惊醒梦中人。

身边亲卫、侍官等全都跪地,“请大王登基!”

卫瓘也跟着跪地。

这一天终于到来了。

孙皓是皇帝,司马炎是皇帝,自己一个秦王,有些上不了台面。

曹魏在时,自己称帝难免有些僭越之嫌,但现在曹魏不在了,登基称帝已是大势所趋。

“且容孤思索。”称帝不是小事,杨峥也需要有个心理过程,司马炎在一场大胜之后,才开始称帝,自己这边光秃秃的,百姓连续两年遭灾,此时称帝似乎有些不合时宜。

没有明确反对,庞青大喜,“臣告退!”

杨峥知道他去串联别人了,也没阻挡。

殿中只剩卫瓘。

“伯玉以为如何?”杨峥当然知道他有话要说。

“大王登基乃顺天应人之举,可以振作士气,提振人心,何乐而不为?”卫瓘劝道。

杨峥称帝,麾下将吏官佐都可以得到升赏。

但他的顾虑也正在于此,称帝太早,部下就没有多少进取之心了。

“天下大势仍未明朗,孤此时登基是否太早?”

“不然,天下大势早已明朗,大王行均田制,国人皆欲为大秦效命,司马氏行占田制,中原只图田亩之利,关中灾病连年,司马氏不敢向我用兵,其败亡可以预料,大王登基,可激励将士、百姓,以扫平天下一统江山为大秦之志,诚如是,则将士、百姓岂敢懈怠?此为大秦之天命!”卫瓘言辞犀利,直接说到杨峥心坎去了。

表面上,中原还维持着优势。

但实际上秦国挨过了均田制最艰难的头几年。

秦国上上下下已经接受了均田制。

只要老天爷……

杨峥笑了笑,“伯玉心意,孤已明了。”

“臣告退!”卫瓘走后,杨峥直接登门拜访鲁芝。

如此大事,自然要听鲁芝的意见。

却不料鲁芝家中缟素,杨峥一惊,以为出了大事。

急匆匆进门,才见到鲁芝一家跪在曹髦的神位前。

原来只是在为曹魏国丧。

说起来,鲁芝也受曹魏重恩,现在曹魏亡了,他自然要表达心意。

一见杨峥,鲁芝淡淡道:“大王欲先登基耶,先服国丧耶?”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