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书屋
ID书屋 > 争魏 > 第907章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907章

 

人口不是地里长出来的,受大环境的影响。

赋税太重,生存压力太大,百姓即便生下来,也会淹死。

秦国的职责是提供一个相对宽松、有序的制度。

让耕者有其田,织者有其衣,老有所依,幼有所养。

有志者有能力者,能通过正当渠道获得上升。

百姓自己就会把秦国推向一个盛世。

暗访京兆、扶风几个县,杨峥最大的感触就是这片土地上的人实在太勤奋了。

但凡给他们一点希望,他们就没日没夜的干。

原本的荒原被开垦成良田,坡地被种上桑麻,水洼被挖城池塘……

杨峥几乎找不到秦国不崛起的理由。

这两年虽然遭了灾,但也因祸得福,漠北和西域大量部族主动向关中迁徙,人口始终在增加之中。

安定有序的环境,对草原牧民吸引力也大。

毕竟人最大的刚需是生存,在生存面前,其他的一切靠边站。

秦国算是少有的不歧视他们的势力。

当五年奴隶就能转为待归,再当五年待归就能转为治民。

赋税一级一级减少,若想走捷径也有,从军,为大秦建功立业。

不过秦军挑选极为严格,一般草原人身体素质跟不少。

所以只能加入牧骑,马隆的牧骑编制很快就满了。

东边司马家没有这么和善,对汉民十税七,对乌桓、匈奴、鲜卑等异族则十税八。

杨峥都不知道他们怎么活下来的。

百姓的忍耐力高的离谱。

幸亏这两年关东没有爆发大天灾,不然司马家就会像历史上的一样,到处都是叛乱。

婚事

“父皇,这是儿臣为政数年的一些心得。”杨武递上一份奏表。

封皮早已磨破,看来是用心了。

杨武跟随杨嚣在朔方郡屯田这么多年,也应该有自己的东西了。

朔方条件艰苦,虽然这些年漠北各大部族老实了,但马匪少不了,还有动辄南下的狼群,攻入牧场,咬死牛羊和牧民。

胡汉杂居之地,各种是非也少不了。

但越是恶劣的地方,越是锻炼人。

杨武也成长了不少,常年在外,皮肤被晒的黝黑,人变得异常壮实。

杨峥认真看他的奏表。

但让人惊讶的是奏表并非关于屯田和民务,而是“存要去闲、并大去小”。

意思是将原来比较混乱的地方官制从州、郡、县精简为州、县两级,撤消郡这个级别的行政单位,裁汰冗官,将一些人口不达标的郡县合并,将一些没有防御任务的折冲府改为屯田司。

意在节省朝廷开支,提高行政效率,减轻百姓负担。

“这是你想的?”杨峥略感诧异,他的这份奏表暗合了杨峥一直以来精兵简政的思路。

历史上隋唐也是这么做的。

州、郡、县三级行政,的确有些冗繁了。

一州的刺史地盘太大,权力太大。

他的奏表高明之处在于,拿掉郡之后,会增加很多新的刺史,等于做大了蛋糕,同时减去了朝廷的负担。

“儿臣多向杨刺史、索令君请教。”杨武恭敬道。

杨刺史是新任的凉州刺史杨嚣。

索令君当然是索靖了。

两人都是大才,是士族中的翘楚。

“大善,不过这几年大秦政策颇多,百姓、将士、官员都疲于奔命,如今之势,宜静不宜动,你的建议很好,待朕一统天下,会大力实施!”

建议是好建议,但不适合眼下。

留待将来统一天下,可以借此趁机削弱中原士族。

“父皇英明!”杨武倒是没有强求。

秦国最重要的事是积蓄国力,而不是折腾。

现在的框架制度也够用了,百姓刚刚适应。

他的化郡为州不是小打小闹,会引起官场、民间不小的地震。

好政策也需要好时机推行。

不得不说,当年把几个儿子丢去青营是个明智的决定。

几个儿子都还不错。

杨毅深通兵略,杨武精于政务,杨宏独喜天文等学术,都快成为嵇康的弟子了。

“朕该怎么赏你?”杨峥心情不错,忽然觉得这些年有些冷落春娘母子了。

春娘的身份也一直被秦国官吏诟病。

也不知哪个混账传出来的,说当初春娘怀了曹爽的种,然后塞给杨峥,不然现在杨武长的怎么不像杨峥?

更有甚者,直接说杨武简直跟曹爽一个模子里出来的。

秦国本就民风彪悍,又盛行说书等娱乐活动,老百姓比较活跃,这几年有人吃饱喝足了,舌头就长了。

杨峥一开始气的要死,他娘的春娘跟了自己好几年之后才生的杨武……

但民间不管这些,当成了“秘闻”……

赵阿七曾建议大兴牢狱,全部关押起来,看谁还敢嚼舌根。

杨峥眼神怪异的盯着他,真这么干,不就是此地无银三百两间接承认了?

百姓爱传就穿去吧,这种事情少不了。

“噗通”一声,杨武忽然跪了下来,吓了杨峥一跳,以为他有什么非常过分的请求。

“儿、儿臣愿娶杨刺史之女杨筠仪为妻!”杨武脸上“唰”的一下红了起来。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