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书屋
ID书屋 > 争魏 > 第1139章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139章

 

偌大的草原,不断有新兴势力崛起。

漠西鲜卑被大秦屠了几次,嚈哒人重新西迁,填补草原空虚。

当然,这些外部威胁都无法动摇大秦。

杨峥觉得百姓过的还是太困苦了,大兴附近百姓富足,能吃上肉,但不代表全国上下都是如此。

还有很多人吃不上饭,一家五口,男女老少只有一件衣服……

住的也是低矮的茅屋,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外面刮大风,里面刮小风。

民间的卫生状况也非常堪忧,各种疫病到处漫延,其祸患并不比战争少。

一统天下只是一个开始。

有太多的事等着杨峥去完成。

就像一个房子,只是刚刚打了个地基,前方依旧任重而道远。

大秦上下,任何人都可以松懈,唯独杨峥不能,需要时时刻刻保持清醒。

前些时日,江东的锦衣卫还上了密奏,说太子与杜预、周旨走的太近,又吸收大量江东才俊,陆抗、陶璜等东吴旧将皆为之用。

太子直接间接掌握的兵力二十万。

新的时代会诞生新的危机。

大秦疆域越大,统治的难度就越大。

纵观整个世界的历史,几千年来,有几个王朝是真正处于大一统状态?

大多都是名义上大一统,内部其实早已分封。

博弈、暗斗无处不在。

锦衣卫只忠于皇帝,立场自然也是向着杨峥。

客观的说,杨旭的羽翼已经丰满了,已经形成一股势力,放眼大秦内外,对皇权威胁最大的,恰恰是太子的势力……

杨峥终于能体会历史上很多皇帝的忧虑了。

随着自己的老去,越来越多的势力会聚集在太子的麾下。

不过这也是人世间的法则和规律。

自己终将老去,孩子终会长大,取代自己。

换做心胸狭隘的君主,在常年累月的猜忌中,最终会出现各种问题。

但杨峥却并不担心,其一,杨旭是个聪明的孩子,有曹家和司马家的前车之鉴。

其二,太子羽翼丰满,但远远没到能动摇杨峥地位的地步,杨峥一句话就可以拿掉太子拥有的一切,最大的兵权仍牢牢掌握在皇帝手上,大兴有十五万中军精锐。

其三,这时代父权拥有绝对的权威,汉魏以来以孝治国不是说说而已。

大唐老李家的父慈子孝,在这个时代还玩不转。

再说老李家的父慈子孝,也是李二带的头……

总而言之,大秦想要稳固,首先要稳固的是皇帝和太子的关系。

一阵朔风吹来,阁上数十面“秦”字旌旗猎猎作响。

杨峥忽然心血来潮,拔剑而舞,口中情不自禁的吟诵起来,“肃肃秋风起,悠悠万里行。长剑依山河,铁骑断天云。昔为百人将,今来登明堂。麾下皆壮士,座中多贤明。欲求万世策,矢志兴大秦!”

长剑来回吞吐,配合步法,时快时慢,快如流星赶月,慢如清泉缓流。

这两年读的书多了,又被夏侯才女调教,也会附庸风雅来上一句。

汉高祖农家子弟,一统天下,作《大风歌》,流传千古。

自己这首虽大大不如,颇多借鉴之处,但也算直抒胸臆,借景咏志。

“好诗!”卫瓘拍手道。

周围也是一片马屁声,“真乃千古之绝唱!”

杨峥还是知道自己的斤两,“一时心血来潮,难登大雅之堂。”

“此诗有英雄气,远胜汉高大风歌!”

他们不脸红,杨峥自己都脸红,这么拉拉扯扯下去,都要被吹上天了,干脆生硬转换话题,“吴国既平,当重新划分州郡。”

汉末天下十三州,司隶、扬、荆、交、益、徐、豫、雍、凉、冀、青、幽、并、兖。

三国鼎立,边界之地又重新划分。

现在统一了,首要之事便是重新划定州郡,然后才好委任官吏。

划分州郡,本身也是对地方豪族的一次打击。

河北、中原、江东都要根据当地人口,化大为小、存要去闲,该精简的精简,该裁撤的裁撤。

还有有功将士的升赏等等,千头万绪。

“此事兵部和户部已在商议之中,过几日便会有眉目。”卫瓘作为尚书令,最该管的就是政务。

“好!”杨峥点点头。

“天下一统,陛下可改年号,以应天时。”

百官对皇图这个年号颇为不喜,既没有文采,又不吉利,总之没啥技术含量,现在天下一统,赶紧提出更换年号。

文官们就喜欢在这个上面动心思。

杨峥觉得叫什么都无所谓,也就由他们去了。

“你们尚书台议一个年号出来。”

封赏

新年好很快就定了出来,泰兴,取泰平兴盛之意。

秦国百废待兴,颇合事宜。

杨峥不是挑剔的人,只要不叫永嘉、大业就行。

新的州郡也很快规划好。

每个州下辖三到四个郡,幽州被一分为三,幽、平、辽,辽州还停留在纸面上,土地被鲜卑三部和高句丽瓜分。

冀州为东司隶,维持原状。

豫州作为人口重地,也被一分为三,北面陈郡、鲁郡、梁国化为陈州,中部颍川、汝南、阳安为汝州,东部谯郡、沛国、弋阳郡等划为谯州。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