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书屋
ID书屋 > 争魏 > 第1225章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225章

 

诸葛亮同时进文武二庙,就算没有宣义司的宣传,也被大秦的士人们推崇。

一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堪称千古名臣的典范。

诸葛武侯被士人推崇,关羽却在民间影响力越来越大,其忠义勇武的形象深入人心。

后世受三国演义的影响,吕布被吹捧成天下无敌,实则三国时代,关羽才是名将的天花板,作为敌对阵营的郭嘉、周瑜都曾评价过关羽为当世名将。

只不过,关羽的舞台有些小,前半生跟着刘备颠沛流离东躲西藏,后半生遇到盟友背刺。

三国之后,评价一个将领的勇猛,称其有关、张之勇,或近似文鸯,从没提过吕布……

荆襄、蜀中、河东兴起了关帝庙,香火旺盛。

大秦尚武,所以民间多崇拜关羽一些,杨峥乐见其成,关羽跟诸葛武侯一样,都是忠义的代表。

“去吧!”杨峥挥了挥手,制止了杨旻与他母亲刘婉的惜别。

每个杨家子孙都有自己的使命。

“父皇万万保重身体。”杨旻眼角隐有泪光,冲杨峥磕了三个响头,然后毅然的翻身上马,缓缓西去。

杨旭忽然也感慨起来,“八弟此去,定能让河中彻底归我华夏。”

土地,大秦已经拥有很多了。

杨峥一向的原则是贪多嚼不烂,没有战略意义经济价值的土地,没必要让将士们去流血。

就像此次西征,文鸯、马循等将领一直认为萨珊不过如此,绝非大秦之敌,更激进一些人认为即便萨珊和罗马联手,也未必是大秦的对手,更何况他们现在正在大战,大秦完全可以继续西进、南下,获得更多的土地。

但被杨峥拒绝了。

即便如蒙古一般打下那么大的疆土又能如何?

仅仅一百多年,蒙古的各大汗国全都被当地同化了……

一个强大的文明绝不仅仅是兵强马壮。

对杨峥而言,战争时代已经彻底结束了,接下来的日子是建设,是在文化和经济方向上拓展。

当年承诺过让大秦的百姓吃饱饭,也该兑现了。

维持一个帝国的稳定运行,远比征战四方要艰难。

杨峥的最终目标,不仅是让大秦子民吃饱饭,还要让他们有尊严的活着,不再被士族豪强肆意掠夺,不再被外人肆意欺凌,不再被人随意践踏……

黑暗的历史长河中,华夏百姓承担了太多的苦难和艰辛……

当然,要做到这些很难,非常难,但不做,永远没有成功的可能。

那怕只有自己当政的几十年里勉强完成,也能让大秦子民稍微过的舒心一些,给黑暗的历史长河留下一丝可供追溯的光亮。

一个人要有志向,一个国家也是。

历史上的西晋就是日子过的太舒服了,所以才会那么拉跨。

对比周、秦、汉、隋、唐、宋、明,就会发现,西晋的外部局面是最好的。

匈奴、鲜卑、羌氐基本沦为中原的打手和走狗,而且被高度汉化。

放眼周边,没有一个能打的……

就这种大好形势,司马家还是玩崩了……

想法

司马家玩崩了,是因为无事可做,整天换着花样内斗,玩命内耗。

谁用心做事,做好事,谁就死无葬身之地……

这种政治生态下,西晋怎么可能不稀烂?

杨峥绝不允许大秦也出现这种状况,所以就不能让大秦朝廷闲着,也不能让各大封国闲着。

杨峥把他们封出去,不是让他们躺平,也不是让他们野蛮生长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必须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与中原保持同步。

这样也能加强对封国的管理。

夏国的事就是一个教训,杨峥故意晾着他,就是要看看他的胆子究竟有多大,想干什么。

还好,杨毅还没到无法无天的地步,知道收敛,上表请罪。

不过现在自己在位,他就敢堂而皇之的跟杜预摩擦,若是以后自己不在了,后果不堪想象,未来需要稍稍打压一下。

也不是怕他篡位,太子的地位早已稳如泰山。

杨毅的实力、名分都不够格。

杨峥最怕是中原西域内耗,重现司马家八王之乱的惨事,消耗华夏好不容易积攒的生机。

“朕准备制定十年规划,百年大计,让大秦和诸封国有计划的发展。”

十几年在凉州,面对无比强大的司马家,杨峥也曾制定过三年计划,无非就是积蓄多少粮草,训练多少士卒,还停留在原始阶段。

后来攻灭司马家,夺取中原,三年计划也就被渐渐废止了。

“我大秦不是主张无为而治?”杨旭疑惑道。

“不矛盾,无为而治是针对百姓,不是针对封国和官府,而且也不是什么都不做,十年规划,是朝廷有个计划,而非放任自流,比如说,朕准备打造一支海船队,出使南洋诸国,将他们也纳入华夏文明圈中,再比如十年之后,人口增长三百万等等。”

“敢问父皇,何为百年大计?”

“朕也没想好,既然是百年大计,就要深远考虑了。”杨峥笑道。

杨旭也微微一笑,“父皇约束诸封国,本身就是百年大计,儿臣近年来遍习史书,发现历朝历代都是先亡于内,再亡于外,若诸封国能同仇敌忾,大秦必能超越前汉!”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