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书屋
ID书屋 > 重生北魏末年 > 第71章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71章

 

“还请父王往后问清了缘由,再兴惩罚。”

高欢讪笑道:

“我性急,我性急。”

于是,小高王又被抬上马车,返回了洛阳。

太昌元年(532年),八月十七

天子元善见下诏,一如高澄与高欢所言,着令地方将为祸甚重之人押往洛阳。

对治理一方,安抚百姓,而又颇有政绩之人,予以正式任命。

功过相抵者,宽恕罪责,罢去官职,一应官职填补将由高澄领幕僚往各州主持考试,各州无罪之人皆可参与,以成绩排名授予官职。

此诏一下,在陆续有官吏被押往洛阳的同时,不断有人收获任命。

而得了宽免之人也安心在家准备考试,不仅他们,多有寒门士人盼望着小高王的莅临。

如此牵连甚广的一件大事,居然没有掀起太大的动乱,而早早抽身的元亶更是悔之晚矣,几次三番想寻好女婿说道说道,却都被高澄以养伤为名推脱。

八月二十一,被关在府中许久的陈元康、崔季舒、杨愔三人终于将考题决定妥当,高澄并未放他们回家,只安抚了几句,便匆忙带领他们出洛阳,准备主持地方考试。

而高澄也在路途中遇见了一个意想不到的犯官。

囚犯

八月初二,秋风舒爽。

高澄领着卫队与陈、崔、杨三人并众多文吏往河北而去,其中就有赵彦深。

赵彦深因查出官吏冒名一事,因功受到提拔,不再只是书写小吏,算是府中重要文员。

高澄舍近求远,先往河北,也是存了顺道重新分田的心思,待田地收获了,农人们也好安心耕种。

一行人行至枋头(河南浚县)迎面遇见了一支人马,原来是押往洛阳的犯官。

领头之人得知是渤海王世子当面,立即前来拜见。

高澄慰问了几句,便让他领着自己去见一见那些犯官。

这群犯官足有上百人,被绳索前后串联,各个都是疲苦之色,但高澄并不同情。

命令说得清楚,为恶一方,欺凌百姓之人才会被押去治罪,这些人趁着局势混乱,窃据官位,却鱼肉百姓,最是可恨。

听着领头之人挨个介绍他们的罪行,高澄怒火中烧,待走到一个仪表堂堂的中年人面前时,高澄却面露惊愕:

“他犯了什么事?”

“此人强抢民妇,致人身死,此外,多有恶行。”

领头之人稍作回忆后,回答道。

高澄沉默片刻,对领头之人吩咐道:

“将他交给我,其余人你都带回洛阳,与侍中高隆之传我的话,这些作奸犯科之人的刑罚需从重从严。”

领头之人赶紧应命。

李俞景心怀忐忑,他已经知道了眼前人是渤海王世子高澄,但不知道他为何会给自己头上罩住麻布。

但想一想其余人被送往洛阳严惩,似乎被这位小世子带走也是个不错的归宿,说不定将来还有一条康庄大道等着他。

李俞景觉得自己很冤,不就是玩弄了一个妇人,自己寻死觅活投了井,与他何干。

他可是赵郡李氏子弟,虽说血缘偏得有点远,那也不能为了一个贱妇偿命吧,还好世子是个识人的,一眼瞧出他并非常人。

对于自己的仪表,李俞景自信满满。

被麻布牢牢套住了头的李俞景被人押着,也不知道走到了哪,但终于停歇了下来。

“明月,你照着他的身形,去找一件华服过来,越华贵越好。”

李俞景听见高澄的声音,心中大喜:世子果然是要留用我!

许久,李俞景头上的麻布被人扯开,他分明瞧见了那个长脸青年面上的震惊,与先前世子一般无二。

烛光暗淡,这是一间屋子,李俞景四下打量,心中盘算后,推测世子应该是夜宿枋头城。

“明月,替他松绑,换上衣服。”

斛律光为李俞景脱去囚服换上华袍,人靠衣装马靠鞍,李俞景整个人都显得贵气十足。

屋中只有高澄、斛律光、李俞景三人。

高澄打量着李俞景,大为满意,吩咐道:

“明月,继续把他绑了。”

斛律光不知道高澄肚子里究竟是什么主意,还是遵令行事。

高澄这才开口问道:

“你叫什么名字?”

李俞景觉得奇怪,先前押送犯官之人不是已经介绍过自己了吗,但他不敢怠慢,毕恭毕敬道:

“罪人李俞景见过世子。”

“不,你不叫李俞景。”

高澄摇头道:

“记住,你叫贺六浑。”

不止斛律光,李俞景同样大惊失色,贺六浑这个鲜卑名,山东之地谁不知道是属于世子之父,大丞相、渤海王高欢。

难道世子耐不住寂寞,打算李代桃僵?

李俞景心中更是欣喜,似乎看到了权力在向自己招手。

原来这李俞景的相貌与高欢有六七成相似,高澄、斛律光见到后才会诧异。

高澄继续问道:

“你叫什么名字?”

李俞景赶紧答道:

“罪人贺六浑。”

“不要称罪人,称本王。”

“本王贺六浑。”

李俞景感觉事情越来越向自己猜测的方向发展。

高澄闻言突然伏地哭诉: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