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书屋
ID书屋 > 重生北魏末年 > 第109章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09章

 

往后看,更有侯景之乱时,江南百姓闻听勤王之师抵达,纷纷扶老携幼前去迎接,南梁官兵见民心归顺,欣喜之余,放开手脚大肆劫掠,致使民众倒戈,转而依附侯景。

两晋南北朝就是这么一个荒诞的年代。

在这个时代,民众的要求其实很低,一支不劫掠的官兵,足以得到他们的拥护。

高澄、侯景两路人马,连带民夫合计十一万,浩浩荡荡南下的声势不可能瞒住斛斯椿与独孤如愿。

两人各自派遣使者南下江陵向陈庆之求援。

南梁,江陵大营。

年近五旬的陈庆之凝眉不语,他的目光在军图上巡视,终于落在了代表高澄大军行进路线的箭头之上。

十三岁的稚子统军,纵使有高敖曹这样的悍将辅佐,也难免出现错漏。

更何况高敖曹以勇闻名,而非以智见长。

陈庆之对于高澄在邺城、洛阳执政的事迹,多有耳闻。

也清楚这少年将来会是一个类似孙权的人物,一位优秀的守成之主。

但军旅与治政不同,不是找几个幕僚辅佐,就能处理好。

且不说临阵决机能否做出正确的判断,哪怕只是做出选择,都需要极大的魄力。

“我意已决,先破高澄,侯景自退!”

陈庆之对着帐下部将李洪芝、王当伯等人说道。

瘦弱的身躯,此刻迸发出无限的自信。

军令一下,云集响应,各部士卒纷纷被招回江陵大营。

陈庆之在粮草筹备后,留一部分人守卫江陵,自己则领战兵一万五千人北上救援三荆。

高澄得知陈庆之领军北上时,南下大军已经抵达广州,进入南阳盆地,兵锋直至荆州治所新野。

所谓广州,是在四年前,即孝庄帝永安二年(529年)所建,领鲁阳、南阳、汝南、顺阳、襄城、汉广、定陵共七郡十五县,治所设于鲁阳郡,鲁阳郡也是之前北魏荆州的治所所在。

鲁阳郡被划拨给广州后,荆州治所才迁往新野郡。

高澄在南阳城外安营,迅速派遣使者向行至汝南郡的侯景传递消息,希望他能西行与自己合兵共击陈庆之,却遭到侯景拒绝。

只推诿说,担心两军争功,不愿多生事端。

气得高澄独自在帅帐中破口大骂:

“羯奴轻我,早晚必杀之!”

策略

高澄的恼怒并非没有缘由。

‘名师大将莫自劳,千军万马避白袍。’

陈庆之的名号太响亮了,这让初出茅庐的小高王有种赵括面对白起的既视感。

为了稳妥起见,才自作主张命人招侯景合兵。

也罢!羯奴不来就不来,哪怕我高子惠尚且不如赵括,但你陈庆之也不是白起!

高澄立即招来众将往帅帐议事,扫过麾下一张张英武的面孔,小高王瞬间有了底气:

先锋大将高敖曹,陷阵杀敌,骁勇远胜陈庆之。

更有尧雄智勇不遑多让。

慕容绍宗为我主持中军。

就连未来的北齐三柱石之一的段韶,都只能甘当陪衬。

陈庆之、斛斯椿、独孤信,你们三个一起上吧,我高子惠何惧!

小高王狗仗人势,心底自然安稳,畅想麾下大将同心御敌后,高澄轻咳一声,向众人问策道:

“陈庆之由江陵出兵,领一两万人北上,诸将以为我该如何应对?”

高敖曹轻蔑道:

“河南无名将,遂使竖子成名,敖曹愿领本部为大都督破之。”

一番话虽然没什么营养,但是忠勇可嘉,高澄闻言赞许了一番。

他能明白这些大将对陈庆之的不服气。

趁着北魏大军前往河北、青州分别平定葛荣、邢杲的时机,一路长驱直入,占据都城洛阳,成就不朽功名。

这样的机遇,怎么不让他们眼红。

渡江三千里,顺通无阻,无遗镞之费,只在荥阳城下死伤五百余人,气得梁军将士三百人向元灏请求诛杀荥阳守将杨昱。

在元灏的劝说下,梁军只将杨昱麾下将校三十七人尽数处死,剖心而食,反倒放过了杨昱。

至于攻破荥阳后,大破元天穆三十万大军,这个数字听听就好,就像北伐途中丘大千的七万大军一样。

但肯定是与元天穆战过一场,并且大胜,否则元子攸、尔朱世隆等人不至于仓惶出逃,投奔尔朱荣。

高澄认为陈庆之最值得钦佩的是他敢于以七千人渡江北上,孤军深入的勇气。

“陈庆之,当世名将,高将军莫要轻视。”

赞许高敖曹的忠勇之余,高澄还是劝了一句。

高敖曹冷哼一声,不再说话。

慕容绍宗此时站出来道:

“大都督何不屯师新野城下,待陈庆之劳师北上,士卒疲惫之际,或可半道掩杀,或可以逸待劳,与他正面厮杀,都是上上之选。”

高澄闻言点头,果然不是高敖曹这种陷阵冲锋的骁将,这个围点打援的主意很不错。

但高澄并没有急于做决定,他将目光看向尧雄,希望听听这位将来两次击退陈庆之的大将意见。

尧雄注意到了高澄的目光,他沉吟片刻道:

“末将以为慕容长史所言半道设伏,恐怕难见成效。”

瞬间将场中众人的目光都吸引了过去。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