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书屋
ID书屋 > 重生北魏末年 > 第467章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467章

 

其实不止东魏,西魏也存在贪腐现象,南梁更是泛滥,毕竟后世曾有谚语总结:千里为官只为财。

高欢上一次并没有蒙骗杜弼,高澄在洛阳大肆打击贪腐,也是得了高欢的大力支持。

只是这一次杜弼希望将打击目标扩大到军中将领,着实恼了他。

高欢便命军士们拉弓搭箭,举刀挺矛,站在道路两旁,让杜弼从中间走过,并宽慰他说:

‘一定不会伤到你。’

杜弼战战兢兢走了过去,已经是汗流浃背。

高欢这才解释道:

‘箭虽上弦却不曾射出,刀虽举起而不曾砍下,矛虽然握在手中却不曾刺来,可你却已经吓得魂飞魄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生,那些将领在战场上舍命搏杀,百死一生,纵然贪婪,又怎能因此责怪。’

杜弼当场谢罪道:

‘下官愚钝,今日方识此理。’

但到底是就此落下了病根,每次见了大头兵,总要回忆起当时所经历的刀枪夹道。

骑兵、外兵曹

高欢领二十万并州胡至河南,哪怕明知他只是依例拜谒天子,并为其子高澄主持婚事,却还是让活跃在河南的南梁探子与元魏忠臣惶惶不安。

南梁探子自然是担心高欢以巡视为名,突然大举南征,而元魏忠臣们则恐惧高欢自感时日无多,临死前要过一把皇帝瘾。

但高欢不是刘裕,或许能力不如对方,但架不住亲族势力庞大,又有高澄这么一个儿子,无需担忧身后事,急着定下君臣名分。

车驾驶过黄河大桥,高欢坐在车厢中闭目养神。

杜弼禀告军中贪腐,其实远不如高欢所知详尽,可如今就这么个世道,三国纷争,你若对将领逼迫过甚,在战场出工不出力,如彭乐放走宇文泰等行径也就罢了。

真给你学贺拔胜、徐德等人在韩陵之战时,直接战场起义,才是祸事临头。

军中贪腐从来不只是局限于少数几个将领,这也是高欢三令五申不许高澄轻易动作的原因。

高澄对此也能明白,因此,这些年惩治了如此多的贪腐官员,唯一牵涉到的军中将领只有时任瀛州刺史的韩轨。

韩轨是七弟高涣亲娘舅,算是自家人,高澄虽惩治了韩轨僚佐府吏,却对韩轨颇为礼遇。

韩轨不但不以此生怨,更对高澄心生感激,毕竟没有将他如尉景一般折辱。

况且因高澄曾救下窦泰的一事,如韩轨、莫多娄代文等太安系将领,都与他颇有交情。

颠簸的马车让高欢难以入眠,车厢内,与他同乘的两个孙儿也是嬉闹不休。

将要往洛阳与父母相见,他俩格外的兴奋。

高欢睁开眼,看了一眼俩孙儿亲密无间的模样,又没来由担心起他们将来会步上高澄与高洋得后尘,为家业相互猜疑、防备,以致彼此视如寇仇。

对此,高欢暗下决心,到了洛阳定要与高澄好生商量将来对这两孙儿的安排。

高欢与儿子们其实并不亲近,微末时四处交游,只留高澄与娄昭君以及两个女儿相依为命。

投奔尔朱荣后,高洋在晋阳出生,高欢更是无暇顾及高澄、高洋兄弟。

夺取北魏大权后,其余诸子先后出生,又担忧他们在晋阳暗自结交将领,威胁到嫡长子高澄,以致手足相残,又将他们尽数送去洛阳生活。

因此在将大部分事务交由高澄处置以后,将两孙儿抱来晋阳的高欢也多了含饴弄孙的时光。

高孝璋、高孝瑜才满月就养在他身边,又是隔辈亲,高欢自然属意于第三代继承人从这两兄弟之间产生,便也有了柔然公主作为高澄嫡妻的安排。

毕竟柔然公主诞下的嫡子,与元魏公主诞下的嫡子,所能获得的臣民支持,不可同日而语。

总会有不少人顾念前朝。

高欢为了这两个孙儿也算是煞费苦心,往后再添多少孙儿,在他心里的地位,无论如何也是比不得高孝璋、高孝瑜兄弟俩。

但越是如此,又越是担心这两孙儿日后反目成仇,原本巡视地方,与许多故旧重逢的喜悦心情也随之消散。

正值五月末尾,盛夏时节,酷暑难耐。

渤海王府阖家与满朝文武一并出城接驾,就连天子元善见也被高隆之请出深宫,在此迎候东魏相国,渤海王高欢。

洛阳城外,一片熙攘嘈杂的景象。

远方有哨骑飞驰而至,带来消息,高欢大军已过黄河大桥。

尔朱英娥与宋娘望眼欲穿,两人对儿子早已是魂牵梦萦,若非高澄不许,她们恨不得立即打马去迎。

等候许久,护卫着高欢的二十万并州胡缓缓行来,元善见望着大军行进,感受到了极大的压迫感,脸色煞白,不禁暗自怀疑:

‘我真能抵抗这样一支大军。’

高欢将军队看得无比重要,在日常绝不许任何大将领兵,士卒操训皆由骑兵曹与外兵曹的僚佐负责,主要有赵起、徐远、唐邕、白建等四人。

其中徐远与韩贤、潘乐与已故的蔡俊等,都是广宁郡石门人(山西寿阳),曾任广宁功曹,高欢在信都建义,他与广宁太守一同投奔,得蔡俊举荐受用于相府,任骑兵参军,掌管并州精骑。

与徐远一并在骑兵曹任职的赵起是河北人,虽没有蔡俊这样的同乡提携,却因被高欢任做段荣典签,故而与高澄相识。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