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书屋
ID书屋 > 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 > 第232章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32章

 

在崇祯皇帝忙着授赏一事时,被选进讲武堂高级将校班的这帮人,他们在接触所进修的教材,还有所领完善教材的任务,使得他们这帮人,也产生过极大的分歧。

有道是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同样都是带兵打仗的人,谁服谁啊,但这恰恰也是崇祯皇帝想看到的。

毕竟适合后世的规矩制度,并不一定适合当前的大明,在摸索中研讨出适合大明的,才是崇祯皇帝想要的。

反正三个月的时间,能通过崇祯皇帝所定考核的,可以出讲武堂为将带兵,不能出去的就老实待着吧!

“肃静!!”

周遇吉的声音,此时在御台响起,这叫分散各处的将校,纷纷安静下来,挎刀而立的周遇吉,沉声喝道:“紧急集合!!”

“咚咚!”

急促的脚步声,在西苑御台骤现,高级将校班所辖一众学员,以周遇吉为基准,迅速列阵集结。

曹文诏、左良玉、黄得功、陈继盛、毛承禄、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张世泽……

这些由崇祯皇帝亲自选定,被编入高级将校班进修的人员,以最快的速度列队完毕,一个个昂首挺胸的站立,双手自然垂于两腿外侧。

队列训练,是讲武堂的必修课,哪怕是高级将校班,也必须进行相应的训练。

考验一支军队的综合战力,就是要从这最基础东西开始。

哪怕是在冷兵器时代下,从最节省训练经费为出发点,以队列训练去开展练兵,队列训练,绝对是强调并严守军规军纪,培养令行禁止,端正风气的一种方法。

在王德化、朱纯臣等一众人的陪同下,崇祯皇帝缓步朝西苑御台走来,看着眼前整齐划一的队列,脸上露出赞许的笑容。

‘看来这几日的进修,叫这帮高级将校班的学员,都有不小的改变啊,不错,是一个好的。’

崇祯皇帝心里很清楚,分布在大明各地的军队,每月能展开一两次操练,都算是不错的了,纵使是驻守京畿的各部京营,或戍守边疆的各部边军,能每月展开三四次操练,都是好的了。

倘若敢拿后世子弟兵的标准,来要求大明的军队,那纯粹是找死的行为,真敢推动这样的训练方式,只怕大明各地都将闹出兵变。

“啪!”

“嘭!”

在崇祯皇帝感慨之际,只听一道整齐的并脚声,还有一致的捶胸声,叫他从思绪中拉回现实。

“陛下万岁!!”

在王德化、朱纯臣等人,惊愕的注视下,以周遇吉为首的高级将校班,齐声怒吼起来。

面对众将校的问候,崇祯皇帝叉腰而立,朗声道:“大明万胜!”

在讲武堂现行的军规军纪中,不管是学员间行军礼,还是面见上官行军礼,皆以并脚、捶胸来定,同时以‘敬礼’为起、以‘大明万胜’为尾,唯独例外,当属崇祯皇帝,要高呼‘陛下万岁’。

崇祯皇帝要用这种方式,来强调上下级观念,强调军规军纪,在‘文贵武贱’的政治生态下,崇祯皇帝要一步步扭转大明武将的地位。

“朕前段时间,忙着处理朝政和军机要务,没得空来讲武堂这边。”

崇祯皇帝叉腰而立,看着眼前这帮高级将校,来回走动道:“但是朕却也听说讲武堂这边,有些人对现有要进修的学科,有着种种的质疑。

比如这队列训练,比如识文认字,比如实兵演练等等,在朕看来,有质疑是好事,这证明现行学科,有不足的地方。

今天朕特意来西苑这边,召见你们这帮高级将校班学员,来聊一聊,谈一谈,看看有什么是需要精进的。”

培养脱产的职业军人,是彻底扭转大明军队的唯一路线,秉承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崇祯皇帝愿意多花费些时间,来奠定培养军官的体制,哪怕期间各地战局,传来什么不利的战况。

只要能做好这一点,那崇祯皇帝心里坚信,以脱产的职业军人为骨干,所筹建起的大明新军,定然能迸发出惊人的战力。

任重道远

崇祯皇帝随和的态度,叫队列中的众将校,不少都流露出各异的神情,这是他们先前所不敢想象的。

“一个个在金戈铁马的战场上,都是骁勇善战的主,怎么在朕面前就露怯了?”崇祯皇帝面露笑意,看着眼前的众将校,道:“既然进了西苑讲武堂,那你们就是天子门生,心中有疑惑,论道,不是很正常的吗?

孔有德,你先说!”

“喏!”

被崇祯皇帝点名的孔有德,下意识挺身喝道,旋即便从队列中跑出,压着内心生出的紧张,朗声道:“启禀陛下,学生有一事不明,为何在讲武堂进修,要识文认字?这不是文人才要学的吗?

学生等是统兵打仗的将领,能带好兵,打好仗,才是本职,此议,也是中低级将校班所疑惑的。”

崇祯皇帝在西苑创设讲武堂,下辖各级将校班,以培养各级军官,同时划分不同的学科,来叫他们专精一项。

军队是一个整体,然在这整体之下,又细分为不同的兵种,即便是当前所处的冷兵器时代,亦是这样的一种情况。

检验一支军队的强悍与否,是以各兵种间的协同作战而定,各司其职,在相同的军规军纪下,做好打仗这件事情。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