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书屋
ID书屋 > 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 > 第738章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738章

 

朕来告诉卿家吧,是生产力的不断提升所致。

当前线参与平叛的大军,能源源不断获取更精良的军械、甲胄、火器、火炮、火药制品等等,哪怕只是比建虏和流贼强一些,不过只要形成规模输送,就能从过去的一触即溃,逐步变成能够抗衡,再到最后的敢于言战。

这个过程转变国朝用了几年,所付出的代价很大,可却改变了过去谈奴色变,谈贼色变的风气。

而朕此前乾纲独断,不顾朝臣的反对,特设起的军机处等新衙署,所改变的是吏治腐败问题,当这两方面都逐步的改善时,在促成国朝当前的镇压势头,让叛乱势头不再会影响到国朝安稳。”

黄道周脸上的疑惑更盛。

他不清楚天子所说的这些,跟优待西洋传教士,究竟有怎样的内在联系。

“碰撞才能产生影响,碰撞才能促成改变。”

崇祯皇帝继续说道:“像千里镜的研制,像琉璃的量产,像水泥的出现,像自生火铳的研制,像火药品质的提升,像各型火炮的定级,像线膛燧发枪的出世,像开花弹的改进等等等等。

如果离开了思想碰撞,是否能在过去几年间,逐步的钻研出来?

朕想过这个问题。

也是可以的。

不过朝野间的争论和反对,会影响到宋应星、焦勖这批人才,让他们无法集中所有精力,去从事他们所擅长的领域。”

黄道周的神情变了。

他似乎明白了什么。

“西洋传教士存在的意义,就是集中这些矛盾,让舆情的宣泄口,从过去集中在宋应星他们身上,转变到西洋传教士的身上。”

崇祯皇帝眼神坚定道:“与此同时,西洋传教士所进修的领域知识,能打开宋应星他们禁锢的思想,可以让他们从另一种角度,来思索,来辩驳,来碰撞。

朕始终相信唯有碰撞,才能产生改变,就像内务府的设立,更多的是取缔太监乱政,能真正帮朕分忧。

大明的矛盾已经够多了,朕不想看到更多的矛盾,所以朕要疏导这一切,要让改变成为大明的主流。

唯有改变,才能让大明走出困境。

唯有改变,才能让大明江山永固。

倘若我们连改变的勇气,都没有了,那就算朕想做的再多,终究只是徒劳无功,毕竟积重难返下,大明江山倾覆是一种必然。”

黄道周脸色大变,他没想到天子会说出江山倾覆这等话,不过细想下来,真是没有过去几年的改变,就大明所面临的处境,只怕会愈发艰难,那江山倾覆这等忧虑,也真不一定不会发生。

只是这等话只能在心里想想,却断不能讲出来!

众生相(4)

“臣等拜见陛下!”

“拜见大明皇帝!”

崇祯皇帝弯腰从銮驾内走出,环视眼前所聚的武备院诸臣,脸上露出淡淡的笑意,支撑大明走原始工业化,走维新变法的根基,就是眼前这批涉足各领域的精英。

保护好他们,就保住了火种。

生产力想得到提升,就离不开科技树的攀升。

只不过科技树的进取之路,需要足够的耐心和时间,需要海量的银子支撑,需要大批的人才参与,唯有满足这些客观条件,才有可能形成量变,继而诱发质变,最终形成井喷式发展的格局。

“免礼吧。”

崇祯皇帝笑着摆手道:“每次朕摆驾西山,内心都是最高兴的时候,这代表着武备院在某一领域,取得了相应的成果。

方以智呢?

朕先前所提的蒸汽动力学,能取得一些斐然进展,方卿所起作用很大啊,走,陪朕去看看所研制的初代蒸汽机。”

“臣领旨。”

方以智从人群中走出,在黄道周的注视下,向崇祯皇帝作揖行礼,随后毕懋康、宋应星一行,纷纷跟随着崇祯皇帝的脚步,朝武备院核心区域赶去。

崇祯皇帝此来西山所驻武备院,就是他朝思暮想的蒸汽机,终于从无到有研制出一个初阶雏形。

武备院所研制的蒸汽机,和崇祯皇帝所想的蒸汽机,还存在很大的差距,甚至连长效运转都不能保证。

蒸汽机的运转原理,在该时期尚属未涉足、未开发的全新领域,纵使是最简陋的初阶雏形,所产生的含义和影响都是不同的。

这代表着一种可能。

“陛下,其实目前武备院所研制的蒸汽机,尚不能被称作蒸汽机,应该叫蒸汽传动装置更贴切,其并不具备整体运转的能力,很多技术壁垒并没有被真正攻克,所存问题依旧很多,诸如气密性改良、冷却装置、动能传导装置等等,都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这也是蒸汽传动装置无法进一步突破的根源。”

“叫蒸汽机也好,叫蒸汽传动装置也罢,朕都深感欣慰和高兴,至少你们武备院过去所做之事,证明朕所提的蒸汽动力学是能够深入研究的,这才是关键所在,技术性的问题朕不懂,或许诸卿也有很多不懂的地方,但是武备院是可以通过集思广益,逐步的设法解决所遇问题的,只要路没有走错,哪怕走的慢一点,这都是很正常的事情……”

黄道周跟随在崇祯皇帝身后,听着方以智、宋应星、焦勖、汤若望他们,向天子所禀明的种种情况,而崇祯皇帝表明的态度,却是以鼓励为主,毕竟涉及蒸汽动力学的钻研,不是讲几句话就能实现弯道超车的。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