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书屋
ID书屋 > 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 > 第885章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885章

 

周延儒、刘鸿训、黄立极、王洽等一众阁臣廷臣,都纷纷参与进来,这也使得内务府要做的事情,被迫终止了下来。

钱肃乐、李长祥、张肯堂、沈廷扬、黄道周、何腾蛟等一众内务府大臣和官员,见到眼前这一幕,流露出各异的神情。

这就是现实啊。

此时此刻,内务府的这帮大臣和官员,深刻明白自家天子,为何在某些事情,表现得那般乾纲独断了。

这都是有原因的。

“看来这场廷议,朕又要乾纲独断了啊。”

不知过了多久,崇祯皇帝的声音响起,让争吵起来的群臣,一个个都安静下来。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崇祯皇帝缓缓起身,撩了撩袍袖,环视殿内群臣,“你们想要争吵,那就争吵吧,既然你们不想听,那朕也就不浪费时间了,维新变法一事,朕意已决。

自即日起,涉及北方诸省的一系列新政,涉及有司的职权调整,朕都要一一明确,内阁、军机处等有司,负责协助朕贯彻落实。

朕倒是想要看看,这个维新变法,对于大明而言,究竟是好,是坏,朕要用五年的时间,在大明的北方诸省,逐步推行起新政,退朝吧。”

言罢,在众人惊疑的注视下,崇祯皇帝一甩袍袖,就转身朝殿后走去,根本就不理会殿内群臣的反应。

震荡

维新变法注定是一条流血的路,这是没有任何争辩的,从崇祯皇帝决定亮明大旗的那一刻,斗争的形势就发生改变了。

朝野间沸腾了。

对于多数的官员而言,他们并不希望有太多变动,特别是新法一说,一旦真正扎根下来,就会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

这是谁都不能承受的。

“徐卿、毕卿,从朕亮明维新变法的旗帜,朝野间的争议很大嘛。”崇祯皇帝面露笑意,端起茶盏,呷了一口,看向徐光启、毕自严他们,“听说你们内阁,都吵得不可开交了,看来很多人对朕推行新政的决心,还存在着很多侥幸心理。”

“陛下推行新政,以革新弊政和顽疾,这是社稷之幸,大明之福。”

徐光启走上前,作揖行礼道:“然而推行新政,本就牵扯到很多层面,想要有效的推动起来,需要有足够的耐心才行。

很多人争议的地方,就在于这个新政,到底是想干什么。

就像摊丁入亩、官绅一体纳粮一体当差、盐政整顿等事,尽管说在各地取得了相应的成效,但是对现行赋役制度,还是有很多牵扯的。

如果说这些牵扯到的层面,不能得到有效解决的话,那即便上述新政能够推行下来,也难免会形成新的纰漏。”

“臣附议。”

毕自严紧随其后道:“新政革新不是小事,最忌讳的就是一蹴而就,臣等能够理解陛下的心情,想让大明尽快中兴。

可是有些事情,并非是短期内能有所改变的。

除了元辅所说的那些,像牵扯到的领域产业,所涵盖的商税、关税、榷税等事宜,至今都是千头万绪的。”

改革难啊。

听着徐光启、毕自严所讲,崇祯皇帝心生感慨,他之所以选择这个节点,向朝堂亮明维新变法的旗帜。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仅靠他构建的那套班底,是无法更好的涵盖整个大明,毕竟大明传承的官制,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统治机构。

诸如军机处、内务府、赈灾行署等新设衙署,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查漏补缺,可是却不能舍本逐末。

一旦陷入到这种境遇下,那大明的维新变法,就会逐步的向畸形体制靠拢,由此会出现更多的问题。

“两位卿家所言,正是朕所担忧的事情。”

崇祯皇帝撩了撩袍袖,皱眉道:“想让维新变法有效推行起来,就必须对赋役制度,有着一次完善的调整和修订。

倘若此事不能有效解决,那随着时间的推移,国朝会越改越乱,到时衍生出的问题,只会愈发严重。

真要出现这种境遇,大明社稷倾覆也并非没有可能,所以朕想要说的,就是尽快明确分税制的谋划。”

分税制?!

徐光启、毕自严相视一眼,流露出惊疑的神情,他们怎么都没有想到,此次天子召见他们,竟然要商讨这等大事。

从一条鞭法试行起来,尽管说张居正新政改革,遭受到很多抨击和质疑,甚至还出现不好的事情。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大明的赋役制度,就是在逐步倾斜于一条鞭法,并逐步的被地方所接受。

把各府州县的田赋、徭役以及其他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这样大大简化了税制,方便征收税款。同时使地方官员难于作弊,进而增加财政收入。

只是该项制度并非是没有漏洞,比如说特权群体的偷税漏税,甚至是逃税,就是难以遏制的。

而孙传庭在河南试行的摊丁入亩,陈奇瑜在陕西试行的官绅一体纳粮一体当差,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更进一步完善一条鞭法,倘若该项新政能有效推行起来,那对大明国库的财政收入,会呈现向上利好的趋势。

但这也是为何有众多反对的原因所在。

毕竟这是打击特权群体,对于既得利益群体而言,是无论如何都不能接受的,要盘剥,要压榨,找底层群体啊。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