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书屋
ID书屋 > 曹操喊我去盗墓 > 第21章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1章

 

但现在,吴良与众人的关注点早已不在棺木的材质之上。

他们更加关心的问题是——这棺材的盖子,怎么是敞开的!?

“吴良,这、这是怎么回事?”

兵士们顿时有些慌神。

从进入石门到现在,梁孝王墓中绝无半点有人在他们之前进来过的迹象,一切殉葬品也都完好无缺,但现在墓主人的棺材盖子却不知为何被掀翻在了一旁,这一点都不科学!?

“莫慌,待我先看看!”

吴良心中也是颇为疑惑,只得先稳住众人,而后手持火把小心翼翼的来到棺木近前,伸着脖子向棺材里面看去。

首先入眼的便是摆放在黄色内衬之上的“金缕玉衣”。

金缕玉衣也叫“玉柙”,乃是汉代皇室成员死后专用的殓服,外形与人体形状相同,通体使用玉片与金线编造而成。

其实一些大臣与贵族也可以使用这种形式的殓服,不过他们只能使用银线与铜线编造,但那不叫“金缕玉衣”,而叫“银缕玉衣”或“铜缕玉衣”。

但这不是重点。

重点是这副金缕玉衣的胸口位置不知何时竟破开了一个大口子,透过那个破口可以看到,这副金缕玉衣已经只是一个空壳,原本应该包裹在里面的尸体竟不翼而飞,连一根枯骨都没有剩下!

尸体呢!?

吴良心中一寒。

他很清楚,哪怕经过几百年,这种封闭墓穴中的尸体也断然不可能完全消失。

难道被什么生物、譬如穿山甲之类的食腐生物吃掉了?

也不可能!

吴良当即又否定了这种猜测,因为从这副破损的金缕玉衣上的许多细节可以判断,这玉衣分明是自内而外破开,绝非外力所致!

玉藻前

见此状况,吴良自然更加不敢大意,连忙对身后兵士提醒道:“诸位聚作一团小心戒备,万不可大意!”

众兵士均是训练有素的精英,闻言连忙亮出兵器,呈扇形背对吴良展开阵型。

如此阵型即可互相守护,又可将吴良护住。

曹禀的待遇也就不过如此,可见经过几个时辰的相处,吴良已经摇身一变从一个无人问津的奴役成了兵士们心中的核心人物。

“有才老弟,可是发现了什么?”

一个年纪稍大的兵士压着声音问道。

“暂时还没有,但这莫名掀开的棺木中,墓主人的尸首已经不见踪迹,有道是‘事出反常必有妖’,虽然我还无法确定具体缘故,但为防意外多一份小心总是没错。”

吴良并未将金缕玉衣上发现的细节说与众兵士,以免引起过多的恐慌,那样反倒更容易出乱子。

“所言极是。”

兵士们听完纷纷点头,互相之间又靠近了一些,屏住呼吸用眼睛和耳朵去感受周围的一切动静。

这种情况下,吴良也略微安下心来,继续观察棺木内的情况。

棺木中除了那副破损的金缕玉衣之外,就只剩下一个摆放于玉衣头部左侧的小鼓。

小鼓呈短圆柱体,两头略小,中间略粗,大小与造型都有些类似于后世陕甘宁地区较为流行的腰鼓。

不同的是这个小鼓的侧面并未被涂成喜庆的红色,而是被染成了黑色,并在黑色颜料的表面雕上了一些云气纹加以装饰,看起来多了几分贵气与精致。

除此之外。

小鼓的两端还装有两个金属环,金属环连接着一条皮带,看长度应该可以套在脖子上,将小鼓挂在胸前或是腋下,这就和后世的腰鼓更像了。

不过令吴良比较意外的是,历经数百年,这个小鼓的鼓面竟还完好无损。

古时多以兽皮制作鼓面,虽然比较耐用,但也绝对无法做到留存数百年而不坏,迄今为止后世考古界从未发现一面完整的古鼓。

所以,这个小鼓的鼓面究竟是用何种材料所制,又或是使用了什么特殊工艺?

带着这样的疑惑,吴良小心翼翼的爬进棺木之中,将那个小鼓拿在手中细细查看。

可惜他对兽皮并没有太多的研究,初看之下倒也并未看出鼓面究竟是什么材质,只是用手轻轻按压上去,仍能感觉到鼓面柔软坚韧。

我了个乖乖。

历经数百年质感竟还像新的一样,这玩意儿也太稀奇了吧?

吴良觉得这个小鼓肯定还能用,很想拍一下听听鼓声,但此情此景之下,他最终还是将好奇心按捺了下来,免得搞出什么幺蛾子。

再看那通过金属环连接在鼓上的皮带也同样完好。

吴良便将皮带套上脖子,把小鼓挂在了自己胸前。

他打算将这个小鼓带回去仔细研究。

毕竟以梁孝王的家底,说是富可敌国也不为过,可以选择随葬的金玉珍宝更是不胜枚数,却单单只带了这个小鼓,这便足以说明这个小鼓的价值绝对在金玉之上,不会只是表面上看起来的这么简单。

除非……梁孝王就是爱音乐,别叫我停下来。

做完了这些,吴良又在棺木中仔细查探了一番,见再也没有其他的东西,便又从里面爬了出来。

结果落地之后,再次瞥见挂在胸前的小鼓,吴良猛然又意识到了什么!

我这造型……

要是穿上长袍,再配上一个狐妖面具和几条尾巴,不就是某个知名发际线杀手游戏里的玉藻前么?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