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书屋
ID书屋 > 曹操喊我去盗墓 > 第506章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506章

 

诸葛亮沉吟了片刻,又接话道,“若是如此,墓中便可能藏了其他的密室与暗道,咱们恐怕还会有意外收获……”

“……”

听到这里,吴良心中终于有了一些异议。

这颗九曲珠只是一个独立的物件,并且一眼便能看清里面并无异物与机关,因此就算真在里面穿上一根线,那也还是一个穿了线的独立的物件,感觉并不能从中得到什么有价值的东西或是信息。

不过这既然是诸葛亮的“大胆”猜测,鉴于这个家伙确实能够破解“八阵图”与“孔明锁”的本事,吴良早已确定他就是丘穆公墓的“真命天子”。

因此哪怕是诸葛亮这听起来毫无根据的推测,吴良也会格外郑重的考量一番。

另外。

他觉得丘氏后人在丘穆公的棺内陪葬这样一颗没有穿线的九曲珠似乎不太合适,需知天朝丧葬风俗由来已久,尤其在这种事上更是追求圆满,而这颗没有穿线的九曲珠显然并不圆满,甚至有为难与困厄的寓意。

丘氏后人煞费苦心为丘穆公在这里修建这样一座衣冠冢,自然不是不孝之人,没有理由入殓的时候搞出这么不圆满的事情来。

“九曲珠……九曲珠……”

吴良把玩着手中的九曲珠,脑中不停的转动,搜罗着自己所知的可能与之有关的信息,喃喃说道,“据我所知,九曲珠除了孔仲尼的那个典故,似乎还特指人体的九个重要关节,分别是拳节、腕节、肘节、肩节、脊节、腰节、胯节、膝节、踝节,老先生,你对此可有所耳闻?”

这种说法吴良只是知道,但是并不确定起源于何时。

因此猜想向于吉确认一下,若是于吉也知道的话,那便说明这种说法出现的时间定是在东汉之前,因此也有可能春秋时期便已经存在,或许能够为他提供一个新的思考方向。

“老夫偶然所得的那部《太平清领经》的经络篇中便有如此一说,可谓由来已久,方才见到九曲珠时老夫便已想到了此节,不过再一想公子此前曾研读过此书,定然也是知道的,因此便没有多嘴。”

于吉点头说道。

“?”

吴良一愣,他什么时候研读过《太平清领经》?

哦对了!

好在吴良很快便回忆了起来。

当初第一次与于吉偶遇,吴良为了跟这个老童子套近乎,故意称自己研读过《太平清领经》。

后来为了将于吉留在瓬人军中为自己所用,还谎称自己在研读《太平清领经》的时候掌握了其中的“占卜之术”,就像这个老童子掌握了“堪舆之术”一样。

“哈哈哈,确是如此,瞧我这记性,只记得见过这种说法,一时却没想起出处。”

吴良连忙打了个哈哈将这个话题带了过去,不过同时也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

于吉早就亲口承认《太平清领经》并非自己所著,而是偶然所得,也就是说这部书也是一部古籍,而其中有关“九曲珠”的说法也是在东汉之前便有。

在没有办法判断《太平清领经》究竟何时成书的情况下,自然也可以将其一直将其推演到春秋时期,甚至是更早的时候。

若是如此。

这种说法便有可能运用在丘穆公墓中。

只是又能运用在什么地方呢?

吴良又将目光移向了棺木之中,这只是一座衣冠冢,里面不但没有发现丘穆公的遗体,也没有任何的殉葬者,有的只是一身丝绸袍子……

“这……若是将这身袍子当做一具遗体,倒也能够找出九曲珠对于九个关节的位置。”

吴良心思微动。

不过这种推测在他看来总还是有那么点牵强。

不可能只是偶然在棺木的犄角旮旯里发现了一颗用来陪葬的九曲珠,世间又有九曲珠对应九个关节的说法,墓中便应该存在对应的机关吧?

这总给吴良一种是他自己强行将这两者联系到了一起的感觉,太过主观,没有任何技术层面的凭据。

况且到了现在这一步。

诸葛亮的“八阵图”、“孔明锁”与“诸葛连弩”已经全部出土,这座丘穆公墓便已经可以判断为完成了全部的发掘工作,现在已经可以撤出陵墓了。

不过如今已经产生了这样的主观推断。

这口梓木棺又就在面前,吴良自然还是简单的查看一下,也好让自己彻底死心,否则出去之后恐怕还要胡思乱想。

于是。

吴良先将九曲珠装了起来,而后终于还是微微躬下身子将手伸向了棺木中的丝绸袍子。

首先是最中心的腰节。

只要摸过其中一处没有任何发现,吴良便已经足以推翻自己那有些主观的推断,自然也就不再像这件事情了。

“……”

众人方才听了吴良与于吉的对话,大概已经猜到吴良打算做什么,于是也都瞬间安静了下来,屏住呼吸站在一旁为他掠阵。

终于。

吴良的手摸到了丝绸袍子的腰节位置。

这种年代久远的丝绸摸起来有种涩涩的触感,并不像新产的丝绸那般柔软顺滑。

吴良的手在上面轻轻的移动,略微扩大了一些触摸的位置。

不平?

这身丝绸衣裳摆放的十分平整,但轻轻按压便能够感觉到,丝绸衣裳正处于腰节位置的下方似乎有一个圆形的小凸起?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