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书屋
ID书屋 > 大明镇海王 > 第55章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55章

 

“所以这才有了我们肥沃的大明,往北、往西走,这些地方就是沙漠、草原,因为来自海洋的水太少了。”

接着刘晋也是继续讲起降水的事情来,在明朝地区这里划分了一条长线,也是大家所熟知的降水分界线,也是东西分界线。

“原来是这样,难怪我们陕西降水稀少,这是因为我们离海太远的缘故。”

有来自西北的人点点头说道。

“这南北之分竟然是跟降水有关系。”

有人听到这里恍然大悟的说道。

“其实我们大明所在的地方,南北降水是非常有规律,我们大明的降水是典型的季风性季候,所谓季风性季候是跟季风有密切关系。”

“一般我们大明一年降水的开始是从南方开始的,最早是从广东、广西这边开始,他们一般在三四月的时候就开始降雨。”

“接着这个季风就会开始往北走,到了长江一带的时候,就是五六月的时候,这个时候我们称之为梅雨时节。”

“再继续往北,它就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的往北走,越往北,雨季来的时间就越晚,越往南,雨季就来的越早。”

刘晋继续拿出毛笔在地图上划出了几道横线,分别标明了时间,让人一下子就看的清清楚楚。

“没错,我广东这边下雨却是比较早。”

来自广东那个人站起来说道。

“江南地区也是如此~”

“北方也差不多确实是这个时候。”

其他人也都纷纷点点头。

“这季风如果每年都按照我说的这个时间点移动的话,那么那一年我们大明必然南北都是风调雨顺,是一个大丰收之年。”

“但是,这季风有时候也会非常的反常,比如有时候它在南方停留的时间过长了,到了六七月了,它依然还在南方,没有北移,于是那一年我们大明就会出现南涝北旱的灾年,如果它移动的速度太快了,在南方停留的时间太短了,五六月就来到了北方,那么我们大明就会出现北涝南旱的灾荒。”

“我们大明的地理位置特殊,一旦出现问题,它就不是单纯的一个地方出问题,北方有旱灾,南方必然有水灾,北方有水灾,南方必然就有旱灾。”

“只不过因为南方这边离海洋近,所以降水多一些,南方地区的森林也多,所以这旱灾、水灾对南方的影响小一些,北方地区就不一样了,北方都是平原,植被稀少,一旦出现旱灾或者水灾,情况就会非常的严重,历朝历代,北方的灾害问题都要比南方严重的多。”

刘晋看了看众人,又继续讲起来。

前面讲的黄金洲也好、澳洲、南洋之类的,甚至于地球什么的,大家都觉得比较远,总是不太相信刘晋的话。

现在讲到南北之分,南北的差异,南北的降水情况,这个和大家切身相关,而且刘晋讲的都非常准确,大家对于刘晋的话就相信了多了。

“竟然是这样?”

“回去之后一定要好好的查一查历年的资料,核实一番。”

中年人一听,眼睛一亮,似乎想起了什么。

“这季风岂不是龙王爷嘛,这龙王爷心情好了,我们大明南方都风调雨顺,这龙王爷要是不高兴了,这不是南方旱就是北方涝,又或者是反过来。”

有人听完了刘晋的话,也是忍不住笑着说道。

“可不是嘛,还真是和龙王爷差不多了。”

刘晋一听,顿时就笑了,这个时代的人什么事情都喜欢和鬼神联系在一起,自己这一说季风,立刻就有人说成是龙王爷了,实在是让人哭笑不得。

“难怪历朝历代出问题都是北方这边先出问题,每个朝代更迭,一定是大旱灾引起的,这黄巾起义是因为天下大旱,颗粒无收,最终导致了东汉的灭亡。”

“唐朝末年的起义也是因为当时大旱,加之横征暴敛,引发了天下动乱;我朝太祖起义之时也恰好是北方地区大旱,加之北元吏治腐败、横征暴敛、苛捐杂税致使民不聊生,我太祖顺天而起,这才有了我大明。”

黄锦泉熟读历史,听到这里,联想起历朝历代的兴亡,顿时就瞪大了自己的眼睛,似乎发现了什么规律一般,大声的说了出来。

恩师在上

“没错,但这并不是主要的原因,自古以来有句古话,天灾人祸,真正可怕的并不是天灾,而是比天灾更可怕的人祸。”

“季风反常是经常有的时候,为什么往往一个朝代要灭亡的时候,天灾就成了致命的因素,在一个朝代兴盛的时候,纵然是有天灾,也会很快就消平下去。”

“记住,人定胜天,天灾不可怕,可怕的是人祸。”

刘晋看了看黄锦泉点点头,接着想了想说道。

一旁的中年人从黄锦泉说出历朝历代灭亡的起因之后脑海之中就不断的回忆起自己读过的史书,他自幼受名师教导,历史自然是必学的。

正所谓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他每天忙碌之后都会抽出一点时间来读读历史,总结自己的得失。

现在听到这朝代的兴亡竟然和这疾风有很大的关系,顿时就非常有精神,仔细的一想,还真是怎么一回事,似乎每一次朝代的更迭都是发生在北方的灾荒之年,活不下去的农民掀起了浩浩荡荡的农民起义。

这农民起义绝大多数都是以失败告终,但是农民起义作为导火线,慢慢的群雄逐鹿,最终导致了朝代的更迭。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