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书屋
ID书屋 > 大明镇海王 > 第421章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421章

 

他是极其有谋略的一个雄主,以往靠着每年组织南下劫掠,每次都大获丰收,要粮食有粮食,要盐巴有盐巴,要金银珠宝有金银珠宝,要美女有美女,不管是他达延汗还是跟在后面的诸部都收获满满。

靠着这样的一个方式,他成功的将一盘散沙的诸部落凝聚在一起,也竖立起自己的威信。

所以他很清楚,南下劫掠这件事情上,只能够打顺风仗,也就是以最小的代价打进明朝人的腹地里面,在明朝人的腹地里面尽情的劫掠,让大家都能够获得好处,只有这样才能够一直玩下去。

可是如果一旦遇到逆风的局面。

比如如果连对方的防线都攻不破,根本进都进不去的话,而且还要死伤惨重的话,那对于诸部落来说无异于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当然对于他达延汗的威信也是一个打击。

大家都喜欢跟着能够带自己吃香喝辣的人,而不是跟着带自己灰头土脸的人。

因为清楚这一点,所以达延汗一直在犹豫,一直在犹豫要不要南下劫掠,很多时候,顺风顺水了十几年,一朝被打败就可能再也无法翻身,这样的事情太多、太多了。

他也很害怕,如果这一次的南下没有任何收获的话,他好不容易聚拢起来的凝聚力可能很快就会散的一干二净,到时候整片草原又会变成一盘散沙。

他已经三十一岁了,正是一个男人最黄金的年龄,他有着非常远大的抱负,他渴望能够成为成吉思汗一样的人,再次统一整个蒙古诸部,率领蒙古大军南征北讨,将阳光照样下的土地全部变成蒙古人的草原。

所以他不能失败,他也不能允许好不容易聚拢起来的诸部再次变成一盘散沙。

但是现在,他又不得不做出决定,天气太冷了,死掉的牛羊太多了,再这样下去,如果没有从南边明朝这里劫掠到足够的粮食,这个冬天死的人将会很多、很多。

死的人太多了,这对于达延汗来说也是一个沉重的打击,草原虽然广袤,但是人口自古以来都非常的稀少,没有足够的人,他拿什么去统一整个蒙古?

他又如何能够成为第二个成吉思汗?

所以现在不得不南下,但内心之中,他又非常的犹豫,如果这一次失败的话,对他也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狼烟四起

金帐内众部落首领自然看不出达延汗此时内心之中的犹豫不决,对于他们来说,等待这一天等了好几月了。

以往这个时候他们已经在大明的腹地内大肆的劫掠,享受着不劳而获的快感,享受着劫掠的喜悦。

说到南下劫掠,金帐的气氛都变的热烈、高涨起来,大明人的粮食、茶叶、盐巴、金银珠宝、铁锅、菜刀还有香喷喷的美女,一想到这些东西就让人血脉喷张,精神亢奋。

至于达延汗,满脸笑容的喝着温酒,脑海中却是开始计算着该如何以最小的代价突破大明的防线,带着这些草原之狼再次饱餐一顿。

草原大军集结速度超乎想象的快,对于草原上的人来说,提上弯刀,带上弓箭就立即变成了一名草原战士,根本不需要什么准备,而且人人都有马,还一人至少带两匹战马,行进的速度非常快。

仅仅几天的时间,达延汗就集结了十万大军朝着南方浩浩荡荡的杀了过去,一时之间,狼烟四起、风云突变。

大明的广袤的边境线上,漫长的万里长城上面,烽火连天,一道道狼烟不断升起;大明境内的一条条官道上面,八百里加紧的战报一波接一波的朝着京城这边送去,弘治皇帝又开始睡不好觉了。

和以往不一样,这一次,达延汗采取了佯攻宣府,主攻大同的策略,目的自然是还是想要以最少的损失打开缺口,达延汗清楚的知道这一切南下最大的难题就是如何突破犹如天堑一般的防线。

他率领的大军非常的浩大,在漫长的防线上面,能够供他大军快速通过的地方并不多,甚至于可以说很少,几个关键的点上面都有大明的重兵守卫,他比较熟悉的就是大同、宣府、太原这条中线,也是以往走的最多的线路。

不过达延汗也是属于那种吃亏不长记性的人,去年的时候,因为望远镜的出现,他佯攻的计谋被识破,明朝边军这边将计就计,给他狠狠的上了一课,让他不得不走西线跑去甘肃、陕西劫掠。

他一直以来都还没有搞懂,自己佯攻的计谋到底是如何被识破的,自己大军主力的位置是怎么被明朝人给发现,今年他竟然又再次采取佯攻的计谋。

草原的一处处山坡上面,明朝边军的一队队斥候同样是一人两匹马,每个人的手中都带着望远镜,往高处的山坡一站,手中的望远镜举目四望,早早的就能够发现周围方圆几十里范围内草原大军的踪迹。

纵然是达延汗这一次派遣出了很多的斥候小队,这些斥候小队主要的工作就是清理明朝军队的斥候,因为明朝军队不敢野战,所以以往草原人的斥候小队一出,明军的斥候小队就不得不往回逃,因为逃慢了就意味着没命。

这也是以前达延汗很多时候都能够轻轻松松突破防线的重要原因,因为他们对于明朝军队的动向一清二楚,而明朝军队对他们的动向却是一头黑。

可以采用非常简单的佯攻战术就可以轻松的突破明朝边军的防线,进入明朝腹地之后,还能够掌握明朝军队的动向,牵着明朝军队走来走去,等明朝军队一疲劳,他们就狠狠的咬上去,轻轻松松就能够吃下来。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