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书屋
ID书屋 > 大明镇海王 > 第440章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440章

 

盐这个买卖嘛,谁都想要去做,谁都想要插一手,因为里面的利润实在是太惊人了。

但是整个大明的盐基本上都是被徽商和江南地区的大商人给垄断,少数一些山西的池盐、四川的井盐什么的,产量低,远不能和江淮地区的盐相比。

他们这些北方地区的商人根本就很难插进盐的买卖当中,因为一直以来,大明的官场当中南方士林的力量就非常的庞大,想要插进盐的买卖当中,首先在官场上你要斗得过的南方人。

当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朝廷官办的盐场当中,大部分都集中于江淮地区,正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自然也是这些地区的人先得利。

北方的北直隶和山东虽然也靠海,但是因为这些地区都是一望无际的平原地带,开发早,没有大量的森林和树木,在以煮盐为主的时代,开办盐场的耗费太大,自然也就没有什么盐场。

这现象也是一直持续到嘉靖年间,随着晒盐法的出现,北直隶和山东这边才慢慢的出现一些私人盐场。

所以北方的商人、士绅等等都很想插手盐的买卖,只是一直插手不进去。

现在听到李继业的话,大家顿时就一个个放下心来,感情这长芦盐场的背景如此之大,还有什么可怕的,有朝廷的认可,毕竟两百万两白银不是白交的,更是背景惊人,谁敢来找长芦盐场的麻烦?

这可是当今天子和未来天子的产业,除非是活腻了,不想在大明混下去了,否则谁都不会来找长芦盐场的麻烦。

“现在唯一需要担忧的就是这长芦盐场的产量了,产量不行的话,如此多的人来分,能够分到手的就没多少了。”

张天豪此时也是放下心来,有如此硬的背景,又是朝廷认可的盐场,大可以放心的去贩卖这长芦盐场的盐了。

接着他看了看在场的几百号商人,顿时就觉得这竞争的压力依然很大,一个盐场的产盐量是非常有限的,人一多,能够分到的蛋糕就少了。

不单单是张天豪如此想,在场的其他商人也都是如此想到,很快就有人站起身来说道:“不知道你们盐场的产量有多大啊?我们怎么多人,够不够分啊?”

金田、银田

“对,对,我们这几百号人过来,这盐场的盐要是少了,可是不够分啊。”

其他人一听,顿时也是跟着纷纷开口说道。

盐是巨额利润的买卖,谁都想要从中分一杯羹,即便是以前做海鱼买卖的,水泥买卖的,只要有机会,大家都不会错过的。

“关于这一点,我向大家保证,量大管够,我们长芦盐场产的盐,不仅仅产量大,而且质量绝对是上等的盐。”

“诸位,大家请先移步到我们的盐场,我带大家参观一下我们长芦盐场,我想大家就不会担心盐的产量够不够的问题了。”

李继业听到了大家的话,也是笑了笑说道。

众人一听,顿时眼睛微微一亮,看这个样子,这长芦盐场的规模应该很大,竟然说量大管够,这产量肯定极大。

很快,在李继业等长芦盐场管事的带领下,几百号人就浩浩荡荡向着海边的盐田走去,连刘晋也是亲自给自己的老朋友张天豪张帮主带路。

几百号人分成了很多队,每一队大概有几十个人,在一个管事的带领下来到了盐田这里。

“大家请看,这就是我们长芦盐场的盐田,我们长芦盐场和传统的盐场是不一样的,我们不煮盐,我们用的是晒盐法。”

李继业带着一伙人来到了盐田这里,指了指眼前连绵不绝的盐田,笑着介绍道。

“晒盐?”

众人一听,顿时就一头雾水,这个时代的制盐方法,大家基本上都停留在煮盐上满,灶户、灶户就是因此而得名的,因为朝廷官办的盐场里面,全部都是用锅煮盐,所以也就称之为灶户。

现在李继业说晒盐法,也是立即让人充满了好奇,这盐还能够晒出来?

“晒盐法其实很简单,就是利用风吹日晒,将海水之中的水分给晒干,自然就能够得到盐。”

李继业似乎看出了大家疑惑,也是笑着解释道。

“李管事,这煮盐一天也都只能够煮两三锅的样子,你这晒盐法,想要晒出盐来,它需要的时间岂不是要十天半个月了?”

有人就笑着说道,话里面的意思已经很明确了,就是对长芦盐场的产量表示怀疑,晒盐、晒盐确实是能够蒸发水分,但这时间是不是太久了一些。

“等下大家就知道了。”

李继业笑了笑说道,接着带着身边的这伙人来到一处蒸发池这里,指了指眼前的池子说道:“这些池子是蒸发池,打开引水渠,海水就会随着波涛自然进入到蒸发池当中。”

“蒸发池当中的海水经过几天的风吹日晒之后,它的水分就会减少,然后我们就再将它引入到结晶池当中,也就是这片盐田当中。”

说完也是带着大家来到一处结晶池这里,这一处结晶池已经完成了结晶,里面的水分很少,下面铺上了一层厚厚的盐层。

看到这里的时候,众人的眼睛都忍不住亮了起来,这晒盐法似乎好像有点不一样啊,这产量看起来很惊人的样子,眼前的一个池子当中全部都是雪白、雪白的盐。

“大家可以看看我们长芦盐场产出的盐~”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