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书屋
ID书屋 > 大明镇海王 > 第1553章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553章

 

但是刘晋觉得依然十分有必要出台这样的政策,这个政策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大明内部这些部族逐渐的融入到大明主体的汉人之中。

因为划分一个人是几等公民,主要的依据还是看这个公民有没有改汉姓、取汉名,有没有学习大明官话和汉字。

比如一个南洋土著,他如果不愿意改汉姓、取汉名,那他就是四等公民,如果愿意改汉姓、取汉名,还会说一些大明话,立即就可以成为三等公民。

如果再稍微勤奋一些,能够说很多大明话,同时还能够识汉字的话就可以成为二等公民,至于想要成为一等公民。

“嗯,不同等级之间应该要可以变动和流通的。”

“这二等公民想要成为一等公民,除了父母需要是二等公民之外,自身还应该要具备二等公民所掌握的一切条件,同时还应该要有纳税记录,纳税超过五十两银子,或者是为国家做过贡献,科举考试取得秀才及以上的功名。”

想了想,刘晋也是在二等公民晋升一等公民这里写道。

肯定是要给人希望的,不可能说一等就永远是一等,二等就永远是二等,任何文明和种族当中都有精英,大明想要强大,自然是要吸取这些精英。

当然更重要是还是给他们希望,让他们有一条上升的渠道,或许并不是血缘上的汉人,但只要有文化和思想的认同,同样也是可以给予一等公民的身份和待遇。

公民等级制度的目的说到底是为了促进民族融合,促进这些部族学习汉家文化,只要学习了汉家文化,有了文化上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久而久之,自然而然的,他们就会成为华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纵然是以后大明不断的变动、动荡,最终也是依然可以维持住现在的版图和疆域。

而不是像历史上的汉唐一样,强大之时,四方威服,疆域广袤,实力衰弱之后,很多地方立即就再次失去了统治。

这才是刘晋制定这个制度的根本原因。

大明的版图实在是太大了,这统治的部族实在是太多了,如果不采用这样的办法和制度,只是像以往的朝代一样进行管理的话,最终的结果可能就是分崩离析,分裂成无数大大小小的国家。

这绝对不是刘晋想要看到的,也是刘晋一直以来都在防备出现的现象。

“嗯,等级、等级,自然还是要跟各种权利相匹配才能有吸引。”

“想要参加科举考试,首先要取得二等公民的身份才具有资格参加科举考试。”

“低等级的嫁入高等级的,可以直接晋升一级,所生子女直接获得高等级公民的身份。”

“高等级嫁入低等级,必须要降低一级,所生子女为低等级公民。”

刘晋又拿起笔继续写了起来。

“嗯,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这个还是必须要确立的!”

“至于说完全限制婚姻自由,这显然是很不人道的。”

“四等级公民只能够自由在所在县活动,不允许出县的管辖范围,三等公民只能够在所在州府的范围内活动,不允许走出州府的活动范围,二等公民和一等公民则是没有限制。”

“至于奴隶,所有奴隶的出行都必须进行严格的限制,必须有奴隶主人陪同或者是奴隶主人所开具的书面说明。”

“奴隶~嗯,奴隶也是要制定一个晋升的渠道的。”

“奴隶只要认真为主人干活超过二十年或者是有重大功劳者,并且没有任何不良记录,经过主人的申请,当地官府的审核之后,可以脱离奴隶身份,获得四等公民身份。”

想到奴隶,刘晋又是默默的写下了这样的一段内容。

奴隶虽然是奴隶主的财产,但说到底也是人,既然是人就不能当牲畜去对待,还是要给予一些希望的,有了希望,奴隶爆发的事情就会少很多。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乾清宫尚书房,弘治皇帝、刘健、李东阳、谢迁、张懋、佀钟等人一个个手里面拿着一张铁片,同时还一份刘晋所制定出来的公民等级在仔细的看着。

“这就是以后我大明的公民身份牌?”

弘治皇帝饶有兴趣的看了看手中的身份牌,这刘晋让密云铁厂这边制出来的样品,送过来先看看。

身份牌分为正反两面,正面写着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以及年龄(因为还没有实行公元纪年,出生年月日都是弘治几年几月几日,如果是弘治皇帝他爹的时候那就成化某年某月某日,不太好计算年龄,所以也是著名年龄。)

还有部族民族,籍贯、身份编号以及最为重要的几等公民这些信息,像弘治皇帝手中的那张身份牌上面就清楚的写道。

姓名张三,性别男,出生年月日是弘治元年正月初一,年龄十五岁,部族民族,汉族,籍贯北直隶顺天府大兴县安定镇张家村,身份编号100103000101012345,公民等级,一等公民。

看完正面,弘治皇帝又翻过来看了看北面,北面则是刻印了大明天子印玺的图案,同时上面还写道。

大明帝国公民身份牌,弘治十五年人口普查制,同时还有一行非常霸气的字,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嗯,最后这句话也是刘晋让加上去的,意思是这天下都是大明天子的天下,这天下的人都是天子的臣民。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