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书屋
ID书屋 > 大明镇海王 > 第3689章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3689章

 

如此低的价格自然是有其中的深意的。

一方面是为了倾销大明国内产能严重过剩的粮食,大明的粮食产量太大了,自身消耗不完,不仅仅大量的用来酿酒、喂养牲畜,还需要大量的出口,才能够消化这些粮食,让农民有种粮的积极性。

不然这粮食年年丰收,但年年卖不出去,这农民自然而然就不会去种那么多的粮食了,会转向去搞养殖、种蔬菜水果之类的。

另外一个方面,最重要的就是利用粮食来掌控全世界。

谁掌握了粮食就掌握了一切。

廉价优质的粮食大量的出口,欧洲、波斯、奥斯曼等地区的人似乎好像是占到了便宜,花很少的价值就可以买到更多、更好的粮食。

当初欧洲发生大饥荒,那可都是靠着大明帝国的廉价粮食才顺利的度过去的。

但是因为长期的廉价粮食源源不断的输入,自己本国的农民很快就会发现,自己种粮貌似是非常不划算的买卖。

因为自己种出来的粮食不仅仅没有大明人的粮食好,而且价格上还要比大明人的粮食价格更高很多。

大明人种粮都是大规模的机械化耕种,一个农民种植几千亩、上万亩,粮食的脱离、碾磨等等也都是使用机器,非常的高效而快速,质量又好。

自己则是采用传统的耕种方式,不仅仅效率低,而且成本高,质量又不好,根本就竞争不过大明人的粮食。

这种出来的粮食卖不出去,卖不出价钱,这极大的打击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同时也会打击一些大贵族、领主的积极性。

很多的大贵族、领主什么的,他们有着大量的土地,依靠收取土地上种植出来的粮食为主要的经济收入和来源。

当粮食的价格一直下跌,并且自己领地上的粮食收益大幅度下降的时候,他们就会想办法的去做别的事情,比如养羊,剪羊毛卖貌似比种粮食划算多了。

一旦这样的事情大规模、大范围的发生,这些地区本地产出的粮食占比大大缩减之后,这粮食的命脉就掌握在大明人的手中了。

我心情的好的时候就卖便宜的粮食给你,一旦有个天灾人祸了,我就可以找借口大幅度的抬高粮食价格了,到时候,即便是价格再贵,也一样要认宰。

这就是刘晋在六七年前开始就已经在布的局。

用粮食来掌控全世界!

“来人,发电到欧洲、波斯、奥斯曼和中东等地区,让人调查下这些地方的粮食种植情况。”

沉思一会,刘晋也是下令起来。

先看看这些地方的粮食种植情况再说,掌握了他们的粮食种植情况,这提价的时候就有数了。

如果一个地方的粮食种植少,那么这个地方的粮食价格就可以适当的提高一些,如果种植的多,价格就可以少涨一点。

总之今年涨价是涨定了!

全球范围内的大范围、大幅度的粮食减产,到时候大明帝国这边再收紧粮食出口,他们自己就会求着大明帝国卖粮食给他们,即便是价格贵一些,一样也是要接受的。

……

奥斯曼帝国西部疆土,东欧多瑙河流域。

这里原先是欧洲人的土地,奥斯曼帝国经过了一次次地西扩战争,最终占领了多瑙河流域的大片肥沃土地,同时也是占据了大部分巴尔干半岛地区。

当年的维也纳一战,欧洲联军和奥斯曼帝国大军打的平手,双方就此签署了协议,迎来了一段长时间的和平。

这片土地也是被奥斯曼帝国所占据,逐渐的慢慢成为了奥斯曼帝国最为重要的粮仓。

这里土地肥沃、地势平坦,河流又带来了充沛的水源,是非常适合发展农业的。

奥斯曼帝国也是将这里视为自己的重要粮仓,将大量的人口迁移到这里,发展这里的农业,巩固自己的统治。

甚至于奥斯曼帝国还计划修建一条连接这里和都城尹斯坦布尔的铁路,以此来加强统治,方便运输粮食什么的。

但是奈何修建铁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方方面面的技术和材料都需要依靠大明人,而大明人的报价则是非常的可怕,动辄都是上亿两的银子。

这样的铁路根本就不是现在的奥斯曼帝国所能够修建起来的,所以铁路的计划一直都在搁浅,但这里的田地却是越来越多,产出的粮食也是越来越多。

不过这种情况在最近这三四年又出现了新的变化和情况。

多瑙河畔一片广袤的平原地区这里,奥斯曼帝国大维齐尔易卜拉欣正骑着马在视察这片奥斯曼帝国的粮仓。

作为现在奥斯曼帝国苏丹苏来曼的亲信加儿时的玩伴,易卜拉欣深的苏来曼的信任和重用,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一步步的做到了大维齐尔的位置上面,这个位置就是奥斯曼帝国的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手握大权。

此时此刻,易卜拉欣皱着眉头,看着眼前的广袤肥沃土地,和想象中一片良田的景象不同。

这里草木茂盛,水草丰美,在依稀能够看到田埂的平原上面放牧着大量的羊群,这些羊群膘肥体壮,一个个有着浓密的羊毛,很显然这个是绵羊,专门用来产羊毛的绵羊,还不是纯肉的肉羊。

“怎么回事?”

“为什么在这样的良田上面,这不种粮食,反倒是用来养羊?”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