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书屋
ID书屋 > 汉道天下 > 第1486章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486章

 

魏陶接着又道:“但是比起百姓无立锥之地,揭竿而起,这也算是两害相权取其轻。毕竟当初黄巾劫掠冀州时,为祸远胜度田。”

刘协咂了咂嘴,一时倒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

他坚信度田有必要,但他也无法否认,度田对有些人是不公平的。革命不可能不流血,浪潮之下,像魏陶这样被误伤的小地主不在少数。

但他不是小地主,前世不是,这世也不是,谈不上共情。

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他漠视了这一群体,只将他们当作无法避免的代价。

可是对魏陶这样的人来说,这代价就太大了。

刘协沉吟了良久。“度田时,郡县处置得公平么?”

“当时陛下坐镇冀州,假公济私的情况不多。”

刘协立刻听出了言外之意。“那我离开冀州之后呢?”

“亏得陛下为冀州挑了一个好刺史,杀伐果断,明察秋毫。”

刘协一愣,随即哑然失笑。

果然是燕赵多烈士,连夸人都这么呛。但凡朕这心胸狭隘一点,你这泉陵令还没当就要黄了。

燕赵遗风

刘协和魏陶聊了很久,听他讲述了这两年来的心路历程。

然后他明白了杨彪为什么会推荐魏陶出任泉陵令。

这是一个典型的冀州人,宁折不弯。

就像当初审配、田丰。只要认定了这个理,明知自己没有取胜的机会,也要一头撞上去,哪怕因此付出生命的代价。

宁可死,也不认输。

但是一旦他们转过弯来,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他们也不会惮于改正,没什么心理负担,更不在乎虚荣。

这一点,与身段更灵活的中原士大夫截然不同。

是好是坏,难以评说,但刘协对魏陶还是欣赏的,相信他会是一个合格甚至优秀的泉陵令。

魏陶能得到黄射赏识,并聘为郡吏,最后又推荐给徒府,就是凭借他的办事能力。

魏陶走马上任。

他在泉陵待了两天,熟悉了相关的公文后,第三天一早就带着一群县吏出城了。

有人对刘协说,魏县令出行不像是县令,倒像是将军,杀气很重,看着就让人害怕。这一去,只怕要见血。

虽然知道这样的传言有夸张的成份,刘协还是为此感到担心。魏陶虽然有武艺,但他不熟悉地形,真要被有心人伏击,死在哪个山沟里,找都找不到。

正在他考虑要不要派人去保护魏陶时,消息传来了。

魏陶在城外驿舍遇袭,半夜火起,有山贼近百人围攻。但魏陶临危不乱,身自登楼,亲自用弩射杀贼首,随后又大声宣布郡县新政,声如洪钟。

山贼士气受挫,趁夜遁去。

遇险之后,有人劝魏陶返回县城,却被魏陶拒绝,说是要趁热打铁,让更多的人看到县令,了解朝廷的政令和天子的意志。

亲眼看到县令本人,听县令亲口解说朝廷政令,对那些不识字的百姓非常重要。

事实也证明,魏陶此举效果极佳,没几天功夫,泉陵城里城外就都知道了,新来的魏县令是个狠人,跟他来硬的不行。

泉陵人以蛮著称,结果魏陶这个冀州来的更蛮,一下子打开了局面。

刘协很满意,写信给杨彪说,你推荐的这个泉陵令很称职,将来可大用,也希望司徒府能选择更多这样文武双全的地方官员。

——

“前面那座山就是狼居胥山。”周瑜指着远处的山峰,对孔融说道。

孔融站在船头,眯着眼睛,眼中颇有些不屑。“北海还有多远?我对封狼居胥之类的壮举没什么兴趣,倒是想看看苏武牧羊的地方。”

周瑜笑了。“孔公不必心急。过了此山,转入安侯河支流,顺水而下,再走几天就到北海了。到北海之后,我们会住一段时间,你有足够的时间去看苏武牧羊的地方,想在那儿过冬都行。”

孔融愣了一下。“过冬?今年不回中原吗?”

“回中原?”周瑜大笑。“孔公,你来北疆是寻找殷商遗民的,岂能到了北海就回转?殷商遗民还在北海之北三千里,我们要赶到那里,就算坐最快的雪橇也要两个月,到那儿就是最冷的腊月了。我倒是没什么事,孔公这身体怕是受不住冻。”

孔融张了张嘴,却什么也没说。

他现在只想骂人。

二月初随周瑜从辽东出发,赶了半年路,连北海还没看到。

这趟差使太坑人了,比流放还惨。

如果不是周瑜照料得用心,他早就死在路上了。

这鬼地方真会有殷商遗民吗?他表示怀疑。

一路上,他们的确看到了不少部落,但几乎所有的部落都没有文字,也看不出和华夏文明有一点相同的地方。在更远的地方会有殷商遗民,甚至有古籍?

鬼才信。

说到底,就是天子看自己不顺眼,又不想担杀人之名,这才找了个由头,将他赶得远远的。

祢衡这竖子也是,居然不为自己说句话。

孔融越想越生气,甩甩袖子,回舱喝酒去了。

周瑜看在眼里,暗自叹息。

如果他有得选,他绝不会带着孔融上路。这一路上,孔融除了抱怨、骂人,就没干什么有用的事。就连向他请教一些经学上的问题,他也是无精打采,能敷衍就敷衍,能拒绝就拒绝。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