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书屋
ID书屋 > 从扑街写手到学霸科学家 > 第100章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00章

 

可是现在每一条都是死路……短短的几个小时,陶轩办公室的垃圾桶就堆了不少没用的废纸。

只要不是正确的路子,那么这些纸张上的东西就只是几个简单的数学符号。

宋问声有些烦躁的抓抓脑袋。

“要喝咖啡吗?”研究陷入了苦难当中,陶轩还悠闲的问他和张溢唐要不要喝咖啡。

其实宋问声是有点佩服了,他一看,对面的张溢唐早就停笔了,在看着报纸。

好像只有他一个人非常急躁的样子。

“喝!”张溢唐说,他喝了一口陶轩递过来的咖啡,“如果是之前,我是会比较迫切,但是现在功名利禄都有了,有些事情也就不急于一时,也不是说不看重了,只是说这需要一些突如其来的灵感,只是灵感是强求不到的。”

他也是看宋问声养气功夫还没有修炼到家,好心提醒一下后辈,应该也是想让这个比他更有天赋的年轻人不用这么执着,以后的路还长着。

可能他这么一说,宋问声也觉得自己是有点着急了,有些数学研究是不能急于一时的,现在系统又暂时没有给他颁发任务,他用这段时间夯实自己的数学根基,也是很好的。

“喝!提神!”

一杯香醇的咖啡被他加进去不少糖,甜度一上来,入口的时候,他整个人都是激灵的。

陶轩着实是一个有意思的人。

像张溢唐他们闲暇的时候看看报纸,也算是正常,陶轩停下来,并不是彻底放松,反而是转头去研究另一项东西。

宋问声也自愧不如。

这家伙不愧是全能王。

数学兴趣横跨多个领域,就宋问声这几天见的就有组合论、非线性偏微分方程以及调和分析等,甚至是应用数学也有几项专利授权,还有和美国大公司在信息数学上的合作。

在这里,宋问声就像是小鸡仔,初出茅庐就一步登天的家伙,没有底蕴的暴发户,不仅没有装逼的机会,每每看见陶轩柜子上那些奖杯奖牌奖座,他都感觉有点自惭形秽。

拖延了不少时间之后,他离开了这里,和张溢唐前往了他所在的学校。

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

这里有一个非常知名的数学研究所——德文研究所。

在去年验证宋问声的《图的色数和厚度》文章的结论的时候,这家研究所动作就很快,在国际上宣布验证成功,确认这篇文章的正确性,速度仅次于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

德文研究所里还有不少亚洲人面孔,更厉害的是,张溢唐还牵动德文研究所和东山的潘洞数学研究所合作,他们之间有着比较密切的联系。

一看见宋问声来,这些研究员就和粉丝见到了偶像一样。

他们在去年的时候就有不少人因为这篇文章成为了宋问声的粉丝,今年也有一些人参加了国家数学家大会,见证了宋问声问道成神的那一瞬间,对他的拥护都到了一种无以复加的地步。

他们纷纷请宋问声给他们做演讲,开课,在一些问题上给予他们指点。

宋问声看见他们这么诚恳也都一一答应,最有意思的是,宋问声加入了他们的头脑风暴大会。

他们也搞定期汇报工作,但是在每一组定期汇报工作之后,会群策群力,大家一起进行头脑风暴。

论文和成果依旧是按照贡献。

宋问声眼睁睁的看见他们,如同玩游戏推塔一样。

前几天一个猜想里的一个小问题,只是花了几天时间,就已经有了解决办法。

这个问题不算难,但是更加可贵的是,他们这种借助大家智慧的模式,让宋问声非常感兴趣。

也不是没有隐患,比如说大家因为贡献度利益分摊不均的话,也有很大的危害。

毕竟成果这种东西大家都想要。

宋问声连连参加了几场头脑风暴,帮助他们孵化了一些小的猜想。

德文研究所的负责人非常惊喜,感慨菲奖大佬就是菲奖大佬,他们还想邀请宋问声加入德文研究所,条件开得很高。

宋问声对这些邀请都是严词拒绝,他不习惯待在美国这片土地上,只有大洋彼岸那一片东方红才是自己魂牵梦萦之地。

之后他还花费了两三天的时间,去了几个数学研究所交流。

脚踩华夏的土地的时候,他只感觉到一种踏实感。

这大半个月,他不仅仅是和知名学者交流,还认识到很多数学研究所的运作模式。

他知道,不是现在,那在以后,也是会有一个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数学研究所,他这是化被动为主动,集百家之长,补自己之短。

当然在路上,他也没有落下老师交给他的任务。

当初老师给他的几个课题分别是持续时间很长的研究大组,还是抗癌方面的。

另外一个就是现在国际上非常热门的研究——碳纳米环在生物医学上的应用。

这个课题有点偏离药学方面,已经跑到材料上去了,但也就是这个奇奇怪怪的东西,没有师兄敢接手。

宋问声也搞不懂,老师怎么会有这个课题,在生物医学上的应用,这么宽泛,导致这个课题看上去很大的样子,但是又归功到小课题上。

还有一个小课题就是合成,是一个肽和甲基叔丁基醚合成物的活性研究。

宋问声思前想后,选了最后一个!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