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书屋
ID书屋 > 重生之卷成富二代[九零] > 第72节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72节

 

今年宋轻予依然过了个很舒坦的年,这?次郭妍比上?次还有底气,该怼的该推的那是从?不手软,当然出手也大方?,很快就把一众妯娌的心都?给收拢了,至于老太太,那就更没有了半点战斗力,除了说几句酸话,暗自生闷气以外,什么办法都?没有。

到了年初一这?一天,村里开?始走街串户的拜年,宋家的老宅又热闹起来,不过老太太原本想给村里人显摆显摆自己几个儿子有出息,能挣钱,可怎么也没想到,绝大多数人第一个跟她打听的,竟然是那个她最?看不顺眼的宋轻予。

“丫头片子能有什么出息,”刚开?始,老太太还在努力反驳,“说是会念书,真的假的还不一定呢,我?瞅着这?丫头跟她娘一样,又不贤惠又不能干,能嫁得去什么好人家。”

村长?老婆反而笑她:“你还不知道你这?个孙女儿有多大的出息?京城的报纸都?登过她呢,俺们村这?么多年,这?可还是头一份!”

老太太从?来不看报纸不看杂志的,也没人特意跟她说,当然没听说过这?件事?,这?时候不由瞪大了眼睛:“你说的是真的?京城的报纸都?登过这?丫头?”

“可不止,你们家这?孩子还上?过电视台呢,小姑娘长?得又好,在屏幕里看起来特别漂亮,也不知道招了多少人的稀罕,”村长?老婆一脸羡慕,“你们家呀,可真是祖坟上?冒青烟,才能出这?么一个人物。”

老太太心里有些?喜,又努力压下来:“再厉害又怎么样,还不是给别人家养的。”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说归这?么说,老太太对宋轻予终究硬气不起来了,反倒对自己那几个孙子,突然多了几分横竖看不顺眼的感觉,这?心态比较微妙,也不知道是恨那几个孙子不争气,还是其他什么原因。

当然,老太太表面上?是不肯承认的,只在一个媳妇奇怪她怎么忽然话变少的时候,很不耐烦的哼了一声:“说那么多干嘛,反正你们也不会听。”

尤其老二?,那点心思?早就被他那个城市里找的老婆给拐走了,心里哪还有自己这?个老娘!

这?次老太太没怎么说话了,宋熙文觉得耳根子清静,也在家里多住了几天,一直到年初五要准备开?店,还有工厂里开?工的事?情了,夫妻俩才带着宋轻予又回了城。

姜工和霍丽也已经回了特区那边的工厂,不过在走之前给他留了一套详细的解决方?案,只等着工人开?工以后做进一步的实验,才能确定这?套方?案效果究竟怎么样。

年后开?工,开?门红包是肯定少不了的,因为又加了一条生产线,现如?今宋熙文的工厂又新加了好几个人,其中基本都?是原来二?厂的熟人,还有一个老工人把自己儿子也带了过来,本来说是按照青工算,只发?一半工资就行,宋熙文当然不同?意,还是按照大工给结算的工资。

这?孩子技术不差,手又稳又准,要只是因为年龄就克扣人家的工资,宋熙文也做不出这?事?儿来。

年初八,那个叫做张旭的年轻人跟着他爸一起过来上?工,也领到了个开?门红包,那股子高兴劲,据他爸说,都?很久没在这?孩子脸上?看到过了。

发?完红包就直接试机开?工,再之后,就是继续磨新产品。

姜工虽然留下了改进方?案,到底工人还没有实际操作过,隔着电话线说起来,总也没有那么直观。

反反复复鸡同?鸭讲了半天,新产品还是一直达不到质量要求,厂里经验最?丰富的那两个工人急得团团乱转,可是戴着老花镜研究了半天图纸,还是没弄明白,问题究竟在哪里。

一直在老生产线帮忙的张旭忽然示意能不能让自己试一试。

“我?以前就经常研究姜工的图纸,大概知道一点姜工的风格,说不定……”

张旭话才说到一半,就被他父亲打断了:“咱们都?是二?厂的老员工,谁还没看过姜工的图纸了?”

张旭就垂下头,不敢多说什么了。

宋熙文想着反正死马当活马医,再加上?这?孩子年纪轻,说不定脑袋也活一点,就招招手示意他过来,一起研究图纸。

没想到这?个学历并不算高的孩子,动起手来却?很有两把刷子,不一会儿,就真按照图纸要求,轻轻松松的完成?了操作,做出来的工件也完全符合标准。

面对其他人惊异的目光,张旭不好意思?的挠着头笑:“我?就是突然想起来,每次做环绕切削的时候,有个退步的步骤姜工不太喜欢标注出来,好像是因为咱们厂那台老机器有点问题,要是额外做这?一步反而容易出次品,但咱们现在用的是新机器,应该没有这?个问题。”

电话那头的姜工也是一拍脑门子:“大意了大意了,以前做环绕切削的时候我?还真会故意省掉这?个步骤,确实忘记都?是新机器,不能这?么写?了。”

他还连连称赞这?个叫张旭的孩子心细,有悟性,是个搞机械的人才。

这?个性格有点内向的青工也不说话,只是挠着头,一直不好意思?的笑。

新零件的生产难题终于搞定,接下来就是开?发?市场了。

这?种工件结构复杂,生产难度很大,国内还很少有厂子能够生产:稍微大一点的厂子舍不得升级生产线,毕竟家大业大的,稍微动一下成?本就上?去了。

小厂子也同?样舍不得,毕竟国内现在大部分小厂,多半用的都?是被淘汰的老生产线,靠着各种零敲碎打节省成?本的法子走低价路线,哪舍得买最?新的生产线,而且就算咬牙买了,能不能做出来还是个疑问。

也只有像宋熙文这?种一心走技术流,背后还有个厉害的大佬支招的新厂,才有胆子这?么玩儿。

不过东西是做出来了,能不能取信于人,赢得订单,就只能靠着这?个销售出身的老板,带着员工继续一家家的去跑了。

可无论是宋熙文还是姜工都?没想到,东西还没成?功推向市场,他们又遇到了新的问题。

这?么一个小玩意儿,明明国内每年的需求量并不小,结果在他们厂成?功生产出来之前,竟然还没有一家国内的厂子做出来过,也就是说,之前这?一块纯粹依赖进口,就压根没有国内产品的生存空间。

面对这?么一个情况,宋熙文这?个推销老手都?有点懵。

听说有个国内小厂能生产这?种零件,绝大多数公司也都?是嗤之以鼻。

“别开?玩笑了,这?东西国内根本生产不出来,只能靠进口,再说了,一台机器动不动就是几十上?百万,要把你这?东西装上?去,结果损伤了机器,这?个责任我?可负不起。”

“我?们可是年产值上?千万的大厂,当初花了好几十万攻关这?个技术也没攻下来,你说你那个名字都?没听过的小厂搞定这?个技术了——你当我?是傻子呢?”

这?个零件宋熙文报价8000块钱一个,看起来挺贵,但跟国外的同?类型号零件比起来,正好十分之一的价格,关键市面上?还没有替代品,按理来说,应该拥有很强的竞争力。

只可惜,别人不相信,试都?不愿意试,就算再有竞争力也无法取信于人。

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电话打了一圈,有些?地方?宋熙文还亲自去跑了一趟,可惜最?后全吃了闭门羹,有的是礼貌的拒绝,还有几家把他当骗子,干脆直接叫他滚蛋。

这?就很尴尬了,辛辛苦苦搞出来的技术,竟然连试都?没有人愿意试的。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