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书屋
ID书屋 > (历史同人)千古一帝都在直播间抢小说 > 第7节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7节

 

李渊也是一愣,他只宣了秦王觐见,怎么都来了?

李世民是带着地图来的,一来就兴冲冲地献宝:“阿耶,这是我从天幕那里购买的地图集,这张,是大唐的疆域。”

李渊眼睛都直了,比现在大唐的疆域大了两倍不止,他的河套也收回来了。

李渊期盼地望着李世民,“二郎……”

李世民同样期盼地看着李渊,“阿耶。”

礼部尚书唐俭嘴角抽了抽,出声打断父子两的对视,“陛下,天幕所言,长安城百姓都听见了,如今百姓们都知道了秦王乃千古名君,陛下要如何处理此事?”是昭告天下太子另有其人,还是换一个太子?

任城王李道宗跟着道,“陛下,天幕对秦王颇有好感,万一下次天幕再现,向世人透露秦王过往事迹以及将来成就——”

天下人该怎么看您啊陛下?打天下时许诺儿子将来封他当太子,打完天下后全然不提这事,这要不是亲儿子早把你给端了。不过这话李道宗可不敢说出来,只敢心里逼逼。

他不敢,李孝恭敢:“到时天下人怕是会替秦王不公。”

一想到那个场面李渊就觉得窒息,天幕应该不会知道这么多吧?

李渊越想心里越没底,“众卿觉得此事应该如何?”

众人:“……”都这么明显了,当然是要换太子啊!

李道宗只好说:“陛下,当断则断。”

李渊看了看脸色惨白的大儿子,又看了看已经成长到压不住的二儿子,心中一叹,二郎打小就招人疼,窦氏在时就格外偏宠他,没想到连天幕都对他另眼相待。

武德九年六月初三,天降神迹,高祖遵循天意改立秦王为太子,旧太子李建成降为晋王,封地太原。

李建成苦笑:兜兜转转又回到了太原,早知如此,争什么争。

(李渊起兵之前是唐国公,封地太原,李建成是唐国公世子。)

大明已经有了成熟的灌钢法、炼焦法,造纸术、印刷术更是不缺,朱元璋和一众儿子对小说反应平平,瓜分完朱权的小说赠品后就转头研究世界地图去了。

只有朱权抱着小说看得津津有味。

“世界竟如此大,我大明居然才占这么点地。”朱元璋伸手比了比,满眼不敢置信。

随后又怒道,“大明没有元的疆域大就算了,竟然连后面的清也不如。”也不如他偶像的唐朝,怎么哪哪都比不过。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朱元璋看着地图沉默了。

朱标死后被朱元璋带在身边的朱允炆看着地图倒是心满意足,他已经知道皇爷爷想立他为皇太孙了,扩充的疆域应该是他的功绩,皇爷爷晚年已经不再出征了。

“皇爷爷,虽然大明的地图比不得元清,但也开疆扩土了不少不是吗,连安南都打下来了。”

“这倒也是。”还算有点安慰,朱元璋想。

朱权突然兴奋地叫了起来,“父皇!!”

朱元璋立马一个刀眼,“你大哥还没去多久,你叫这么欢想死啊。”

朱权被吓得小声道,“父皇,儿臣是想告诉父皇书上说秦时的南越有两个地方水稻可一年三熟。儿臣看描述,有一个地方似乎是琼州府。”

“什么!一年三熟!”朱元璋大惊,“把书拿过来。”

他瞧不起的书竟然还隐藏着这么重要的信息,这书得看!

于是朱权的书被没收了。

宋太祖赵匡胤看着抢到手的地图集,吃惊道:“我大宋疆域竟止步于这里。”

他还以为能继续扩张恢复盛唐时的风貌呢。

而且这南宋又是怎么一回事?连京师都丢了。

到底是哪一代子孙这么不堪,赵匡胤皱着眉头继续往后看,“大宋最后还是没了啊……”

赵光义啧道,“大哥,你这后代子孙不行啊。咱们留下多大地盘就是多大,一点开疆扩土的想法都没有,最后竟然连京师重地都丢了,只剩南边巴掌大点地。”

作者有话要说:  今天就到这吧,姨妈来了肚子痛实在没精神感谢在2023-03-17 23:56:02~2023-03-18 23:58:40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一只溪之不咕咕 1个;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汉武帝竟是我自己

赵光义暗戳戳的给赵匡胤上眼药,并不知道他诋毁的就是自己的后代。

赵匡胤死死地盯着地图集上的南宋,他实在想不通京师是怎么丢的,他一直知道开封易攻难守,故而留守京师的兵马比历朝都多。

不仅如此还将开封打造得固若金汤,除了天然优势的黄河天险,还有外城、十二座城门、六座水门,每座城门后面都设有瓮城;为了方便射杀躲在死角的敌人,外城还设了马面和团楼、女墙;除了这些还有护城河、吊桥、羊马城、拐子城。

所以,京师是怎么丢的?他想不通,真的想不通。

更想不通的是,南迁后为何定都临安(杭州)而不是金陵(南京)。

就东南地形来说,金陵位置最好,进可攻退可守,怎么看都比临安好,临安位置太偏东南,并不利于北伐,退也只能往海上退。

难不成大宋已经弱到只能往海上退了吗?

一想到有这个可能,赵匡胤脸色黑得可怕。

赵光义眼见不对,试探地叫了一声,“大哥?”

赵匡胤咬牙切齿,一字一句道:“不要让我知道丢了京师的后代是谁,不然我定要让他不悔来这世间一趟。”

……

汉朝

刘彻对挂式大地图爱不释手,亲自将它挂在了宣室殿的墙上,代替了原来的舆图。

心道这舆图绘制得真好,脉络清晰,色彩分明,原来的舆图和它一比简直不堪入目。可惜了,他没抢到地图集,不然就能一眼分辨出这地图上那些是大汉现有的疆域,哪些暂时还不属于大汉。

伤心,难过。

不行,下次天幕再卖书得多让一些大臣抢才行。要是人人都能买就好了,那他就能让大汉的百姓都去抢购,总能抢到一两份。

天幕里的个人贡献度到底是怎么算的呢?为何有人高,有人低,有人甚至没有呢?

莫非和身份有关?那他的贡献度应该是最高的吧?

刘彻正思忖着,突然被汲黯一声大叫吓了一跳,他眉头皱起,不悦道:“何事?”

这个汲黯平日里不是最讲究规矩吗?平时坐姿仪态不雅都要被他说,怎么这会不讲规矩了?

汲黯喜形于色,“陛下,臣在书中发现了一年三熟的水稻。”

刘彻拍案而起,“什么!快呈上来给朕看。”

因为刘彻的犹豫,朝臣们并没有抢小说,只买了两套,后面想买已经没了。为了尽快找出书中的内容,他们把书拆了,一起研究。

汲黯小心地将案桌上的几页书籍交到刘彻手中,“书上说百越之地的交趾,水稻能一年三熟,其他地方也可一年两熟。”

一年三熟的水稻太诱人了,哪怕汲黯信奉黄老之学也忍不住想若是南越能归附大汉,成为大汉的郡县,产出的粮食能养活天下多少百姓。

刘彻怦然心动,他想打匈奴,从继位起就想。奈何朝中主和派居多,来来去去就是打仗会使百姓流离失所,耕田无人耕种,不利于国家安定那套,总结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