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书屋
ID书屋 > (历史同人)千古一帝都在直播间抢小说 > 第31节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31节

 

不仅纵容家奴抢百姓的田地和房屋,还用下作手段将反抗他们的人下狱。被朝臣告到朱佑樘那,朱佑樘也只是训斥一番而已,差点被治罪的反倒是弹劾他们的官员。

玩家五号:……行吧,他儿子也不怎么样。

玩家二号拍了拍玩家五号:想开点,皇帝都是欺压百姓的oss,哪能不塌房。哪怕声称爱民如子的唐太宗不也游猎巡幸,贪恋酒色,广纳美人;大兴土木、兴建宫殿,劳民伤财吗?

朱佑樘这算什么,朱元璋的绝命大逃杀,把跟他一起打天下的小伙伴全送回来西天老家;不仅如此,还恢复了殉葬制度,全面普及女人裹脚[2];开创了“种姓”制度,直接掐断了整个社会的活力。

朱棣上位后五征漠北,非常劳民伤财,当时的百姓过得并不好。

还有,他上位后为了酬功,将大宁拱手送给蒙古兀良哈部,想让兀良哈部成为自己的藩篱。可是,兀良哈部很快就背叛了明朝,成为了明朝的敌人,导致朱元璋部署的防御战略被破坏。

这么一看,是不是可以安心刷他们了?

玩家一号:说得好有道理,我都在想这背景为什么不是洪武时期了,想让老朱也裹个脚。】

朱元璋被气得快昏厥过去了,要不是大臣们眼疾手快扶住他,这会可能已经和大地亲密接触了。

他大口大口喘着气,眼睛里全是怒火:“岂有此理,天幕妖言惑众,这是谁写的书??我要诛他祖宗!!!”

文武百官鸦雀无声,谁都不敢吱声。

众人满脑子都是天幕那句“绝命大逃杀,把一起打天下的小伙伴送回了西天老家。”

文官集团:这说的是武将吧?应该不管他们的事吧?可是胡惟庸案还历历在目呢。

武将集团瑟瑟发抖,一起打天下,说的该不会是他们吧?

又被cue到的李世民,伸手捂脸,那都是他晚年做的事,现在还没做呢。还有天幕不是说这个故事发生在景泰年间吗?为何老提那朱棣?

提朱棣就提朱棣吧,怎么还把他拉出来举例,求放过!

【杭玥看到玩家们已经有了代入感,赞赏地看了一眼二号玩家,好苗子啊,等商城开了给她点好东西。

在二号玩家细数明朝皇帝的劣迹后,玩家们燃起了激情。

三号玩家兴致勃勃:现在殉葬制度还没被废除,我们要刷朱祁钰的好感来废除殉葬和缠足吗?

一直沉默的四号玩家:不现实,这是朱元璋定下的规矩,朱祁钰上位本来就是捡漏,他敢废除朱元璋定下的规矩?】

真正的景泰时期

朱·捡漏·祁钰:“……”

朱祁钰烦躁地对身边的太监说:“于少保呢,怎么还没进宫,派人再去催催。”

自从天幕提到他的年号,朱祁钰心里就没安稳过,虽然知道天幕说的故事是后人杜撰的话本,但不可否认里面还是有一些史实,还有不少有用的东西。

听别人的故事他能分清哪些真,哪些假,可轮到他的故事,朱祁钰心中又是紧张又是害怕,他想从后世的话本中知道他在历史上是什么形象,有什么功绩,谥号是好是坏。

又怕他在历史上的评价不好,被大臣百姓怀疑。

捡漏,捡漏,可一开始也不是他能决定的。后面……人都私心,他自认做皇帝不比朱祁镇差,既然命运让他坐上了这个位置,他为什么要还回去?

太宗虽靖难起兵才坐上的帝位,可后人对他赞誉极高,唐太宗亦是如此。若是他也做出一番成就,后世对他的评价会不会也是赞誉有加?

三十一章 忘年交于谦

【玩家们指点江山了好一会儿, 最后还是决定先去做任务。玩家们:不就是混进皇宫吗,女的当宫女,男的净身当太监,快得很。】

各个时空的古人再次被震惊到了, 当太监都不带犹豫的吗?后世的人知不知道太监意味着什么啊!!

朱元璋不屑道:“还以为能想出什么好法子, 原来是当宫女太监, 没根的人还想颠覆大明基业,做什么千秋大美梦。”

此时的朱元璋还不知道他的大明出的权宦并不比东汉和唐朝少,还在得意于他严禁宦官干政的举措。

【玩家七号:等当太监后我们组团去东厂或者西厂吧!东厂应该很需要我们这样的人才, 西厂也需要!

玩家二号:醒醒, 现在是景泰蓝在位,西厂是他大侄子明宪宗在成化十三年增设的, 现在只有东厂没有西厂。

玩家三号:那去锦衣卫也行!飞鱼服好帅!

玩家二号继续泼冷水:虽然明朝中后期东西厂和锦衣卫合并了,但这会儿他们应该还是对立关系。东厂是朱棣为了牵制锦衣卫设立的特务组织,由太监掌管;

锦衣卫可不是太监能当的,锦衣卫是朱元璋裁撤亲军都尉府和仪鸾司后改置的, 属于皇帝亲卫,也是朱元璋的耳目,专门收集情报和从事侦查、逮捕、审问工作。可以说在东厂没出现前, 锦衣卫可是风光无限。

玩家三号:那我不当太监了,我要去锦衣卫。好不容易选个男角色, 捏脸还这么帅, 当什么太监, 我要去锦衣卫当千户大人。】

刚才还在得意洋洋的朱元璋瞬间被打得脸都肿了,满腔怒火无处发泄,他吼道:“朱棣呢,让他立刻马上滚进宫。”

朱元璋捂着自己的心脏, 慢慢坐下,脸色阴沉得可怕。好个朱棣,不仅篡位,还改他留下的祖训。

滞留在宫外的朱棣心中没来由的一虚,旋即想到锦衣卫监察百官,权力滔天,是皇帝手中的刀,若是这把刀毫无顾忌就太危险了,这样看来创立东厂牵制锦衣卫完全说得过去。

至于东厂启用太监什么违背祖训什么的,太监中也有品性好、本事强的,就比如他的三宝[1]。如果未来的他创立东厂,交给三宝掌管,他一定也不意外。

至于东厂会不会助长太监的野心,如果皇帝无法掌控手中的刀,即便没有太监干政,也会有权臣、外戚甚至后宫干政。

各朝各代的皇帝听到锦衣卫的作用若有所思。

在明朝之前,一直是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效果嘛,不见得有多好,弹劾的事也未必属实。尤其朋党之争的严重的朝代,御使弹劾的内容就更耐人寻味了。

若是有锦衣卫这种直接听从皇命的耳目,岂不是更好的监视,哦不督察百官。

御史大夫创建人秦始皇眨了眨眼,他创建御史大夫这一职位是为了制约相权,没想到后世竟然将御史大夫的职位发展至此。

他又忍不住想,若是从亲卫中抽出一些人组成这种特务组织分散于各地监察县令黔首,他不就能很快知道政令有没有到达郡县,以及下方的县令官吏有没有欺上瞒下,黔首有没有起反心?

和秦始皇一样心动的还有刘彻,不过和秦始皇想监察官吏和黔首不同,刘彻比较想监视诸侯王。

刘彻摸了摸下巴,“这锦衣卫倒是有点意思。”不过得暗自进行才成,否则诸侯王知道了又要闹了。

就连李世民也忍不住意动,和大臣们商议可能性。

贞观朝臣如临大敌,“陛下不可!!”谁想自己头上悬着一把刀啊,回头这个特务机构组织起来,他们去同僚家中串个门都得小心翼翼,这谁愿意啊?

房玄龄道:“陛下不妨听听启用锦衣卫、东西厂的大明在后人声誉中是好是坏,再做决定不迟。”明朝官员真惨啊,有这么多特务组织盯着他们,一定过得水深火热吧?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