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书屋
ID书屋 > (历史同人)千古一帝都在直播间抢小说 > 第205节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05节

 

当时李世民的表情是这样的:(ΩДΩ)

要不是最后来了一队救兵,看着还能打,李世民都想狼狈撤退了。

打退金军后,李世民看着刚才表现的极为不凡的白袍小将,心生招揽之心。

遂问:将军如何称呼,是何方人士?

白袍小将:在下岳鹏举,将军不敢当,只是元帅府前军统制下的一名百夫长罢了,不知将军是?

李世民闻言眼睛瞬间亮了,一名百夫长就这么厉害,那元帅府岂不是卧虎藏龙?

此时的李世民还不知道面前的人就是岳飞,毕竟地府的岳飞是中年岳飞,戎马半生的中年形象和年轻时差别还是挺大的,最关键的是地府只叫名,不叫字。

李世民刚想挖墙角,刚才被冲散的副将就找来了,一口一个官家。

岳飞震惊地看着眼前的人:官家?

此时的岳飞内心又惊又喜:官家不在临安怎么会在北上的路上?莫非官家也想北上,夺回京师?

李世民不悦地看了一眼副将,来得真不是时候,没看见他在招揽武将吗?

对于怎么刷武将的好感度李世民可谓得心应手,就没有他刷不了好感度的武将。

刷好感第一步,先不要暴露身份,平辈相交,称兄道弟,等对方无意中知道你身份时,好感度会蹭蹭蹭往上涨。

第一步,给足信任,给予高官厚禄。

第步,赢了表彰,输了安慰。

步走完,武将好感度手到擒来。

如果对方是降将,那更要礼遇几分……】

唐太宗时期

尉迟敬德忽然转头,“陛下,原来你当初是这么刷好感度的吗?”

程知节也巴巴地看向李世民,“陛下,难道之前说的那些赏识的话都是刷好感度?”

其他被招降的武将也纷纷看向李世民。

李世民:“……不是,朕当初可是诚心相交,绝非刷好感度。”

秦琼左右看看,一堆武将,全是从其他诸侯哪里转投李世民,“陛下诚心相交的人可真不少。”

李世民:“……”这个梗过不去了是吧?

【提起岳飞谁能不唏嘘一句可惜没碰上一个英明的君王,而是碰上了赵构这个奴颜婢膝的货。要是遇上的是一个英明的君主,他又怎么会留下千古遗憾。

就算不英明,平庸不指手画脚也成啊,可惜偏偏遇上了赵构这个人神共愤的垃圾。后世常调侃拴一条狗在龙椅上都比赵构强,至少狗不会指手画脚,残害忠良。】

一百五十三 五人交流

宋太祖时期

赵匡胤已经重新规划了大宋将来的大方向, 并且处置了赵光义,不许赵光义一脉参与朝政,也废除了不杀士大夫的祖训……

一连串的改动, 让赵匡胤觉得这一世宋朝定能走上另一条路,不会再出现靖康之变那样的祸事, 大宋也不会屡次遭受国耻。

他正干劲满满呢, 天幕又出来戳他肺管子。

赵匡胤一想到《细说宋史》里, 金军南迁,领枢密院事的童贯吓到逃之夭夭、赵佶这个龟孙吓得连夜禅位给长子赵桓。

可笑的是当时赵佶才四十三岁, 正当年富力强, 却被吓得连皇位都不要,还把他惹出来的烂摊子撂给儿子。

撂摊子就撂摊子吧,好歹选个能担得起事的, 而不是赵桓这个软脚虾。

赵佶出逃, 赵桓变卦也想逃, 要不是李纲苦谏,赵桓就跟他那没用的爹一样跑了,这种货色居然是大宋天子, 是他赵家的人。

当时他看到这里都吐血了,没想到后面还有更离谱的——赵桓恐金症再次发作, 罢免李纲和种师道, 撤销亲征行营司,遣使臣谢罪, 割地赔款, 赵构看了就能让人分分钟颅内充血。

赵匡胤:真不想承认这些孬种是赵家人。

被立为太子不久的赵德昭见赵匡胤一脸生无可恋的模样,宽慰道:“父皇不必难过,一切尚未发生。”

“朕知道, 可每每听到天幕说这些,再想到赵佶父子三人干的那些破事,朕便痛心疾首。”赵匡胤幽幽一叹,“难怪后世提起大宋如此不屑。”

宋哲宗时期

在太医的建议下强身健体,注意饮食修养的赵煦听了这番话更加坚定要锻炼身体,争取多活几年。

如今的大宋在天幕三番几次的嘲讽下士气已经达到了鼎盛,只要他坚持主战,力争变法,定能扭转大宋衰弱的局面。

他已经派人探听过,辽国、西夏等地能看到天幕却买不了天幕的书,优势依旧在大宋。

而且他发现可以利用天幕来选拔能臣,积分越多能力越强,比科举还好使。

凭着这个,他罢免了不少尸位素餐的大臣,空出的位置提拔了一些能干实事的大臣。

只要他坚持几年,定能清肃朝堂,开疆扩土,不会让大宋再走原来的老路。

若还是早逝,也无妨,赵佶已死,赵佶一脉再无上位的可能,他膝下也无子,便在太祖一脉中择一贤才,将皇位传回太祖一脉也未尝不可。

……

南宋

被圈禁在行宫中的赵构满脸怒容,看天幕的眼神宛如看仇人。

他不厌其烦地喊道:“放朕出去,尔等乱臣贼子,不得好死,朕要诛你们九族,让你们不得好死。”

“朕打金军,朕让岳飞北上,放朕出去。”

……

可惜无论他怎么喊都没有任何回应,赵构喊累了后一屁股坐在台阶上,庭院已经许久没打扫,台阶上布满了灰尘和落叶。

赵构坐在上面,怒容一点点消失,露出一张胡子拉碴、颓废瘦削的脸庞。

他已经不记得被关在这里多久了,只记得那一天,天幕出现,从太宗说起,然后卖了几本关于宋朝的史书。

当时他想买,可惜买不了。问身边的大臣,也都说买不了,他便没有放在心上。

没过多久,一些老臣突然拥护太祖一脉的宗室子弟登基,不仅如此,当时领兵的将军也都站太祖一脉。

后来他被囚禁在这行宫之中才知道原来他们早有预谋,他们从天幕上买了那本《细说宋史》后就在预谋了。

门外负责看守的侍卫见赵构消停了,才将身边早已冷却的食盒从小门递进去。

嘴里还念叨着“晦气,怎么被分到这地方来当差。”

没有看过宋史的朝代,听到顾清瑜拴条狗都比皇位上的皇帝强,一时间不知道说什么好。

难道真有人连狗都不如吗?

这大宋的皇帝到底有多不行啊?

唐太宗时期

李世民对这种事情也不算太陌生,他猜测道:“奴颜婢膝,这个赵构莫不是前方将领在打仗收复失地,他在后方扯后腿,想割地议和?”

程知节迟疑道:“恐怕不止。”单这样,也算不上人神共愤吧?

当年十八路诸侯割据,明明能打但是不打撤退的事情还少吗?远的不说,就说近的,太上皇不也曾对突厥割地,有过向颉利称臣之心?

这已经够让人痛心疾首了,可后世也没用人神共愤来形容,甚至提到太上皇的时候都没怎么提到这事,可见若是将来能收回失地,洗雪前耻,这事也不算什么。

除非大宋自岳飞后再无一猛将能收复失地,才会如此可惜。

为何没有,就值得玩味了。大宋的地盘原本就没多大,变成南宋后更小了,但凡有点血性的男儿怎么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