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书屋
ID书屋 > (历史同人)千古一帝都在直播间抢小说 > 第211节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11节

 

李渊也是一脸痛心疾首的模样,扭头看向李世民:“二郎打算如何解决李隆基这个祸害?”

李渊言语愤怒中带着急切,就差把“这样的祸害可不能让他有登基的可能”写在脸上。

李世民沉默了好一会儿,才道:“阿耶,这我得好好想想。”

老实说,听天幕说了大唐的将来,他还是属意李治上位的,换个人未必有李治做得好。

可选李治,不仅会出现武氏窃国,还有李隆基惹出的安史之乱。

若不选李治,承乾和青雀又能否担得起大任?

唉……选继承人比他打天下还难。

武周时期

武则天面无表情,但周身的气压却越来越冷,“婉儿,传朕旨意,明日起让所有皇孙郡主县主都去太学听课。”

上官婉儿有些意外,怔怔地看着武则天,机械地回应道:“是。”

自天幕透漏神龙政变、唐隆政变、安史之乱后,武则天一直没有处置太子李显,也没对李隆基做什么,上官婉儿以为武则天是在考验二人,没想到是放弃了二人。

上官婉儿微不可察地松了口气,没有李隆基,她是不是就不会死于唐隆政变?

“朕可以还政李唐皇室,但太子李显平庸,相王李旦懦弱,都担不起大任,朕决定在众多皇孙中择一位聪慧灵敏之人立为皇太孙,待朕百年之后接任李唐江山。”

大臣们刚到就听见这话,一时间面面相觑,不知如何反应。

——李唐皇室、李唐江山,陛下这话的意思是打算把国号改回来?

——不是,陛下这话不是在说要废太子吗?太子要被废,这才是大事啊!!

还是狄仁杰率先道:“陛下圣明。”

择孙不择子,陛下又为自己争取到了不少时间,可真——圣明。

况且太子确实平庸,相王最出色的儿子楚王李隆基,唉,知道安史之乱后,实在无法以平常心看他。

相王府

十四岁,正意气风发的李隆基怒瞪天幕,他不能接受将来的自己会变成这样,而且将来是将来,现在是现在,为何要因将来未发生的事责备他?

他现在又没做这些事。

一次次被天幕提起,还全是负面评价,自负如李隆基也坐不住了,“四哥(唐朝会管爹叫哥),皇祖母会废了我吗?姑姑看我的眼神越来越吓人了。”

李旦正在逗鸟,闻言头也不抬道:“儿啊,你干的那些事,你姑姑没有直接提剑上门砍你,已经够给你爹我面子了。”

李隆基:“……那不是我干的。”我现在还没干啊!你还是不是我爹啊?

李旦:“三郎,史书白纸黑字上写着呢,你还是自求多福吧,父王可帮不了你。”

李隆基急道:“那史书上还白纸黑字写着您将来是皇帝,若是按现在的形势发展下去,您将来可坐不上那个位置。”

“三郎你怎么还看不清局势呢,自从天幕说出安史之乱后,你就没有问鼎大位的可能了,你爹我就更没可能了。”李旦一边逗鸟,一边悠悠道。

李隆基:“……”

李隆基不服,太子李显的四个儿子资质平平,史书上都说最后是安乐和太子妃韦氏立李重茂为皇帝,韦氏有嫡子却立最年幼的李重茂,说明嫡子已死,甚至那两个年纪大的庶子也没了,才轮到李重茂。

李重茂在位不足一个月,就被他和姑姑联手发动唐隆政变拉了下来,若是这辈子还和史书上一样,就算姑姑不帮他,他也可以把李重茂从龙椅上拉下来。

可是……为什么要有天幕这个变数。

一切都变了。

史书上写的很可能会化作泡影。

李隆基心情低落,他明明可以是大唐在位最长的皇帝,也是缔造开元盛世的皇帝,却因为天幕的出现,成了软禁在相王府的笼中鸟,前途无望。

若下任皇帝不是他爹,那他必死无疑。

更可恶的是,他爹毫无夺储之心。

【刘彻顺利平定安史之乱后,开始磨刀霍霍向周边的突厥、吐蕃,不管过了多久,刘彻还是看长安头顶那块草原不爽,看那些时不时入侵的中原的游牧民族不顺眼。

发兵的借口也很好找——突厥、吐蕃趁着唐朝内乱趁火打劫,尤其是吐蕃,居然趁着安史之乱,浑水摸鱼,比突厥还可恶,突厥只是犯犯边境,吐蕃居然占领大唐的国土。

刘彻:老虎不发威你当我是病猫吗?】

公元前120年,汉武帝时期

刘彻:“干得漂亮!”不愧是我。

唐太宗时期

听了安史之乱早已憋屈得不行的武将纷纷道:“居然连吐蕃都敢犯境,陛下,应该将吐蕃也纳入大唐的疆域才是,臣请战。”

全都打下来,看他们还怎么入侵大唐。

民部尚书裴矩弱弱道:“可是……国库没钱啊。”

尉迟恭瞪大眼睛:“怎么会没钱,朝廷不是建了好多作坊吗?光玻璃厂就有七八个!!每天供不应求,玻璃都卖到大食国去了,这还叫没钱?”

“你当打仗的军费说来就来呢,大唐如今百废待兴,所有建设都需要钱,那些作坊是赚钱,可赚到的钱都投到别的地方去了。陛下还说要多做一些惠民的农具免费借给百姓开荒,还有预防蝗灾、旱灾的费用……”

裴矩一样样数着,数到最后,他都不想干这个民部尚书了,个个都找他要钱,哪里来的这么多钱啊?

李靖在心里算了算,“那要何时才有钱?按照这个投入,用不了两三年大唐的情况就能好转,而且还有盈利吧?”

“是这样没错,至少也要两年后,国库才能充盈。”到那时还要留出赈灾的费用、赏赐的费用等等,扣掉这些其他的才能拨出去。

打仗太烧钱了。

【另一边,在大明顺风顺水的武则天也遇上了阻碍——祖训不可违。

武则天大发雷霆:要废除酷刑的时候你们怎么不说祖训不可违?要废海禁的时候你们也不说祖训不可违,怎么她要提拔自己人就开始说后宫不得干政?

合着对你们有益的才能废除,对你们不利的就不能废除?

武则天:老虎不发威,你当我是hellokitty吗?

武则天强硬的态度,以及熟练运用东厂和锦衣卫迅速罢免了朝堂上的反对之心。

一切都非常顺利,没有世家门阀跳出来阻止她,没有宗室发动政变,大臣的权力全部来源于皇帝,这种感觉,就一个“爽”字。

为此,武则天还特意朱元璋。

[武则天]:[朱元璋],老朱,你的大明国策是把各朝代的补丁都打上去了啊,大权在握的感觉真不错。就连藩王问题都被你儿子解决了。

还有你儿子可真有远见,自他之后,皇子公主嫁娶都选小官或者平民,加上你定下的皇帝死后让无子妃嫔殉葬。

连外戚的烦恼都没有。

朱元璋听了前半句还有些自得,听完后心里颇不是滋味,仰天长叹一声。

[朱元璋]:可惜算无遗策却没想到后代个个是奇葩。

[李世民]:老朱,这我懂你。后代不行,地基打得再好也没有用,反而是给他人做嫁衣。

朱元璋看到这句话,就跟被踩了尾巴一样瞬间跳脚。

[朱元璋]:说给谁做嫁衣呢?

[武则天]:他说的当然是我了,不然你以为是谁?

[朱元璋]:……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