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书屋
ID书屋 > (历史同人)千古一帝都在直播间抢小说 > 第258节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58节

 

不错不错!别的不说草原上的羊肉是真的好吃,以前在燕地的时候俺也吃过几回羊肉,跟这里的完全没法比。怕是燕王也没吃过这么好吃的羊肉。

……】

田间的农人一边摘棉花,一边讨论,不一会儿棉花已经摘了一大袋。

他们讨论的内容大多与棉花相关,可却从不提产地,让嬴政难受得不行。

不过还是从他们琐碎的议论中得到了一些重要内容。

“城郭诸国,韩将军。”韩将军莫不是前面提到教太孙武艺的韩信?

那城郭诸国在何地?

草原、干燥不下雨、昼夜温差大,适合养牛羊,羊肉还特别好吃,嬴政皱了皱眉头,莫非是胡人的地盘?

在嬴政印象里,在草原上牧羊为生的多半是匈奴胡人。

原来匈奴人的地盘也是可以种出粮食的啊,还能种棉花。

嬴政眸光闪了闪,心里对未来充满了期望。

灭国后归顺秦国的韩赵魏楚:“……”心情复杂。

虽然没灭国的时候也过得不好,但现在过得更不好啊。他们早就习惯了韩/赵/魏/楚的统治,现在换成秦国,且还是法度最严苛的秦国,能没有怨言才怪。

若是未来能过上光幕里有饭可食,有衣可穿的生活,那在当韩/赵/魏/楚人和当秦人之间,他们当然会选择当秦人。

别说精细粮食和肉,但凡劳役少一些,能吃饱,他们其实并不在乎国君是谁。

光幕里脸色红润,满脸喜色的人当真是和他们一样的平民吗?

他们何时也能过上那样的日子?

……

还没灭国的燕、齐两国国君听到这些话眼前一黑,这是天要亡他们啊。

楚国才刚覆灭不久,就要轮到他们了吗?

燕国国相忧心忡忡道:“大王,当务之急是要安抚好百姓。”否则还不等秦国打过来,燕国就先灭国了。

燕王喜整个人都萎靡了许多,他为了燕国,连儿子都杀,对秦国百般隐忍,最终秦国还是不肯放过燕国吗?

如今的燕国和秦国相比,犹如蚂蚁撼树,为何就不肯放过燕国呢。

燕王喜急得团团转:“国相,燕国是不是注定保不住了?如今天降异象,秦国会不会打着天命所归的幌子来伐燕?”

燕国国相沉默了,嘴巴张张合合,最终化为一叹。这不明摆着的事吗?原本没有异象秦国也会打燕国,如今有了异象,只怕秦国不日就将兵临城下。

天命当真这般眷顾秦国不成?

就在这时,光幕中的画面又变了。

【收完棉花的农人们细心的除去棉花上的枯枝、小叶等杂质,然后将棉花浸入水中,从中挤出棉籽,再将棉花放在遮阳通风处晾干,期间还加入滑石粉。

晾干后的棉花极其松软,白花花软绵绵的,看着就十分喜人。

他们将棉花塞入衣物中做成厚厚的衣服和被子,但更多的还是售卖给商人。

冬天大雪纷飞,农人们没有出门干活,他们穿上厚厚的棉衣,在家里生火,然后用纺线机纺把秋天收回来的棉花纺成线。】

看到这一幕,王公贵族们还没有什么感觉,平民们已经炸了,尤其是家中有纺线机的。

纺线机的速度为什么会这么快??而且还是好几个纺轮同时转动。

还有,冬天都有那么厚的衣服穿了,为什么还要生火,碳多贵啊,烧的还是没什么烟的碳,这种碳是普通人家能用的吗?那是贵人用的!

咦不对,一块砖头大小的碳怎么能烧这么久??

居然能烧到中午做饭。

诸国的百姓看得人都幻灭了,碳肯定有问题!!

秦国咸阳宫

嬴政盯着那个一直转动的纺线机,仿佛要把它盯出花来,这东西怎么和他以前见到不一样。以前不是只有一个轮,而且需要人手动转才会动吗?

现在怎么有四个轮子,还不需要人转。

若是大秦都改用这种纺线机……

不!寻常百姓都能用上,那些专门织布的织室作坊用的只会更好。

还有那满是孔洞的碳,一开始他还以为是平民用不起完整的碳,看下来才知道,那碳大有门道,普通的碳绝对烧不了那么久。

正狐疑着,突然听到一声惊呼:“天啊,那不是羊毛吗?”

嬴政抬头一看,刚才纺线的人在修剪羊毛,把剪下来的羊毛浸泡在水中,然后用一种奇怪的工具梳成线。

嬴政瞪大眼睛:“!!!”这也行??

羊毛还能纺成线??那不是羊身上的累赘吗?

然而更让人震惊的还在后面,纺成线的羊毛仅用四根木条就能编织成布。

嬴政:“……”

他好像明白为何后世的日子过得那么好了,有这么多好东西,很难过得不好吧?

就在这时,禁军急匆匆赶来:“不好了,大王,不好了。”

嬴政下意识皱了下眉头,“何事?”

“禀大王,百姓们跪在皇宫外,说他们愿意被迁到城郭诸国,让陛下迁他们,别迁六国遗民。”

嬴政:“……”他连城郭诸国都不知道在哪里。

大臣们:“……”

“胡闹……赶紧让他们散了。”本想说城郭诸国是没影的事,但又不想承认现在的他不如未来的自己,于是嬴政又把话咽了回去。

未来的自己到底是怎么做的啊??他也想要那些东西!!

电光火石间,嬴政想到了一个人,“来人,宣墨家巨子进宫。”玉米、棉花这些东西他不能变出来,但是纺线机和那个特殊的梳毛工具,还是可以让墨子试试的。

还有那个巨能烧的碳。

而且接下来光幕中的话也证实了他的猜想:

【女人的丈夫从外面回来,坐在火炉旁边烤火,顺便帮女人和老娘把剩下的活干了。

一边缠线,一边说:多亏了墨家研究出的多轮纺线机,听说他们连那个神奇的珍妮纺纱机都研究出来了,那个珍妮纺纱机可以一次性纺出多根棉线,效率可高了。

妻子认真听着丈夫带回来的见闻,说:不过我们家也用不着那个,每年就留这么点棉花,我多纺几天也就纺完了,反正冬天也没什么活要干。那个珍妮机估计只有专门纺纱织布的厂子才用得上。

墨家可真厉害,这些年研究出了好多东西,现在那些学者都以成为墨者为荣。咱们的娃以后要是也能成为一名墨者就好了。

丈夫一个劲地点头,兴奋道:听咸阳来的大商人说墨家又研究出新东西了,叫什么……蒸汽机。听说可以做很多事,像什么采矿、挖煤、锯木头都能用得上呢,还有之前墨家一直在研究的电,也出成果了。

前段时间还在咸阳的稷下学宫展示了电风扇、电灯。

听说陛下已经用上了电灯,晚上开电灯就跟白天一样亮呢。

没准过几年咱们家也能用上,到时候晚上就不用点蜡烛干活了,伤眼睛。

对了,我还给你和阿娘买了镜子,就是你之前一直想要的那个玻璃镜,这次大商人带了很多来,价格也不贵,我就给你们买了两面。

妻子还没说话,老妪先开口了:你这孩子,给你媳妇买就好了,给我买这东西做什么,娘都一把年纪了。这玻璃镜后面镀的银,可贵了。买一面就够了,你还买两。

妻子也跟着帮腔:就是,这镜子在咸阳的时候就贵,从咸阳运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