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书屋
ID书屋 > 小县令被迫登基(基建) > 第303节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303节

 

他们爱憎分明,厌恶皇帝厌恶到恨不得弄死他,现在喜欢县太爷,自然也会想着拥戴他。

他们单独的个体或者微不足道。

可他们是兵,集合起来,就是势不可挡的力量啊!

“将军说的对,咱们应该拥戴县太爷做皇帝!”

“县太爷早点把这天下打下来,我也能早些和家人团聚,一起过好日子。”

“兄弟们,咱们这就去见县太爷,恳请他登基!”

连贺让其余的兄弟们在军营等候。

自己则是带着百余位亲兵,神情激动的去面见县太爷。

比这群兵更兴奋的,则是金洲书院的师生们。

他们作为读书人,有优待,来到江县后,第一时间就被接进去,先吃了饱饭,随后又被送去了江县学堂。

这一路上,他们同样见证了这里的富饶。

等来到江县学堂,听闻这里的夫子给他们讲了江县的故事以后,大家就更激动了。

可接下来,就不仅仅是激动,而是震撼!

因为江县学堂里从六七岁的稚子,到十余岁的小小少年,不论男女,每一个都各有所长!

有人擅长医术、有人擅长农业、有人擅长研究、有人擅长建筑,有人擅长商贸……

一问才知道,这些都是县太爷曾经做过的事情,从对抗干旱、搞农业生产、发展商业经济、医疗民生——这一项项堪称精彩绝伦的民生政策,都被整理出来,归置到学堂,供学生们翻阅。

这些学生,看似年纪小,但每一个都各有见解,神情自信,目标就是‘长大了建设江县’!

金洲书院的学生们自诩寒窗苦读多年,可论起治理经验,还真不见得比这些小学子厉害!因为人家是跟着县太爷,亲眼看着江县成长,耳濡目染长大的啊!

“旷世奇才,旷世奇才啊!”

金洲书院的老院长谈行知,查看着学堂里关于江县发展的一些民生政策,激动的脸色通红。

而那位叫做孟伯言的学子,和一群金洲书院的学生们,眼睛里都带着炙热崇拜。

对那位县太爷的崇拜!

年轻的学子,总归是有些心高气傲。

可现在听闻有一个人,从17岁开始做县令,短短四年多时间,把江县发展成如此富饶规模。你单单是听一听这个人的故事,都忍不住心神激荡。

“我们来对地方了,我们来对地方了啊!这样的地方,才不会辜负我们这么多年的寒窗苦读!这样的县太爷,才值得我们去追随!不,他不应该只做县太爷的!”

孟伯言眼睛里满是狂热和崇拜,因为激动,甚至饱含热泪。

年轻的学子一脸赤诚,他大声说道:“同窗们,金洲书院的师生们,这才是我们读书人要追求的明君!想想看,未来整个乱世都会像是江县这样,百姓安居乐业,人才得以重用,寒门士子读得起书,万万天下人都不用饱受压迫疾苦!我们应该去见县太爷,应该去恳请他登基,恳请他匡扶这乱世,庇佑天下百姓!”

无数学子激动落泪响应。

连向来沉稳的老院长,此时都没有阻拦。

除此之外。

前来投奔的商人看到了商铺街的繁华,工匠们看到了这里的技术、小官员们看到了这里的盛世太平,富家翁看到了这里的稳定富足——

每一个人,在爱上这里以后,都齐齐有了一个坚定地想法。

请县太爷登基!

-

最近事情多,富春一直在筹谋忙碌,好不容易在家歇息,不知道为何,外面一直在嚷嚷。

他叹了口气,推门走出去,刚好瞧见院子里的娄姝,疑惑问道:“小姝,外面在吵吵什么?”

娄姝闻言神情古怪:“似乎是那些新来投奔的百姓,去县太爷家里了,吵吵嚷嚷着让他登基。”

富春本来还困着呢,闻言一下子就精神了,在娄姝惊愕的注视下拔腿就往外跑:“哈哈哈哈登基怎么能没有龙袍呢,我得赶紧去找裴家姐妹,今天换个新颜色的袍子!”

133

◎穿龙袍!◎

对于撺掇县太爷登基这件事, 富春向来有很大的热情。

事实上不仅仅富春,亲手绣龙袍的裴家姐妹、徐焕、杜勤,乃至江县的每一位百姓, 都由衷的希望县太爷赶紧登基。

至少,县太爷登基了,定州就不会被皇帝夺走。

江县人盼着打开定州市场,足足盼望了好几个月呢!

所以一听富先生说,来江县投奔的人赶去县太爷家里‘求登基’, 裴莲、裴蕊姐妹俩带着龙袍就赶紧出发。

上次明黄色那款,县太爷没穿上,这次换黑金色的!

此时,时间已经来到了傍晚。

陈庚年忙碌了一天,从县衙回去的时候, 还抽空给祁王写了一封密函。

确定密函送出去以后, 他长吁一口气,疲惫归家。

出征在即, 县区外又来了数千百姓投奔, 陈庚年最近很忙。

除了忙,心理压力也大。

因为这次出征,他要带领江县的一万余兵马,联合祁王, 对付皇帝派遣去宁州的五万大军。

此战结束后, 江县就再也没办法回头了。

也就是说,他终究还是走上了同时对上祁王、皇帝的这条艰难之路。

邵芙蕖和陈申知道儿子最近疲于公务, 因此哪怕心里担心, 也不敢多问。

瞧见陈庚年回来, 陈老爷赶紧说道:“庚年, 赶紧洗手吃饭,我和你娘特地炖了一下午的鸡汤。”

“来了。”

陈庚年应了一声,一家三口坐在餐桌上惬意吃饭。

也就是这个时候,家门外面突然传来吵嚷声。

陈庚年眉头微蹙,作势准备站起来,担心是出了什么情况。

“坐坐坐,我去外面瞧瞧。”

陈老爷抢先儿子一步起身,心疼道:“这一天到晚,总不能连个吃饭时间都没有吧。你吃着,真有急事儿我回来喊你。”

邵芙蕖是个闲不住的性格,听见外面有动静,当即也跟着陈申出去查看。

陈庚年闻言笑了。

他点点头,继续吃饭,脑子里还在思索着,最近来投奔的百姓当中,不知道能有多少可用之才。

等这次打完仗以后,他就得火速赶往定州,把兵工厂开起来。

到时候,江县、苍县、定州三个地方的民生经济、军事武装都得同时发展。必要的时候,还得去联合一下凉州的娄献。

经历了这么多事情的陈庚年,心态也开始转变。

此前对于‘登基做皇帝’一事,他极为抗拒。一是确实没有这个心思,二来也怕自己担当不起这个重担。

但,从五千蛮子在他面前下跪,高呼‘陛下’开始,到后面二五仔系统一点点引诱着他扩大地盘,陈庚年必须要承认的是——

这种开疆扩土、万民臣服的滋味,确实在滋生着他的野心。

除此之外,他还得为江县、为江县的百姓安危负责。

乱世当道,群狼环伺,‘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才能保证自己治下的子民得以存活。一味地避让,丢失主动权,最后反而会坑了自己。

在皇帝那里遭受过憋屈的陈庚年,对此早已深有体会。

主动权,必须握在自己手里。

再说陈申和邵芙蕖。

听见外面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