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书屋
ID书屋 > 小县令被迫登基(基建) > 第353节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353节

 

还真是江县来的!

周禾那张冷冽的脸霎时间变成了憨笑,激动道:“花婶子,福叔,我刚才看着就觉得眼熟,但没敢认。这天寒地冻的,外面战事还没停,你们咋来了?家里都还好……”

其实也就是话说到这里了,下意识就这么问出来。

可话一开口,周禾脸色就黯然下来。

李家村的人也都神情唏嘘。

家里一点都不好,因为他们没家啦。

但大概是因为家没了,双方又在千里之外的金州相遇,这份重逢,实在弥足珍贵。

哪怕先前在县区里大家也不是很熟悉,可一听都是江县的,心里就觉得格外亲切、激动。

“哎呀,不说这个。西北雪大,越往南走雪越小,来的时候我们都打听好了,大冬天的,没人打仗,而且我们走的都是官道。”

张阿花压下眼睛里的难受,笑道:“这不是想着,你们这边有要帮衬的,过来帮帮忙。早点忙完了,咱都——早点回家嘛。”

当时离开江县的时候,县太爷说啦,五年之约。

五年时间,他负责打天下,江县人负责搞建设。

乱世疾苦,江县人没家了,那就走出去,先把这乱世修补建设好。

外面太平了,咱才能安心回去重建自己家啊!

听到张阿花的话,周禾莫名觉得眼睛一热。

这话其中的心酸苦楚,唯有他们江县人自己心里清楚。

就因为‘重建江县’这个约定,李家村的人,敢从凉州一路千里奔波,来到金州帮忙。

这就是他们江县人啊,浑身使不完的劲儿,心里装的都是胆量!

“哎,到时候咱一起回去。”

周禾压下眼睛里的泪光,伸手拉着年纪大了的李福,又热情的示意张阿花等人跟自己进城:“走走,外面冷,咱不在这里站着。直接去行宫里吧,陛下看到你们来,肯定开心。昨儿他还在发愁,说最近搞建设推进的不顺利,要是咱江县人来了就好了,结果你们今儿就到了。”

那这来的正是时候啊。

李福心想,还好自己带着村里人来了,要不然县太爷该多为难啊!

想着这些,他还不忘问周禾:“是哪边建设不顺利啊?”

周禾想了想,说道:“冶钢厂吧,在南大营那块,百姓们刚进厂子,冶炼任务差的挺多。”

妥了。

李福一锤定音:“那咱就去南大营帮忙炼钢,这事儿简单,村里之前有人在钢厂干活,我也进去瞧过。让县太——让陛下放心,要不了多少天,咱李家村人都给他安排明白。”

张阿花在旁边嗔怪道:“哎呀福叔,你急啥,先去见县,见陛下!都有阵子没见啦,怪想他的。”

从‘县太爷’到‘陛下’,这称呼突然变了,大家还是有点不太习惯。

哦对对,先见陛下要紧!

在周围无数百姓目瞪口呆的注视下,李福等李家村的人,跟着周禾进了金州城,直奔行宫而去。

他们走后许久,旁边的百姓还处于呆滞状态没反应过来。

这些人究竟什么身份,看穿着也并不富贵,怎么一开口就能吓死个人!

城门口的事情,很快在百姓当中传开,成为今日一桩奇闻。

听说有一群身份很厉害的人,疑似是行宫里陛下的‘亲戚’,到了城门口以后,直接被接进宫里啦!

李家村人可没工夫管旁人怎么想。

他们进了金州城,被这座城市的繁华、热闹给惊的眼睛发直——乖乖,好多人啊!

等到了行宫,看到那巍峨庄严的宫殿以后,大家更是嘴巴都合不上。

县太爷竟然住这里?

得亏他们来的时候,还担心县太爷被人欺负呢。

今儿来了一看,好家伙,就这住的宫殿,哪像是会被人欺负的模样?

皇宫里今日是真热闹。

李家村二百多号人,浩浩荡荡走进去,宫里的太监、宫女都表情很懵。

但很快,宫人们都来不及懵了。

因为行宫书房里的陛下在听说消息以后,放下手里的奏折就往外走,隔着老远就喊道:“福叔,花婶子。周禾说你们来了,我一开始还不信,凉州距离金州得有上千里路,还下着雪,你们好歹等天儿暖和了再来啊,或者我派人去接你们,不然多危险。”

啊?

宫人们被陛下的称呼惊的目瞪口呆。

还是三福太监察言观色,把宫人们都撤了下去。

从远处快步走过来的陈庚年一身明黄色龙袍,模样倒是和往日一样俊,但大概是当上了皇帝,比以前更有威严了。

李福、张阿花等人突然就有些拘谨。

大家互相对视,赶紧慌乱着跪下行礼:“草民参见陛下——”

“这是干什么呢。”

陈庚年哭笑不得,赶紧把李福和张阿花搀扶起来,又跟其余人说道:“快起来快起来。”

李福拉着陈庚年的手,仔细观察一番,确定他是真没‘受欺负’,这才松了口气,嘿笑道:“来的时候我们都特地打听清楚啦,见到陛下,要说什么,怎么行礼。咱江县人,是来给您帮忙的,可不能拖后腿,招人嚼舌根。”

“是嘞是嘞。”

张阿花也说道:“您放心,我们来的时候可小心啦,没遇见打仗,也没吃啥苦头。坐着马车睡几天,就来这边了。”

瞎说。

上千里的雪地奔波,就算没遇见打仗,心里肯定也是忐忑害怕的。而且一路风雪严寒,就算穿着棉衣,他们肯定也冻得够呛。

李福手都是冰的。

其余村子里的人,也都冻得嘴唇发青。

陈庚年赶紧让人添了炭火,煮了热茶,又派人送来一些衣裳和饭菜。

见他一直在忙活张罗,张阿花觉得心里熨帖,又觉得怪不好意思:“县——不对,陛下。”

陈庚年摆摆手:“没外人在,不用纠结这个,婶子,再来碗粥?福叔你们也吃,早知道你们来,我应该派人去接你们的。”

“吃不下了,肚子饱着嘞。”

张阿花笑道:“我们自己都拿着地图呢,不用接。而且早一天过来,早一天帮上忙,以后也能早点回家。”

“富先生和娄小姐搞了个抽签,按照村子来分配,抽到哪里去哪里。阿花手气好,抽到了金州。刚一抽到,别说咱们李家村,其余村子一边羡慕,一边催促我们赶紧出发,就怕您在金州没人帮衬。”

李福也在旁边笑道:“当时您刚当上县太爷的时候,最先在李家村拿曲辕犁做试验田,后来村里一点点变得那么好,大家心里都记着呢。现在村虽然没了,可人都在,您瞧瞧,除了一些年纪大的老人,咱李家村老少都来啦。”

李福话音落下,李家村人也都纷纷响应。

“对对,都来了。陛下您看,这我家小子,一直闹着要见您呢,真见到您了,又一直往我身后躲。”

“刚才听那周家小子说,南大营的炼钢厂出了问题。咱来也来了,茶喝了,饭吃了,也该干活啦。”

“炼钢这事儿我在行,您放心,去了以后保准把活儿干明白。”

他们真的好真诚啊。

一路冒着风雪而来,没少吃苦头,来了以后刚缓一缓,就惦记着要干活儿。看向陈庚年的目光里,都是关切,和一些隐隐的期盼。

陈庚年知道,大家心里在想什么。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