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书屋
ID书屋 > 小县令被迫登基(基建) > 第371节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371节

 

油田的事儿,同样不容忽视啊。挖油的任务,交给石门村带头,至于炼制石油,得靠徐焕。

石门村的人被宫人们安排去休息处。

徐焕家是京师的,惦念宗亲族人,所以先自行归家。

而陈庚年则是搀扶着富春,带他上了轿子。

富春一开始并不愿意上轿。

陈庚年则是笑道:“百官此刻正在皇宫外等候朕,待会儿到了以后,瞧见先生跟随朕一起下轿,自然知道朕的意思。”

陈庚年之所以能厚积薄发,一举拿下金州登基称帝,其中除了系统的功劳之外,富春功不可没。

正是因为有这位老先生在,他才能拥有一帮如此优秀的兄弟共同打天下。

“老臣年事已高,实在不宜入朝堂——”

富春非常感激,但话里却隐隐有拒绝之意。

他一生在野,从未参加科考,如今已经五十五岁,直接入朝堂,恐怕惹人非议,给陛下带来麻烦。

而且,五十五岁的年纪,也确实到了真正该颐养天年的时候了。

“当初给朕穿龙袍的时候,先生费劲了心思,如今朕真的穿上了这身袍子,你总不能就这么撒手不管了吧。”

陈庚年笑着打断富春的话,说道:“先生入阁,是朕早就做好的决定。就算过些日子,先生觉得体力不支,想要颐养天年,朕也会随时答应。”

先入阁,后退休。

看似没什么区别,但其中的区别可大了。因为从此以后,富春就有了红袍官身。

富春听懂了陈庚年的意思,不再推辞,而是紧握住陛下的手,颤声垂泪道:“多谢陛下,多谢陛下。老臣此生能遇见陛下这样一位贤君明主,此生无憾啊。”

从五年前在县衙第一次相遇,被陈庚年惊才艳艳的治理手段折服。

到如今,富春终于亲眼看着他选中的少年君主登基建国。

对于一位谋士来说,确实无憾!

皇宫外。

首辅徐亨,带领着邵安、孙成、胡铭等百官,正在等候陛下。

因为皇帝不费一兵一卒,短时间内拿下京师,百官们神情振奋,就连老首辅都看起来格外精神抖擞。

“陛下来了!”

“都打起精神来。”

远远瞧见皇帝的轿子,百官们都赶紧列队站好,准备相迎。

等轿子到了以后,陛下先从轿子里出来,然后又从里面搀扶出来一个头发花白的老者,嘴里还说道:“先生小心些。”

“陛下竟然把老师接来了?”

“老师!”

“从凉州到这里,一路舟车劳顿,您身体可还好?”

瞧见那老者,邵安、孙成、胡铭、李泉先是愣住,随后都欣喜的围了上去。

连站在武将群体当中的裴宝来,都小跑着过去迎接。

“老夫我身体好着呢!瞎担心!”

面对自己这一帮徒弟,富春就没那么客气了,他笑眯眯的瞧了瞧这帮小子,感慨道:“一转眼,你们这帮不靠谱的小子,都瞧着似模似样了。”

当年在江县的时候,第一次上课,富春真的快要被他们这帮臭小子给气死了。

可现在,一帮小子,又是侍郎、又是将军的,都出息啦。也不好像是以前那样,可以随意调侃了。

他们这边热热闹闹,不远处的百官们则是怔愣住,用眼神互相对视,神情尽是了然。

随着陈庚年在金州站稳跟脚,关于江县的很多传闻,都逐渐被百官知晓。

尤其是,陛下起兵之前,身边还有一位厉害的谋士,富春。

具体有多厉害暂且不知,但单看他的这群徒弟们,以及陛下对其的态度,就知道这人绝对有一身通天本领。

“恭喜陛下收复京师。”

首辅徐亨主动走上前,先是躬身祝贺皇帝,随后看向富春,温声笑道:“想来这位便是富先生了,久仰大名。”

富春看向徐亨,笑道:“见过首辅大人。”

不出意外的话,他们二人以后便要搭班子统领内阁了。

富春被皇帝亲自‘抬轿子’接过来,仅仅入阁肯定是不够的,大概率会做次辅。

徐亨闻弦歌而知雅意,率先来示好。

百官们自然也不会有意见,陛下登基后安排的侍郎、将军,哪个不是本事通天?现在这些人的老师来了,那肯定更厉害啊。

“徐亨,这位是富先生,以前在江县的时候,一直辅佐于朕。富春,这位是徐首辅,德高望重,是百官表率。”

陈庚年给他们二位简单互相做了介绍,随后笑道:“以后,还望二位齐心协力,帮助朕管理朝堂,推行政务,为我大江百姓谋福祉。”

富春和徐亨互相对视,随后躬身向陈庚年行礼:“臣定当竭尽全力。”

陈庚年点点头,说道:“徐亨,今日朝会结束后,经由内阁拟旨,富春入阁担任次辅。还有,朕听说士兵们在祁国粮仓里发现了新型农作物,诸位随朕一起去看看。”

“是。”

随着陈庚年威望越来越高,权利在朝着他无限聚拢。

纵然是定次辅这等大事,只要他决定了,百官也不会去反对。

于是,尚且还没有来得及换上绯红官袍的富春,和百官一起参加朝会,并且站在了最前排的首辅徐亨身侧。

裴宝来命人把‘玉米’、‘红薯’、‘土豆’、‘甜菜’呈上朝堂。

陈庚年简单看过以后,说道:“诸位来看看,可认识这些东西?”

百官一个个上前观望,随后齐齐摇头,满脸疑惑。

就连富春都微微蹙起眉头,显然是未曾见过。

这时候,陈庚年笑着说出令百官哗然的话:“这些东西,朕知晓。入驻皇宫后,朕在原本祁王住的寝殿里,发现了一个密封的匣子。匣子里记录着这四种农作物的相关资料,包括名字,亩产量,种植方法,以及食用方法。”

反正都是系统给的。

现在就是主打一个瞎编,怎么方便怎么来。

随着陈庚年话音落下,太监们把‘匣子里的资料’拿出来,给百官查看。

“土豆,软糯香甜,可当菜肴,也可做主食。亩产量在三千五到六千斤左右,适合在西北、东北、中原乃至西南地区种植。”

首辅徐亨年纪大了,拿起资料以后,下意识眯起眼睛,一边看一边读。

结果读出来的内容,却让包括他本人在内的所有百官集体震惊到瞠目。

江县当年的粮食亩产量在五百斤,就已经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高产’了。

这种叫做土豆的东西,竟然能产出三千五到六千斤!

除了土豆,还有红薯、玉米、甜菜!

“甜菜,适合种植在西北、东北地区,亩产量九千到一万公斤,可制作白糖!”

“玉米,亩产量一千二到两千公斤,无论南北方都可以种植。”

“红薯,亩产量四千到六千斤,南北方都适合种植,可当主食食用——”

看完这些资料以后,整个朝堂安静到失声。

所有人都惊呆了。

“竟然有如此奇效?来人,立刻将玉米、红薯、土豆烹熟,朕和百官要亲自品尝。”

陈庚年佯装不知,先命人去烹饪食物,又说道:“除了以上这四样农作物,还有大豆、棉花。这两样朕知晓,大豆可以磨豆油,味道比猪油还香,棉花可以制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