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书屋
ID书屋 > 朕靠美貌追妻 > 第96节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96节

 

洛之蘅拿捏不准南境王的心思,心头一紧,下意识看向太子。

太子神情如昔,云淡风轻地朝南境王打招呼:“叔伯。”

南境王随口应了声,视线在两人身上睃巡一周,语气不明地问:“这么晚回来?”

洛之蘅的解释脱口而出:“今日大皇子妃有些事,阿兄带我过去,这才晚归了些。”

这解释显然避重就轻。

洛之蘅颇有些惴惴不安,然后感觉到自己的手轻轻被人捏了下,似在安抚。

她这才意识到,自己一时紧张,竟忘了两人还牵着手。

这个时候再挣开就显得欲盖弥彰,洛之蘅进退两难,不由赧然。

出乎意料地,南境王没有并没有说什么,佯装不觉似的点点头,对着太子道:“时候不早了,用了晚膳再回罢。”

太子含笑应下。

进了府,南境王径直去更衣。

洛之蘅和太子并肩前往膳厅。

她还在为南境王的反应而震惊。

太子侧眸瞥了眼,笑着问:“怎么是这副神情?”

“阿爹居然没说什么……”洛之蘅抬起手,看着两人交握的手,半是难以置信半是不解。

“你忘了?”太子唇畔含笑,“如今我们名正言顺。”

赐婚也才过了两日,洛之蘅当然没忘,只是——

太子看着她将蹙眉沉思的神情:“你是当局者迷。”

洛之蘅仰头,一脸虚心求教。

太子莞尔:“既然名分已定,你说,叔伯是愿意当那个从中作梗的恶人,非要争这一时,还是希望看到我们合心要好?”

洛之蘅:“……”

自然是后者。

经他一提点,洛之蘅眼前迷障尽散,豁然开朗。

阿爹早年孤苦,识得阿娘时已然孑然一身。他和阿娘恩爱相知便不是父母之命,如今自不会循那些迂腐之理。

在他眼中,既然她和太子的婚事已经尘埃落定,当然是希望看到他们感情越来越好。

毕竟,就算太子许下了一世一双人的承诺,但再多外在的掣肘,都抵不上太子发自内心的意愿。

洛之蘅由衷生出喜悦,正要感叹“阿爹开明”,冷不丁想起什么,若有所思地问:“阿兄在南境时曾提到圣上允我婚事自主……”

太子意外:“你还记得?”

“突然想起来罢了。”洛之蘅轻描淡写地解释。

其实也不算是突然。

当初林疏言上门逼娶,太子石破天惊的那句话,确然是让她好一阵担心,生怕是他假传圣意,若传扬出去会惹了猜忌。心里留了影,自然就不会轻易忘记。

今日太子提及赐封郡主一事,她隐隐约约地有了联想,只是当时心思全放在太子身上,那点思绪一闪而过,直到方才才彻底清晰起来。

“怎么什么都瞒不过你?”太子笑着感叹,“些许的蛛丝马迹都不放过……”

他没有肯定,答案却已然不言自明。

洛之蘅眼中带笑,却故作抱怨:“阿兄当时不同我明说,害我担心好一阵。”

“我当时说了,若没有把握,不会夸下海口。”太子懒懒瞥她一眼,眼中明晃晃地写着“是你自己不信”。

洛之蘅:“……”

好像是有这回事。

洛之蘅心虚地清了清嗓子,眉眼弯弯地作结道:“总之还是要谢谢阿兄。”

若没有太子为她争取来的“婚事自主”,她哪能随心自主地等到今天?虽然阿爹纵着她,但似她们这般的宗室贵女,即便父兄纵容,皇帝一道圣旨亦能让他们无可奈何。

太子所求,切切实实地解了她的后顾之忧。

太子对上她含笑的眉眼,云淡风轻地道:“不客气。”

洛之蘅唇角一扬,还没来得及说什么。

太子便已然煞有介事地点头道:“毕竟最后还是叫我得偿所愿。”

洛之蘅:“……”

三人不是第一次凑在一起用膳,饭桌上,太子和南境王轻车熟路地攀谈起政事。

洛之蘅不大熟悉,静静听着,未曾搭腔。

直到提起格尔察,南境王顿时愤愤不平起来:“这贼小子比泥鳅还滑溜,但凡冒出一点消息,转眼就又消失匿迹,底下的人接连几次都扑了空……”

这桩事一直是南境王经手,太子前一段忙着议和之事,倒是许久未曾了解过格尔察的动向。

他问:“是哪几个州县发现格尔察踪迹的?”

南境王随口报了几个地名。

太子略一沉吟:“瞧着似是要往北来。”

“对。”南境王肯定道,“虽然他一会儿东边冒出来,一会儿又去西边的,但看他的总体动向,是往北来无疑。我这几日已经知会了盛京周边的几个县,叫他们加强守备,一旦察觉到格尔察的动向,立刻将其抓捕。”

“坐以待毙总归不是上策。”太子蹙着眉,若有所思,“还是得想个办法引他出来,不能总是被他牵着走。”

南境王气闷道:“谁知道那贼小子盘桓在咱们这里是打着什么注意。若不是南越议和的使臣已经离开,说不准能在他们身上做做文章。”

“他逃出来,无非是为了积蓄力量东山再起。南越的使臣多为文臣,于他没有什么用处,否则他不会放任使臣平安离开。”

南境王不解:“他如今孤家寡人的,能在咱们这儿取得什么助力?”

太子回忆起去岁被他抓捕后自尽的南越探子,语调微沉:“倘若,有人和他勾结呢?”

南境王目光一凛:“通敌可是十恶不赦的大罪!”

“既然下决心做了,那人自然不会在意这些。”太子沉吟道,“当务之急,还是得想办法把格尔察揪出来。等抓到了他,一切便能迎刃而解。”

话是这么说,但偌大的疆域,想要抓到一个有心躲避之人,和大海捞针没什么两样。

太子和南境王齐齐陷入沉思。

洛之蘅舀了碗汤,看着他们两人神情严肃,想了想道:“京中不是还留了几个南越人?”

太子面露了然,南境王却仍是一头雾水:“那几个南越人能有什么用处?”

洛之蘅道:“他们留下,不是为了找到已故南越王女的孩子吗?”

南境王似有所悟:“你是说,可以用那个孩子引蛇出洞?”

“对。”洛之蘅点点头,条分缕析地道,“格尔察若了东山再起,为求正统,定然容不下这位名正言顺的继承人。他若当真打算来盛京,或许是盛京中当真有人胆大妄为,可盛京也是最先能得到那位继承人消息的地方。他潜藏在盛京周围,能够第一时间除掉心腹大患。届时南越王位无人能继,南越定会重新陷入动乱。只要局势一乱,他的机会不就来了?”

“话是这么说,”南境王仍然忧心忡忡,“但那个孩子的消息至今仍然没有线索。”

洛之蘅高深莫测地笑笑:“这就要看阿兄了。”

南境王狐疑地看过去:“你已经有消息了?”

“没有。”太子言笑晏晏,心领神会地道,“但可以有。”

膳后,太子和南境王在书房中谈了许久,初步敲定了“引蛇出洞”的框架。

洛之蘅提着盏灯笼,送太子出府。

夜色宁静。府中下人看到两人相携而行,不约而同地绕开,没有上前打扰。

洛之蘅于是毫无顾忌地问:“盛京中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