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书屋
ID书屋 > 末日双舟 > 炉灶
字体:      护眼 关灯

炉灶

 

院子左侧的第一间平房是柴火灶头的厨房,老式房子里都是柴火灶,周舟搬来的时候觉得颇有古朴风格,所以改造的时候也就没有拆掉老灶,只是在厨房的置物备菜台上加了几件电厨具。

现在想来,当时那点情怀还是非常有价值的。理想估算的话,电力应该还能勉强支撑一两个月。毕竟要安抚百姓老实呆在家里不出门,保持食水供应是第一位,保持电力供应是第二位。食水供应难度太大,十几亿人口的国家,就算有战略储备粮食,也不可能在危险重重的环境下派送给各家,食物基本只能靠各自储备解决了。

可电力供应是国家统一把控,重点管理的地方。只要国家的几个大型供电机构能被保护好,维持人力进行正常的管理,勉强再维系一两个月应该不成问题。周舟不是太懂,只能凭着常识大概猜测估算一番。

城市的家庭厨具基本都是依赖天然气和电力,现代化的楼层建设里,天然气都是统一的管道进行输送,也要依托电力实现部分操控。天然气的供应是否正常暂且不论,毕竟就算天然气不供应,基本上各家也会有电饭煲、电磁炉、烤箱或空气炸锅等各类电厨具,想要烹饪一顿熟食还是不成问题的。

电力更重要的作用是维持夜晚的光明,即便所有人都不会选择在夜晚外出收集物资。但黑夜的黑暗会加剧人的恐慌情绪,尤其是当窗户外传来丧尸的嘶吼,甚至是同类痛苦的哀嚎时。心理的崩溃远比现实的糟糕更容易将人击垮。

至于移动电子设备的充电供应,也是其中重要作用之一,但这更依托于网络的正常使用。网络是把双面刃,即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是提供了信息交流互通和宣泄情绪的作用,坏处是各类负面消息和消极情绪也会被不断放大,传达给屏幕前的每一个人,从国家安抚管理的角度上来说,反而可能是弊大于利的。

周舟的厨房里分别有一个大灶台,一个小灶台。进门右侧是个大灶台,大灶台上搭了前后两口锅,靠近烧火口的大锅用来炒菜,目测直径有一米左右;靠里端稍小些的锅用来煮水,直径大约半米的样子。房东说以前的灶为了省柴火,炒菜时的余热会通过灶里连接的口子传到烧水锅那边,这样炒完一顿晚饭后,烧水锅里的热水正好可以用来喝或是洗澡。

烧火口的正对面是用水泥简单搭的一个小池子,用来堆放烧火用的柴火木头。周舟平时周末过来还是用电磁炉比较多,所以之前根本没有屯柴火。池子里只剩一点之前爬山时顺手捡回来的松针和一把枯枝。

烧水锅的左边还搭了两个小灶台,两个灶台上分别架了一口小的炒菜铁锅和一口铝制的汤锅。小炤省事,一般家里两三口人吃饭的话,大多是用小灶炒菜。只有办喜事或是家里人多聚餐的时候,才会用到大灶台。

厨房的左边是靠墙搭建的长条形置物备菜台,用红砖水泥垒建,最上层铺了好几种款式的瓷砖,下面的空间隔了两层用来放碗筷厨具。大概是房间修建到最后剩下的瓷砖都铺在这块备菜台上了。

因为院子里有水井,所以以前的房东没有在厨房里连自来水。上一个年代的农村人,是不会舍得在自来水上面花钱的。后来周舟改造的时候嫌打水麻烦,所以在厨房进门的左手边加建了一个水龙头和洗碗池。

厨房右手边的那间屋子是杂物房,周舟先前一个人住在这儿,杂物不算多,里面只放了一台发电机和几把铁锹,现在正好留给严舟桥把收集的物资放进去。

趁现在电还能用,周舟不打算启用柴火灶,毕竟以后捡柴也是项长期工程。

严舟桥在杂物间规整搬下来的物资,把易受潮的粮食放在其他物资的上方,其余常用的物品大概归类摆放了一下。正收拾得七七八八的时候,就听到一楼客厅里周舟的招呼声。

“时间仓促,今天这顿简单吃吃。”周舟朝严舟桥招了招手。

客厅的茶台上摆着一大锅泡面,里面还煮了两颗周舟从菜地里摘回来的生菜。虽然严舟桥搬进搬出辛苦了一上午,但是她洗锅烧水择菜也没闲着呀!

周舟在心里为自己的勤劳贤惠点了个赞~

严舟桥没什么意见,回来第一天还有很多重要的事没做,不把时间浪费在做饭上面是明智的。更何况对于周舟煮的东西,他吃得不知道多心甘情愿,别说泡面了,煮两颗开水白菜他也吃得有滋有味。

下午的太阳有些热,周舟在冲锋衣和长袖衣服之间犹豫了好一会儿,最后穿了件短袖加防晒袖套。

尽管这里已经算是农村,但周舟对于裸露肌肤这件事还是觉得不太有安全感,就怕溅到丧尸的血肉,恶心也就算了,还有被感染的风险。

两人讨论了一下开小车还是货车,周舟琢磨了半天。最后还是决定先开小车去镇上看看情况,今天下午剩的时间不多。先把镇上的情况摸排一下,再标记一下重要的物资点。等明天他们再直接开货车去标记好的地方收集剩下的物资。

镇上就只有一条主街,基本上整个镇子都是围绕主街的左右两边进行发展。主街两边的岔路开出去一两百米基本就进到田野里。田野之间零散分布的村子组成了一整个小镇。

周舟比较熟悉镇子店铺的分布情况,所以由严舟桥开车,周舟沿路进行标记。从小路回到主街上,路口左转就是两人从高速路上开下来的那一段路,主要是一些农机店和两轮机动车的售卖店,夹杂一些边缘性的行业店,比如维修店、榨油店、饲料店等等。其中有一家就是周舟买发电机的店铺,她昨天已经观察过了,附近没什么丧尸,但店门是关着的,不确定店主家里还有没有人在。

主街上往右转,就是镇子的中心区域,主街尽头靠近澜江。澜江是a市郊区一条有名的水系江河,小镇因为在澜江一侧,又是省里重点的农业规划区,绿化做得极好,久而久之就发展成了旅游小镇,基本上镇中心也是围绕旅游点慢慢发展起来的。

靠近旅游点附近的街道基本都是以特产店和餐饮店为主。菜市场在离景点步行十五分钟左右的巷子里,农种店基本都在菜市场附近。

菜市场是今天下午周舟主要探查的地方,菜肉是基本不用想了,主要还是看看附近的粮油店、农种店和便利店,顺便再到景点附近看看特产店的情况,其余道路用无人机飞一遍也就差不多了。

临近镇中心的时候,周舟示意严舟桥把车停在马路边上,用无人机先把几个人多的住宅区域扫了一遍,情况还算比较乐观。

路上零散有些丧尸,但数量不算多。本就是个小镇,只要脱离了人口中心的一线城市,基本上农村地区的情况是比较好把控的。

主街两边有些层数不多的楼房,无人机飞过的动静不小,有些窗户里探出了人头,但看起来也有不少空房子。

大概有车的人都选择离开a市了,毕竟a市是丧尸最先出现的地方,人的惯性思维都是先逃离感染核心地区。不过丧尸病毒强势又凶猛,已经随着发达的公共交通传染到全国各地了。大规模的爆发不过是时间的问题,去到哪里都没用,而且还要考虑新的住宿地点的问题。

农村就是最好的选择了,任何一个省份,任何一个城市,地广人稀的农村本质上都是一样的,是最佳的生存之地。

人烟越稀少的地方越安全,比如北疆地区、藏西地区、贵云地区,不过这些地方的自然资源也有一定限制,从国人的种植基因来说,还是南方的农村最利于传统耕种形式的自给自足。但人的智慧无限,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总归大自然的馈赠是不至于让人灭绝的,前提是聪明的人要率先想明白这个道理。

周舟完全有条件可以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