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书屋
ID书屋 > 大明嫡子 > 第10节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0节

 

小声道:“舅爷,此事确实是皇爷爷与父亲的意思,允熥不敢违背。”

他一番解释,表面上看着中规中矩。

但是落在蓝玉的眼中,那就是变了一个样。

只觉得朱允熥这时被朱允炆那皇庶子胁迫,不得已顺从对方的意思说话。

蓝玉顿时直觉胸中气血淤积,意欲训斥朱允炆那厮。

朱允熥眼看蓝玉就要暴走,赶忙又低声道:“舅爷,东宫先生如今缺席,在新的先生未曾选好前,我每日都会出宫。舅爷在京中,往日里为大明出生入死,允熥如论如何也是要常去凉国公府走动的。”

挽劝了一番,朱允熥默默看向蓝玉。

他是怕这货再闹下去,回头朱元璋和朱标一个发怒,就停了他出宫的事情。

蓝玉见朱允熥竟然是如此的通情达理,心中不由感叹起来,想要今日就领着对方回去传授兵事的想法,也就稍稍的淡了一些。

神色却显得有些无趣道:“听着,李九江未经大战,或许安营扎寨,行军布阵的本事有些。但领兵冲阵之谈,却莫要多听。待回头……反正你还小,回头得了机会,且还是由我来教了你。”

朱允熥点点头,回首招呼一声。

原本一直防备着凉国公要闹事的孙成等人,赶忙催动队伍,小心翼翼的贴着桥边,远离面有愤愤的蓝玉。

终于是跨过了大中桥,朱允熥也是长出一口气。

却不想这时候,身后又传来蓝玉的叫喊声。

“臣凉国公蓝玉,恭送允熥郡王!”

大明的敌人

听着身后大中桥上传来的蓝玉叫喊声,朱允熥差点身形不受控制,就要坠落马下。

蓝玉这是要把自己架在火上烤啊!

明明自己眼下是和朱允炆在一起的,他却独独只叫了自己的名字,全然不顾坐在马车里的朱允炆。

这若是传扬出去,只怕宫里宫外少不了又是一番猜忌。

得赶紧为蓝玉这厮找个活干!

刹那间,朱允熥的心头已经燃起了,要将蓝玉这个可能的大麻烦,先给解决了的念头。

他不由小心的回头看向被一众羽林卫簇拥着护卫在中间的马车,不见车帘后有何异样,方才稍稍安下心来。

曹国公府离着皇城不远,就在大中桥西北边不远处。

等朱允熥进到一条稍有百姓路过的街巷后,便见门头威武,高悬曹国公府牌匾的宅院,门前立着赫赫神兽,两侧马上封侯一字排开,廊下将门旌旗林立,斧钺威仪。

而在国公府牌匾下,早已有一伙人等候多时。

周遭,皆是曹国公府的子弟和家将仆役,中间簇拥着一位模样不过三十出头的男子。

其面目稍瘦,双目团圆有神,稍有蓄须,被修饰的精致有型。

见其身着那件上绣团蟒的朝服,便知晓此人定是如今的曹国公李景隆是也。

只是此刻的李景隆脸上挂着紧张,双手兜在一起,不时的摇头晃脑。

东宫的两位郡王要来曹国公府跟随自己学习兵事,这样的消息,在李景隆听到的一瞬间,几乎差点就在传话的太监面前暴露出自己内心的狂喜。

这两位郡王可不似其他人,说不得未来大明朝的第三位皇帝陛下,就是出自他二人中间。

一想到自己将要成为大明朝未来皇帝的兵法老师,李景隆心头便是一阵高潮跌宕起伏。

只是左等右等等了快半天的功夫,他仍未听到一早就被吩咐过的门房入府禀报二位郡王殿下到来。

如此这般,他终于是忍耐不住,可谓是带着一家老小齐上阵,聚在了府门前。

盼星星盼月亮一般的翘首以盼,只等着两位郡王殿下的出现。

“来啦!”

“来了来了!”

“公爷,二位殿下来了!”

曹国公府门前,门房仆役忽的惊声呼唤,满脸的欣喜,伸手指着巷口,回头看向李景隆。

李景隆闻声一震,浑身一个哆嗦,赶忙张开嘴就要喊出来,却是目光一动又硬生生的给话憋了回去。

自己将来就是帝师了!

做帝师的人,一定是要威严沉稳的!

李景隆的心头闪过幻想中帝师应该有的模样,轻咳一声,姿态表情宛变脸一般的拉了下来。

只见他沉声道:“进学授业,却如此拖延懈怠,回头本公定是要上奏禀明陛下晓得!”

说完后,他才走下台阶到了前面的街上。

在他身后,一众曹国公府的人,不由心中腹诽起来。

倒是好话赖话都叫李景隆一人给说了去。

这厢,走到街上的李景隆目光迎着驱马而来的朱允熥,当即出声:“臣下曹国公李景隆,见过允熥郡王。”

按理说,李景隆的父亲李文忠是朱元璋的外甥,这么算,他就是朱允熥的表哥,但却是以朝廷官身礼敬。

朱允熥淡淡的扫了李九江一眼,在马背上侧过身下,后面孙成已经伸手搀扶着他下了马。

到底都是有心思的人。

朱允熥走向李景隆,心知对方本已先生的身份,该是在府上坐等自己到来,却还要出府迎接,所为的必定是自己和朱允炆的身份而已。

他双手抱拳作揖还礼:“学生朱允熥,见过国公。有劳国公出府远迎,允熥受宠若惊。”

李景隆挥挥手,一脸的淡然:“这是哪里的话,朝廷的规矩总还是要守的。”

说着话,李景隆外头看向后面的马车。

再看向朱允熥,轻声道:“允炆在马车里?”

朱允熥点点头,回身便见朱允炆这时才姿态悠闲的走下马车。

李景隆自然又是上前一番热切,随后又领着朱允熥和朱允炆二人,见过曹国公府的人。

最后,方才是带着两人,进了国公府的书房。

……

朱允熥承认,自己对李九江的看法有些偏颇有失公允了。

至少在如今的他看来,李九江在兵法上还是有些门道和真本事的。

尽管今日只是第一堂课,但李九江却是全程掌握节奏,用朱允熥完全能够掌握的节奏详尽介绍了大明军伍情况以及诸军配合。

甚至,最后还浅讲了一下,主要针对漠北元人时,大明应当如何安营扎寨,如何行军布阵。

至少,在现在的朱允熥看来,李九江或许不是一个合格的统军大帅,但肯定会是一个合格的行军布阵的高手。

此时已至正午,李景隆说出了这小半日课程的总结语:“因地制宜,与敌对阵,势无常态,当用兵如水,不拘泥于一味。如此,便是天险沟壑深渊,也可临敌而不惧分毫。个中滋味,你二人往后当多加思索,若有机会,行于军阵之上,方可琢磨投了其中道理。”

朱允熥轻轻点头,结合着李景隆先前所说的几则例子,细细品味,对此感悟倒是有所加深。

趁着这番空闲,他不忘侧目看向一旁的朱允炆。

只见对方颇有些龇牙咧嘴,愁眉苦脸的样子。

李景隆下了定语之后,转身端起身后的茶盏,细细一嘬,提溜一声发出舒畅的声音。

能为未来的大明皇帝授业,李景隆觉得自己现在已经站在了人生巅峰上。

一口茶汤下肚,只觉得浑身舒畅。

他低头看向面前的两人,心中思虑流淌。

允炆虽年长一些,平素也多有纯孝贤名传出,但似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