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书屋
ID书屋 > 大明嫡子 > 第51节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51节

 

然而往下却是曲风一遍,成了嘲讽当时世俗观念的不屈精神来。

如此,这首一枝花方才能进的大明朝的宫廷之中。

而朱允熥的到来,即便无声无息,却仍然是引来了在场宾客们的注意。

严格上来说,他才是今天这戏台子上的主角。

郡国淮右。

这是国朝从未有过的事情。

在场的人都看得清楚,未来朝局的势态发展,已经悄然之间发生了转变。

几道带着深意的目光,悄无声息的看向一侧陪坐在太子爷和太子妃身边的广陵郡王。

江南富足啊!

也仅是富足而已。

相比于中书舍人刘三吾,以及吏部尚书詹徽等文官的矜持和沉稳。

在做大多数的大明勋贵将门,无不是目露热切,自朱允熥出现后,目光便时刻追随着他的身形,一直到了圣前。

“爷爷,孙儿来晚了,还请爷爷降罪。”

朱允熥姿态怡然,礼仪毕恭毕敬,神情自若,沉稳有度。

朱元璋哈哈大笑的挥着手:“你这烤串倒是颇有些味道,替咱们这帮老头子忙活着吃食何罪之有?待回头,咱让老徐家那混账小子,跟你将这一手给学去!”

徐家混账小子,说的是大明御厨徐兴祖家的。

老爷子话音刚落,早就等的急切的景川侯曹震,当即拍着桌子,带着满嘴的油渍放声豪笑起来:“三爷这手艺当真不错!待回头,臣厚着脸,让自家厨子也跟陛下身边那徐家小子到三爷这边来学学?”

朱元璋瞪了一眼,指着曹震便骂了起来:“你这厮,若是吃肿了肚子,回头咱就给你卸了甲!”

景川侯曹震姗姗一笑,拍着后脑勺做了下去,两只手却是又抓起了一把肉串,就往嘴里塞。

接着机会,朱允熥转身看向在场的宗室诸王、朝堂勋贵和女眷们。

为首的自是凉国公蓝玉。

往下数,是开国公常升,带着因中山王家两人都去了陕西练兵,来的是徐家小一辈的。

再下去,就是曹国公李景隆。

余下则是宋国公、卫国公、信国公、颍国公各家的儿孙辈。

再末是在朝剩余不多的大明开国勋贵,侯伯将门或家中子孙一辈的人了。

在场的人算不得多。

朱允熥心里哼哼两声。

如今大明朝开国功勋们,已经所剩不多。今日在场的或是如中山王、开平王、曹国公、信国公、凉国公这几家真正的皇帝基本盘。

或是余下公侯伯爷,只是因为这些年未曾犯事,或是未曾举发,在朝充任五军都督府,又或是出外统领兵马御边坐镇的。

没有人清楚,或者是他们不敢说,大明朝开国以来的功勋集团已经在无声之中被皇帝彻底的镇压了下去。

朱允熥走到了太子爷这边,落在了朱允炆下手位子上。

这是依着年龄排的座位,未有其他深意。

见到朱允熥落座,上方的朱元璋满脸笑容,他先是扫了一眼在场的文官,随后又从另一侧功勋武将们的脸上一一看过去。

最后才笑吟吟的开口:“说起来,咱做这皇帝,也有二十四载,儿子们都大了,在外头替咱看家护院了。如今,孙儿们也都个个儿的长大成人。一家不兴,何以兴国家?”

“咱看着这帮混小子长大,就如看到咱大明朝步入太平盛世,咱当年想要的便是如今这般光景!”

坐在功勋武将首位的蓝玉,身子微微一动,将要起身,却被旁边桌案上的开国公常升给拉住。

蓝玉当即目光不解的看向常升。

只见常升微微一抖下巴,视线瞥向了对面已经站起身的中书舍人刘三吾。

只见刘三吾手中端着酒杯,亦是老态龙钟,满面春风:“陛下创立大明,重塑中原,乃我汉家之幸,如今宗室茁壮,天下承平,百姓富足,臣厚颜,代天下敬祝陛下,愿陛下福寿安康。”

中书舍人的嘴皮子扒拉完,吏部尚书詹徽、户部尚书赵勉,及余下六部尚书、诸寺卿皆已举杯起身,遥祝皇帝安康。

蓝玉当即低低的冷哼一声,斜眼看向一旁也已拿起酒杯的常升。

“哼!倒是这帮子酸儒秀才最是会说!”

他嘴上虽然是这般说着,但手上却是如常升等人一般,与一众功勋武将同样是起身敬酒。

君臣同饮了一杯后,朱元璋顿时开怀大笑起来,心情一时间愉悦无比。

这时,朱允熥留在最后的蒜烤茄子,也已经被宫人们从后面给端了上来。

朱元璋领先浅尝一口,旋即便大声赞赏着,一时间引得在场众人纷纷品尝起来。

安坐在位子上的朱允熥却是淡淡的看了一眼上方的太子继妃吕氏。

似乎对烧烤并不怎么感兴趣,尽都未曾动嘴。

而吕氏似乎是感受到了朱允熥的注意,不由偏头看向了他,脸上露出一抹浅笑。

朱允熥礼貌的颔首敬礼,收回视线看向了戏台子上。

这时候戏班乐手们鼓点变化,气势徒然一变,波澜起伏,跌宕生姿。

戏子噌噌锵的上了台。

“东走涪陵下行船,鲁子敬摆酒宴约请圣贤……”

戏声靡靡,百转千回。

戏子唱起了关云长只身单刀前赴吴国鲁肃宴会。

这篇单刀会,说尽关云长的智勇双全、勇烈威武。而曲中大家关汉卿,更是以此暗叹汉家祖宗创业之艰难,保家护国之辛苦。

朱允熥轻轻的摇晃着脑袋,好似随着那台上的戏子,去往那东汉三分的天下大局之中。

昔有云长单刀赴会,想来如今,自己也不过是只身处于这千百年未有的大变局之中。

须臾之间,朱允熥稍有惶神。

而在不远处,贴墙走过的张志远却是引起了他的注意,定睛一看,只见他已经是数度看向自己这边。

似是有事要说。

可就在这时。

一直不曾有只言片语的太子继妃吕氏,却是忽的起了身,摇曳着那浑圆玉润的身段,到了朱元璋条案桌前。

说亲事

在所有人的印象中,如今大明朝的这位太子继妃,向来都是以贤良淑德著称。

平日里贤淑温雅,长居东宫,俨然是相夫教子的妇人典范。

加之她乃是出身寿州吕氏,其族可上溯至前宋名将吕文焕之后,在前元亦是显贵一族,算得上是百年的诗书门第,耕种传家。

这样的出身,不仅仅是让她入了大明宗室,更是成了太子继妃。

而也因为这层出身,从洪武十五年之后,朱允炆便或多或少的获得了朝中文官们的注意和期待。

他们是同样的人!

在以蓝玉为首的功勋将门众人大有深意的目光,在中书舍人刘三吾为首的目露好奇的文官注视下。

吕氏站在朱元璋面前,恭恭敬敬的福身施礼:“儿媳祝陛下福顺安康,福寿长驻。”

她用的是儿媳的身份。

在场的人皆是侧目翘首以待,只等这位太子继妃究竟是要说些什么。

朱元璋亦是淡淡的看了一眼同样目露疑惑的太子爷,沉吟须臾,而后便爽朗大笑道:“咱甚好!东宫里有你当家,咱这些年很是放心。”

说着话,朱元璋不咸不淡的瞧着这位儿媳妇。

吕氏并非是如他的意,开平王常遇春家的姑娘,才是他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