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书屋
ID书屋 > 大明嫡子 > 第66节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66节

 

……

应天城北城,鸡鸣山下金吾后街一片。

在国子监西南角的红板桥东侧一栋宅院,朱允熥带着孙成与先前去了洪武门禀报消息的亲卫,三个人隐蔽身影趴在院墙上。

三人的后面是从鸡鸣山上流淌下来的进香河,岸边树木冠盖硕大茂盛,从后面寻常人无法观察到这边的院墙。

而在朱允熥三人视线里的宅院,亦是有一片灌木绿植作为遮挡。

“他们进去多久了?”朱允熥趴在墙头上,挪动了一下身子,小声询问着。

身下的瓦片有些胳人,让他浑身难受。

亲卫吞咽了一口唾沫,低声回禀:“那青衣先进的屋子,有个把时辰了。倒是那国子监的监生,是属下去寻三爷时,才进去的。”

“如此,估摸着也有六刻钟的时辰了……”朱允熥琢磨着事情,低声念道着时间。

六刻钟够做很多事情了。

只是,一个刚刚从苏州府入京的青衣,这么快就能和国子监的监生勾搭上?

那亲卫大概是看出了朱允熥的猜测,小声道:“三爷,这二人进了屋子,属下带着人抵近探听了,并无异响发出……”

朱允熥立马问道:“进去的那个监生是何身份。”

亲卫回答:“国子监监生兰苗。”

“监生兰苗?”朱允熥迟疑的嘀咕着。

亲卫点点头:“监生兰苗,与监生檀明明、何芒、程昊,并称国子监四君子,终日同出同入,交友甚广。”

说完之后,亲卫又将兰苗等四君子的详细根底,一一与朱允熥说清。

目光注视着不远处紧闭着的房门,朱允熥忽然问道:“今日国子监没有课业?”

亲卫说道:“今日国子监休学。”

朱允熥沉吟着:“今日休学吗?”

一旁趴着的孙成,看那房门许久不曾打开,双目带着杀气低声道:“三爷,要不要属下带着人冲进去,将那二人揪出来!”

朱允熥锁紧眉关,沉默思索着。

那青衣是苏州府入京戏班子里的多出来的正旦,当日在东宫便行迹诡异,绝非等闲之辈。

而如今又与国子监的监生四君子搅在了一起。

吕氏到底要做什么?

朱允熥的心头划过一个问号,这些日子东宫里头出奇的安静。静到即便是自己改封淮右郡王,吕氏和朱允炆那厮都没有流传出只言片语出来。

更是与往日里一样,双方抬头不见低头见,吕氏还是那般的笑面迎人,朱允炆还是对自己不待见。

忽然,朱允熥眼前一亮,双手抓着墙头,脑海里将亲卫先前介绍的国子监四君子的身份背景,又梳理了一遍。

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被他忽略了!

在孙成和亲卫的注视下,朱允熥急促询问道:“那兰苗和檀明明、何芒、程昊四人之间,有何共同点?尤其是他们在学业上的事情。”

这帮子读书人,总是沾亲带故,或者同窗同学。

也正是因为这些人的亲密关系,往往一旦入朝为官,就会不由自主的团结在一起,在利益的趋势下,蜕变成一个拥有着共同利益的政治团体。

当他们的利益与其他官员的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党争也就自然而然的出现了。

这也是大明朝后来的数十年里,朝堂之上纷争不断的缘由所在。

那亲卫低眉沉思盘索,少顷之后亦是双眼瞪大,低声道:“三爷,他们四人的启蒙授业恩师,是那位的已亡尊上!”

那位,是太子妃吕氏。

已亡尊上,说的就是吕氏的父亲吕本。

听到这里朱允熥原先皱紧的眉头,却是慢慢的舒展开。

“如此说,他们难道是想通过这些人,制造事端?”

朱允熥低声念道着。

……

“山院使,若是依你所说,推行此物,恐会在地方制造出无妄事端来啊!”

中极殿内,朱元璋盘坐没有一点皇帝模样的坐着,他的整个身子都斜靠在旁边的桌案上,一支手臂弯曲抵在桌子上,手掌拖着自己的脸颊,另一只手举着一策太医院院使山永年刚刚整理出来的记录不时的审阅几眼。

一旁的太子爷朱标同样拿到了一份誊抄的记录,低头伏案,一页一页详尽的看着。

太医院院使山永年原先满脸的激动,在听到皇帝拒绝自己要将大蒜素推行天下的想法后,不由脸色一黯。

然而,一生奉献给了医道的他,在面对好不容易梳理出来,并且成功验证了自己重重猜想的大蒜素,又如何能让其束之高阁。

山永年当下开口谏言:“陛下,此物不但可以防止患者伤口腐烂溃脓,让我大明边疆将士折损大大减少。对风邪之症,更是有着意料不到的奇效。”

“加之制取简单,耗费低廉,若是推行至天下地方,我大明百姓将少受多少的病痛苦楚啊!”

“为何陛下面对如此仁政,却欲要将其束之高阁?”

书生造反

山永年大概是一时急切的糊涂了,说完之后心中便是一沉,默默的抬头看向皇帝的脸色。

见到朱元璋的表情不曾有变化,便趁机跪下请罪:“老臣失言,冲撞了陛下,还请陛下治罪。”

朱元璋这时正手握着太医院整理出来的书卷,看着山永年竟然是跪下请罪,洒脱一笑,挥挥手:“院使医者仁心,所思所想皆为咱大明社稷和百姓,咱何曾会怪罪了你。”

一旁的内宫总管孙狗儿见状,赶忙上前搀扶着山永年起来。

颤巍巍站起身的山永年,面有疑惑的低声询问着:“可是,陛下既已知晓,此物有利于我大明,为何却会觉得,若是推行下去,会引来事端?”

在终生奉献给医道的山永年看来,大蒜素就是神物,乃是天赐祥瑞之药。

这些日子他在太医院什么都没做,只领着人制取查验大蒜素的功效究竟有哪些。

如今总结来看,这大蒜素不光可以防止伤口腐烂,还可治愈风邪。

甚至于,再一次误打误撞下,他更是惊奇的发现,此药对毒虫蚊蝇有着神奇的功效。

大蒜素功效如此之大,应用如此广泛,而制取的成本却又如此的低廉,甚至可以说是忽略不计。

依着山永年的想法,目下就该将这份太医院梳理出来的册子,刊印发行天下。

然而,朱元璋却是乐呵呵的笑了两声,回头看向一旁已经看完册子的太子爷朱标。

朱标小心翼翼的将册子放平在桌案上,伸出手将卷起的书页轻轻的压下。

随后才在老爷子有些不耐烦的注视下,微微一笑,轻声开口:“院使,我家那混小子弄出这大蒜素,是否只需要大蒜便可制取出来?”

说完之后,太子爷却是忽的皱起眉头。

总觉得自己这番话里,有什么地方说的奇怪了。

一时想不清的他,只好摇摇头。

山永年带头道:“回太子爷,确实只需大蒜便可制取。此物制取如此简单,当真是我大明的祥瑞啊!郡王殿下得列祖庇佑显灵,大明得上苍保佑,我大明兴也!”

朱标见山永年还没反应过来,苦笑连连,挥挥手斜靠在身后的架上:“院使,既然你也知晓这大蒜素制取简单,只需要大蒜便可。那院使可有想过,若是让地方上的人都学会了,民间还能寻得见大蒜吗?”

朱元璋见太子爷如同过往一般,与自己心有灵犀,眉角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