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书屋
ID书屋 > 大明嫡子 > 第121节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21节

 

朱允熥皱着眉,无奈道:“将秦王身上的荆条拿走。”

而正在这时,殿前忽然传来一阵惊动。

铁甲阵阵,风声不断响起。

在所有人的注视下。

只见一名风尘仆仆,铁甲银盔,顶插红羽的传信官兵,身后抖着一袭暗红披风,疾步冲向殿前。

“大捷!”

“大捷!”

“燕王棣督军,颍国公傅友德统兵,大败元贼,大捷!”

那传信官兵一路到了皇帝面前,单膝着地,从一直背在身上的行囊中取出两道奏章,双手高高举起,捧在手中。

朱元璋眼角闪过一丝喜悦,随后招招手。

候在一旁的内宫总管孙狗儿当即上前,取了两道奏章。

燕王大捷!

这是今年前些日子,燕王统兵北征之后的那场战事了。

先前正欲等着皇帝退朝的官员们,纷纷抬起头,看向孙狗儿手中的两道奏章。

孙狗儿也正要打开奏章,宣读起来。

朱元璋却是举手打断:“让皇太孙念。”

朱允熥面露迟疑,但孙狗儿已经将奏章送到了自己面前。

他无奈的笑笑,看了眼奏章上的题名。

随后打开报捷的奏章。

“儿臣棣,与颍国公奉诏领兵北征,统兵三万,逐亡漠北,先后擒杀元贼辽王阿扎失理麾下将校,杀敌万余,深入黑松林之地野人所居熊皮山,大获全胜,奏捷于应天圣前。”

燕王朱棣和颍国公傅友德,只带着三万兵马,便深入漠北,杀敌万余,更是大获全胜。

这则捷报,顿时引燃了在场百官,纷纷出声恭贺。

朱元璋却是看向面色亦有动容的朱允熥,指着另一道奏章:“那是你四叔送来的军报吧,念。”

朱允熥瞧了一眼,确实是老四叔的详细军报,点点头后,将其取到手中。

他只是扫了一眼,脸上露出些古怪之色,随后才缓缓念道:“闻允熥侄儿改封郡国于淮右,四叔欣喜不已,亲笔此番北征战事军报,望与允熥知晓,我大明赫赫之威。”

自己现在都是监国皇太孙了,老四叔这军报上却还停留在自己改封淮右郡王那件事情上。

朱允熥心中不由哼哼了两声。

但下一刻,他却是眉头一凝,只因为老四叔在军报上已经笔锋一转。

“……今春,元贼寇边,犯我大明,罪不可恕。颍国公率部讨之。”

“五月,大军至哈者舍利王道,我军用计,下令全军班师,散布讯息。贼寇信之,贼心大定。逾两日,我军调转军阵,后军变前军,疾驰漠北,趋师深入。”

“六月,至黑岭、鸦山等处之洮儿河,与贼寇大战,获其人口马匹,驻扎金鞍子山。”

“七月,全军修养补足,再而向北,复征黑岭、寒山,至磨鎌子海、兰尖山,追其渠札都,深入黑松林之地,追杀贼寇,两军对阵,大战如山崩,后军奇出,掩杀贼寇,大获全胜,班师而还。”

朱允熥一字一句,将老四叔的详细军报,在百官面前诵读而出。

而在他的眼前,却有一副万里荒芜漠北场景,出现在了自己面前。

那是无垠不分天南地北的千里荒原。

一直庞大的三万人大明军伍,竖立着大明龙旗、日月旗、星辰旗、瑞兽旗,遮天蔽日,连绵如海。

明军示敌以弱,令敌军掉以轻心,骤然复战,一战轻取大胜。

随后这支三万人的明军,沉默的好似是熔炼之后逐渐凝固的岩浆。表面乌黑,然则内力征战杀伐之心灼热滔天,为大明开疆拓土之意,直上云霄。

整整三万人,后无援军,前路漫漫,深入贼寇心腹之地,以弱旅深入贼寇之中,寻敌而战。

终至最后,明军逼迫敌人退无可退,前路再无。

两军对阵,铁甲阵阵,战旗林林,战鼓宣天。

三万明军,仿佛背后便是万里长城,百万明军雄师依仗。

乌云蔽日,是那箭雨遮了苍天之眼。

重骑冲锋,两军对轰,人仰马翻,大明斩马刀在明军手中,如有开天劈日之势,以无可匹敌之姿,斩得敌寇胆寒。

明军上至亲王,下至步卒,纷纷冲阵杀敌。左有伏兵奇袭,捣碎敌军之阵。

万名敌寇首级垒于漠北荒原之上。

大明龙旗,立于苍茫大地之上。

朱允熥目光闪烁着,好似看到了燕王统帅着军中将领,横刀立马于那高岗之上,北望贼寇仓皇逃窜背影。

当那时,明军大喝山呼。

明军威武!

大明威武!

“大明威武!”

朱允熥好似是融入那漠北军阵之中,情难自禁的与身边同袍一同山呼起来。

大殿前,坐在圈椅上的朱元璋,闻声侧目,脸上露出一抹笑容。

而在殿前的百官,亦是浑身一震。

此刻再难分辨文武。

便是那周遭去了势的宫中阉人,亦是跟随在皇太孙之后,齐声山呼。

“威武!”

“威武!”

“威武!”

“大明威武!”

我为皇太孙担过责流过血

应天城中,皇城大内。

群臣山呼,为大明贺威武。

这是属于大明这个光复中原正统的荣光,是自五代十国时,重塑汉家脊梁的自豪。

是自燕云十六州,毁于石敬瑭之手;是南北两宋北望不顾,二帝囚于异族;是那十万士子投海,百万臣民为国赴死;是百年元贼窃枢,汉家四等,中原沧桑,遍地尸骸后。

汉家再一次屹立在这个世界巅峰的宣扬声。

是数千年,汉家之中原,再次主宰天地臣服的宣言。

应天城中,皇城之外。

游街的百姓,无不闻声东望。

在那中枢内,是这个冉冉升起的帝国,正在一步步向世人宣告,中原汉家之国,必将震慑外域万邦宵小的壮志豪情。

而在这份激昂难以自抑的豪迈之情下。

一手创立中原正统,煌煌大明的洪武皇帝朱元璋,却是神色淡然。

直到百官那山呼之声,已经寄托到苍穹九天之上后。

他方才举手下压。

百官压住激昂之情,躬身祝贺:“臣等贺明军大胜,贺边军奏捷,明军威武,大明威武,陛下圣明!”

朱元璋一笑,随后神色怜悯道:“诸军扬我大明国威,咱欣喜。咱军中儿郎,不曾堕了咱大明的脸!但儿郎们出征在外,杀敌建功,却总有折损,咱心痛不已。”

一番低声诉说之后。

朱元璋抬头看向他的臣子们:“着令燕王,要整顿军务,儿郎们的功勋,要一个不落的报上来。军中战死了多少儿郎,伤了多少儿郎,数目务必要清楚仔细了,咱要知晓,咱大明的儿郎们付出了多少。”

说完之后,他又看向户部、兵部。

“兵部要预备好了,会同了户部,咱家死了的儿郎,家中若有老弱的,要奉养起来,朝廷要为老人们送终,要将孩儿们养大成人。每旬奉养钱粮,不能短缺了,若是短缺了数目,被咱知晓了,有司问罪,罪不可恕!”

“还有那些伤了的儿郎,太医院也要出些人手,务必要让他们都好起来。”

“残了的儿郎,要召回,军垦、差役,都可以。便是回家务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