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书屋
ID书屋 > 大明嫡子 > 第160节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60节

 

辽阔的海面上,气温冷的刺骨。

一支有数十艘战船、运兵船、运粮船组成的庞大舰队,正在缓缓的从海面上驶入江口海湾内。

随着海上的波浪起伏,站在船舱甲板上的人影,也是起起伏伏上上下下的出现、隐藏在视线里。

四道人影,站在甲板最前端,眺望着前往已经人头攒动的码头。

身穿大明亲王常服,披着一件狐裘大氅的秦王朱樉,看着前方的陆地,脸上很是激动。

在他的身边,是将自己裹得严严实实的朱允熥。

另外还有同样裹得严严实实,躬着身子,似乎很畏惧这时节气温的文华殿行走、户部浙江道清吏司郎中夏原吉。

另一人,则是一身铁甲戎装,初回京师不久,担任中军都督府都督的汤醴。

望着愈发靠近的杭州府钱塘江码头,朱樉满脸的喜悦,他实在是忍受不了在海上颠簸的日子。

“马上就要到地方了,咱身子不舒服,有事还得靠熥哥儿担着啊!”

朱允熥瞧着人高马大的二叔:“二叔身子是在秦藩锤炼过的,区区海浪而已。”

朱樉却是很不爽的转过头,有些无奈的看向大侄子:“咱能不在太庙抄书,这份恩情,二叔记着。老爷子叫咱来浙江道,不过是替你担着事的,咱也清楚。事先说好,咱替你抗事,一来一回,咱两互不相欠啊。”

朱允熥哭笑不得,连连摇头:“二叔稳重,浙江的事情,还是要您拍板子决定的。侄儿也就是跟着您过来,学着如何替咱家和朝廷做事的而已。”

朱樉瞧着自己这位好大侄的表现,不由的撇撇嘴。

这小子滑溜的很!

也不知道大哥那等森严持重的人,怎么就生了这么个阴招不绝的小滑头。

这厢,甲板上叔侄两人还在相互推诿着。

前头船体上已经是传来了一声闷响。

“靠岸了!靠岸了!”

随即是船上水手们的声音传来。

钱塘江码头上,早就顶着寒风飘雪,聚在一块儿的官员人群,不由摩肩擦踵的走上前。

朱允熥看了朱樉一眼。

好二叔无声的翻了个白眼,当先领着人踏上栈板,走下战船,踏上码头。

随后才是朱允熥等人,以及由孙成亲自带领的一众锦衣卫缇骑。

“浙江道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并杭州府官署,参见秦王殿下,参见皇太孙,诸位上差。”

整个码头上,林林总总不下十名浙江道和杭州府的官员们。

后面还有杭州府的卫所官兵、地方商贾士绅。

一片热闹的景象。

朱樉已经是露出笑容,正欲举手开口。

却不想眼角余光就看到大侄子已经是走了出来。

大侄子要搞事了!

自己得抗事!

朱樉当即收起脸上的笑容,甚至是浮现了一丝杀气。

而朱允熥已经在浙江道官员注视下,高举手臂,轻轻一挥。

“奉旨督办浙江道赈灾钦差,大明秦王殿下谕令,将浙江道三司主官、杭州府知府拿下!”

随着他一声令下,带领着锦衣卫缇骑的孙成,立马是凶神恶煞,如同猛虎下山一般的冲进码头上迎驾钦差的浙江道官员。

谁要灾民的命,孤索谁的命

“秦王殿下有令。”

“统统拿下!”

随着朱允熥一声令下,孙成哪管站在他对面的二品、三品的浙江道三司主官,还是四品的知府。

在他麾下的锦衣卫缇骑,已经如同猛虎下山一样,顷刻间就将浙江道的五名执掌牛耳者拿下。

浙江道左右布政使、按察使、都指挥使、杭州府知府五人。

秦王朱樉望着被拿下的五人,心中猛跳,目光不由悄悄的看向越到自己面前的大侄子。

朱樉心中可是有苦说不出。

他深知自己这趟出京,就是来替这位好大侄抗事的。

但他哪里能想到,好大侄一下船上岸,就将浙江道的头头脑脑给抓了。

这可都是国朝的封疆大吏啊,朱樉忽然觉得自己扛不住这事。

而在钱塘江码头上的浙江道官员,也被这突如其来的抓人给吓了一跳。

还未自报家门就被拿下的几人,满脸震惊的看着送来身上大氅,露出里面那一袭曳撒和佩刀的皇太孙。

“皇太孙,臣等所犯何事,才叫殿下下令捉拿臣等?”

“此时浙江灾情,王爷与太孙领旨赈灾,为何一来钱塘,便将臣等缉拿!”

“王爷和太孙是要置浙江灾民于不顾,要让那些乱民继续扩大,动荡这大明东南一道吗?”

朱允熥冷哼一声,侧身朝着老二叔拱手作揖,旋即转过身来,看着这几人。

他冷声道:“秦王殿下奉皇命,督办浙江道赈灾一事。皇权特许,全权署理,先斩后奏!”

先斩后奏一出。

码头上浙江官员纷纷心头大震。

他们再看向周围下了船的锦衣卫,方才反应过来,这些人可不是用来赈济灾情的。锦衣卫是杀人的,是震慑天下文武百官的!

这时,浙江道布政使司衙门的一名官员走出。

他躬身抬手:“臣浙江布政使司参政,躬问王爷、太孙,此时朝廷置灾情而不顾,拿下浙江布政、按察、指挥使。灾情何以赈济,乱民何以镇压,倭患何以清剿。还请王爷、太孙示下,臣等方好提前预备。”

这人说的四平八稳,完全是按照朝廷历来赈济灾情时的法子去询问的。

就连专门从应天城跑到浙江来抗事背锅的朱樉,听了都不由想要叫好。

自己是扛事的!

朱樉心里又坚定了想法,这才使得自己能够继续沉着脸,不在这些浙江官员面前,露出好脸色来。

朱允熥则是脸色愈发阴沉起来:“国贼禄蠹!我大明百姓,不过经历灾情,走投无路,到尔等嘴里便成了乱民?尔等赈灾不力,便牵连百姓于无辜?朝廷的钱粮,都被尔等这帮贼蠹耗费了!”

一声国贼禄蠹,骂的整个钱塘江码头上鸦雀无声。

寒风之中,不知是谁最先双腿发软,难以支撑,噗通一下就跪在了冰冷的码头上。

随着,是所有人都跪了下来。

朱允熥脸色阴森冰冷,他这番话其实说的重了,天灾之下,便是朝廷也不可能阻拦。

但他需要为今日浙江道定下性。

此时的定性,皆是为了后面赈济灾情之后,改革浙江道准备。

被锦衣卫缇骑拿下的浙江道两名左右布政使,被刀压着跪在地上。

脸上激动不已。

“王爷,太孙,非是臣等无能,实乃灾情突然,官府从未遇到过此等雪灾。

百姓毁家破舍,臣等亦行文地方赈济。但却又歹人趁机作乱,裹挟百姓藏匿于山林沟涧之中,此等大雪,官府实在难以搜寻。

而这些歹人裹挟百姓,作为乱民,却已频频伺机而动,捣毁数十座村寨孤城,劫掠杀伐。还请王爷、太孙明晓。”

他们说的很有道理。

而朱允熥也懂这些道理,但他这次并不打算和浙江官场讲道理。

改革不是讲道理,也不是正义凛然就能办成的。

前宋那帮仁义道德的君子们,前前后后忙活了上百年也没有做成,足可以说明。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