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书屋
ID书屋 > 大明嫡子 > 第187节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87节

 

听到这里,朱标重重的点着头。

随后目光静静的注视着眼前的老三,忽的低声说道:“若是有一日……宗室亲亲相残,你当如何?”

这是一个任何一位储君都不可逃避的致命问题。

朱允熥立马反应过来。

这是太子的考验,也是对他这个大明第三代继承之人的考校。

只是啊,这也是家事啊,这个时候问也没有问题。

朱允熥站了起来,双臂双开,转动了一圈做了一个舒展运动。

随后才淡淡道:“儿子从不忘记我家是从何处而来,到时候若有家人犯错,便从哪来回哪去。”

老朱家起于中都凤阳,回也是回凤阳。

朱标笑了起来,收手将手心上的雨水在身上擦拭干净,而后伸手拍向朱允熥的手臂:“老爷子没有选错人。”

朱允熥也笑了起来。

他也觉得老爷子没有选错人。

父子两人笑了很久,直到觉得太子和太孙父子二人已经将该说的话说完了的雨田和太子的贴身内侍端着几样糕点回来时。

朱允熥才和朱标慢慢的收起笑容。

雨田躬着身,满脸讨好的笑容,端着装满糕点的盘子到了天家父子二人面前。

“太子、太孙,奴婢取来糕点了。”

朱允熥转头看向身边的朱标,脸上露出笑容:“父亲便回东宫住吧。”

朱标摇摇头:“书都在你爷爷那边。”

朱允熥张张嘴,朱标已经是看向自己的贴身内侍。

对方点头躬身,对着外头拍拍手叫了一声,立马就有守在外头的内侍进来,撑着伞抬着太子的轮椅走出廊下。

朱允熥无奈,不知道今天明明已经将所有的事情都说开了,朱标还是不愿意回东宫。

他只得是夺了一把雨伞自己撑着,跟在了朱标身后。

雨田有些茫然,赶忙低声询问道:“三爷,这糕点……”

朱允熥回头:“赏你了。”

雨田欣喜的点着头,嘴里忙着谢恩。

等朱允熥将朱标送回到中极殿后,就看到老爷子正盘坐在软榻上,一只手举着一本册子,一只手很没有君王形象的扣着穿了足衣的大脚。

朱标坐在轮椅上,自己转着轮子,找了个合适的位子继续看书,看书之前对着朱允熥使了一个眼色。

朱允熥立马上前走到朱元璋面前:“爷爷,可是又有国事?”

朱元璋放下手中的册子,满脸的笑容看着从东宫回来的父子两人。

他先是盯着朱允熥好生的看了一会儿,之后才目光幽幽的看向坐在不远处,已经低头看书的太子。

朱元璋嘴角微微一样,嘿嘿的笑了两声。

然后拍着放在面前的册子:“你三叔说,他想回来一趟,你四叔也说想回来,还有你另外几个叔叔,竟然都不约而同的上奏章说要回京。”

朱允熥眉头默默皱起,老爷子的皇明祖训早有规定,大明朝的宗室亲王入京是不能两王相见的。一年也最多不过回京一趟,还是要取得朝廷的许可之后才行。

入京几位藩王除了北边的秦藩、晋藩、宁藩、燕藩是在一块儿,其他的诸如周王、齐王、潭王、蜀王、鲁王这些,那可都是分封在天南海北的地方。

不至于事先一起约好了要回应天来。

他当即好奇道:“几位王叔为何这时候一起上奏章要回来?”

朱元璋抠脚的那只手收了起来,拍在大腿上,嘿了一声,脸上带着些嘲笑。

“还不是你那二叔干的好事!”

诏令诸王回京

“二叔?”

朱允熥听着老爷子的解释,脸上露出茫然。

皇明祖训还有训诫,不得宗室藩王私下书信,这是禁律。

二叔秦王朱樉,这会儿还在浙江道替自己背锅呢,他断然不可能这个时候私下书信给其他人的。

朱元璋好似不知道事情都是他自己定的。

这时候幽幽道:“老二那个不成器的,咱叫他回来训话,他倒是赖在应天不走,回头又跑去浙江道,就是不回秦藩。

目下他不是让你带了奏章回来,奏请秦藩封地纳入摊丁入亩之事,你那另外几个叔叔啊,就觉得老二是赖在家里不愿意走了,待在家里吃香的喝辣的,他们也嚷嚷着封地都并入摊丁入亩,也回家过好日子!”

听到这样的解释,朱允熥不由的嘴角抽抽了好几下。

二叔如今大概真的是成了背锅的,不管什么事都可以让他身上丢。

至于说宗室那几位就藩的亲王要回京,吃香的喝辣的倒是假话,大概也是奔着浙江道如今摊丁入亩的事情来的。

朱樉能反应过来,在自己回京的时候拿出奏请秦藩封地纳入摊丁入亩的奏章。

没道理宗室里头其他人看不出来这件事情,其实是有了老爷子的拍板子,事后必然会推行到天下。

他们这是要回京来表忠心的!

朱允熥低声道:“那爷爷打算怎么回?”

朱元璋身子向后一仰,斜眼看向大孙子:“你现在是皇太孙,也是监国,你说说咱应该怎么办?”

朱允熥笑了笑,拱着双手:“爷爷要是叫孙儿回,孙儿只会说,既然几位王叔都进了奏章请回应天,那不入选个好日子,叫几位王叔一起回京。”

还不等老爷子拿出皇明祖训来说事。

朱允熥便当即开口道:“爷爷已经好些年,不曾有过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饭了……几位王叔这些年也为咱们家里添男添女,好些兄弟姊妹,不说爷爷,就是孙儿都不曾见过,何不如爷爷下旨,叫了王叔们和孙儿那些堂兄弟姊妹都回来,咱家也好好的过个团圆,吃顿团圆饭。”

朱元璋眉头一挑:“都叫回来?”

此时他不曾表态,但是心里却已经是摇摆了起来。

这些年儿子们一个个的大了,一个个被放出去就藩,一个个都担起了事情。

虽说年年都有回京,也能在宫中住上些时日,但不要说都凑齐了,就是一次能凑出来两个都没有过。

还有那些生在藩地养在藩地的乖孙乖孙女们,名字他是一个个都记得,可怎么都想不出这些孙子孙女们是个什么样子。

朱允熥继续开口谏言道:“虽说都叫回来,地方上往日都会有招待,耗费不少。可这一次,官道上的驿站都已经改革初见成效,了不起爷爷下旨让王叔们回京的队伍少些人,除了王府出一队护卫,其他就有地方卫所交接。这样,王叔们也可安顿在驿站,吃饭耗费也都记在驿站的账上。大不了,今年驿站上头的收益少一些罢了。”

这时候,朱允熥不得不在心中佩服起自己来。

去岁是为了老爷子过万寿节,也是为了朝廷开源以及军转吏的目的,才推行的驿站改制。

现在倒是可以打消了老爷子对于宗室诸王回京路上的耗费问题。

不然,每次宗室藩王回京,那一路上可是相当的铺张,队伍也是相当的成规模,沿途官府也必定是要盛情款待的。

这些都是耗费,且是没有收益的支出。

如今限制诸王回京队伍的人数,再用驿站的收益去作为消耗,朝廷和地方便不会产生耗费了。

朱元璋听得是愈发心动,但自己定下的规矩又让他有些难以更改。

只得是幽幽转口调侃道:“一下子回来这么多,可不得给老子吃穷了!”

朱允熥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