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书屋
ID书屋 > 大明嫡子 > 第215节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15节

 

这样的方式朱允熥很不喜欢,但没有办法拒绝。

他没法子真的杀光了天下反对改造儒家的读书人。

那位伟人曾经说过,道路是曲折的,但前景是光明的。

朱允熥觉得这件事情,同样前景光明。

他便凑到老爷子身边,低声道:“孙儿以为,既然我家能改变中原,那么也能改变当下这件事情。”

朱元璋却是抬手拍着朱允熥的后脑勺:“快走吧,再等会儿,是不是朝中那帮老倌儿们就要入宫请奏了。”

说着话,朱元璋不忘瞪了朱允熥一眼。

朱允熥嘿嘿一笑,他之所以选在今天要带老爷子出宫,为的就是不让那帮想要在今天入宫请奏查封书报局的朝中老倌儿,还有那帮士林老儒的请愿信,被呈奏到老爷子面前。

只要事情不出现在老爷子面前,这件事情就算不得是朝政。

这厢,他便继续搀扶着老爷子,往玄武门那边过去。

因为劳山皇庄是在应天城北边的江边,所以走玄武门出,再从太平门出城,一路往北就到了皇庄。

等朱元璋和朱允熥到了玄武门外,只见城门外早就已经候着几人。

上林苑监右监正袁素泰,昨日里就收到了太孙的喻令,今天更是一早就赶到了玄武门外,领着上林苑监的官员一直等候到现在。

看到太孙陪着他们许久都不曾能看到一眼的皇帝陛下,正眉目慈祥的从玄武门后走了出来。

袁素泰立马领着人上前。

“臣上林苑监右监正袁素泰,参见陛下,参见太孙。”

“臣等参见陛下,参见太孙。”

朱元璋挑挑眉,挥挥手:“都起了吧。”

说完之后,他便将质疑的目光投向跟在身边的朱允熥。

朱允熥则是上前指着袁素泰等人解释起来:“上林苑监的诸位,都是有真本事的。去岁,左监正亲自带着人走了一遭南疆,遇险身亡,可却带回了不少的种子,孙儿觉得都是有大作用的。袁监正亦是精通于粮蔬之道,今天孙儿便叫了他们一并去皇庄看看。”

朱元璋看了袁素泰等人一眼,肯定的点着头道:“民以食为天,上林苑监劳苦功高。”

说完之后,朱元璋便招手让孙狗儿送他上了城门前的马车。

然而,袁素泰等人却已经是激动的无以复加。

上林苑监能得到陛下的一句劳苦功高的肯定,已经远超所有的赏赐了。

自己这些人整日里起早摸黑,弄得满身泥泞,为的就是这么一句话。

有了这句话,前途便也就有了。

朱允熥则是看向已经因为激动而脸色涨红起来的袁素泰,轻声道:“我家从不会忘了有功之臣,好好的守住上林苑监,你们想要的都会有。”

说完之后,朱允熥伸手拍拍袁素泰那厚实的肩膀。

可以看得出,这幅肩膀是挑过担子的。

等到朱允熥骑上马,护卫在皇帝的车架旁,袁素泰只觉得自己整个人已经是不受控制的颤抖了起来。

自己要发达了!

“发了呀!”

“发了呀!”

“今年真真是发了呀!”

劳山皇庄,老村长赤脚裸腿,戴着一顶草帽,手中握着两把沉甸甸的稻谷,脸色动容的念道着。

而在整个劳山皇庄外,整个田间地头,无数的百姓排成队,手握着镰刀,弯着腰低着头,稳扎稳打的向前推进着。

大片长得饱满,粒数数不过来的稻谷被割倒,整齐的放在身后。

年纪小一些的孩子们,就会手脚麻利的跟上去,将这些稻谷给搬运到田埂上。

转眼间的功夫,一条条的田埂上,便已经是堆积满了一个个的稻谷堆。

而后,便有健壮的汉子将早先放在田埂上,被稻谷压着的稻草绳拉起,将这一捆稻谷给紧紧的扎在一起。随后一根扁担就穿过一前一后两捆稻谷。

随着汉子们筋肉充盈饱满的挺直了腰板,站起身来。

那根细长细长的扁担也就被稻谷给重重的压弯,而后就是口号声响起。细长的扁担在田埂上一上一下,很有节奏的起伏着,最后汇聚在了庄子前的空地上。

刚刚赶到劳山皇庄的皇家队伍,并没有引起因为今年的丰收而沉浸在喜悦之中的百姓们的注意。

下了马车之后,朱元璋望着眼前连绵的稻田,深吸了一口气。

袁素泰则是已经带着人跑到了稻田旁,生生拔下好几柱,两眼都快要放出光来的,拿着一根根的稻穗仔仔细细的数着。

等到众人走到庄子前的空地上的时候。

袁素泰一声惊呼大喊。

引得朱元璋、朱允熥,还有闻声赶过来的老村长等人的注意。

只见袁素泰手握着一根稻穗,脸上已经红的如同猴子屁股一样,嘴唇不断的颤抖着,瞳孔一次又一次的收缩方大着。

“过百了!”

“过百了!”

“稻穗粒数过百了!”

说完之后,在所有人的注视下,袁素泰竟然是将稻穗含在了嘴里,重重的咀嚼着,双手伸展向天空,两腿缓缓的跪在了地上。

“苍天庇佑!我大明也有稻穗粒数过百的稻种了!”

朱元璋听到这话,亦是心头震动,不由下意识的伸手握住朱允熥的手,防止自己因为激动而失了仪态。

朱允熥立马轻咳一声。

反应过来皇帝和太孙还在场的袁素泰,立马转过身,抬着头看着皇帝。

“陛下!祥瑞!”

“上苍庇佑!”

“我大明的稻种也能结出粒数过百的稻穗了!”

朱元璋猛的一挥手:“再数!给朕数清楚了!”

袁素泰重重点着头,连滚带爬的带着人冲进了一旁的稻田里。

随后,朱允熥就听到老爷子那重重的呼吸声。

显然是被这稻穗粒数过百的消息给震惊到了。

如果自己没有记错的话,虽然后世三种稻穗的粒数也只有重穗和大穗两种是粒数过百的。

三种稻穗。

多穗粒数不过百,大穗粒数过百,重穗粒数两百左右。

他看了一眼周围的稻田,似乎是更像重穗型的,虽然并非后世那种经过无数的改良之后的稻穗,但已经有了原始的雏形。

而在这个稻穗粒数从来就没有过百的年代,粒数过百无疑代表着大丰收的含义。

更代表着,大明往后能够让所有的田地都长出粒数过百的稻谷来!

正在他想着这件事的时候。

朱元璋已经是长长的吐出一口气:“乖孙!乖孙!”

朱允熥转过头,只见老爷子满脸动容的盯着自己。

他点点头:“爷爷,定然是都过百的!”

朱元璋心头仍是震惊不已,久久不能平复,深深的吸了一口气后才说道:“这是真的?爷爷没听错?”

朱允熥嗯了一声,重重的点着头:“爷爷,肯定不会出错的。”

随后,他挥手一指,指向了已经是从稻田里带着一把把稻穗赶回来的袁素泰等人。

“爷爷,只要再多复查即便,就能确定稻穗粒数过百是个例,还是都如此。”

朱元璋深深的望着赶回来的袁素泰等人,吞咽了一口口水,手掌重重的拉着朱允熥的手,用不容置疑的语调说道:“此事若属实!功在千秋!我大明百年无虞,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