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书屋
ID书屋 > 大明嫡子 > 第248节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48节

 

朱元璋哼哼了两声,低头瞥了大孙子一眼。

“启禀陛下,臣有本要奏。”

这时候,本来准备今天朝会打酱油的茹瑺抱着笏板走了出来,到了大殿中央。

茹瑺是兵部尚书。

他一站出来,身边的詹徽便立马转头,皱着眉看了过来。

这老倌儿要搞事!

詹徽盯着茹瑺的身影,暗戳戳的想着。

朱元璋则轻声开口:“准。”

茹瑺抖抖衣袖:“臣请陛下下旨,京卫发兵,讨伐安南、寮人部,震慑其不臣之心,收缴其兵马,申斥其狂妄之举,以镇我朝南方广东、广西等地安宁。”

自己是兵部尚书,干的就是操练天下兵马、整顿军务,杀人放火的事情。

先前是朝廷没钱,自己管着兵部的事,却也不能不顾及朝廷的艰难。

可是现在,朝廷有钱了。

很有钱。

兵部就要干兵部该干的事情。

口出讨伐的茹瑺,这时候就如同一位手持长刀马槊,骑着一匹高头大马,威风赫赫向着敌人挥舞着利刃的冲阵大将。

今日里最先反对征伐的户部给事中,立马皱起眉头,哪管说话的是兵部尚书,已经是再一次上前。

“臣以为,朝廷无论如何,都不该轻启战事。兵家大事,干系社稷,牵连天下万民,稍有不慎便是满盘皆输,累及社稷安宁。”

朝堂上,有脚步踩在金砖上发出清脆的响声。

“臣,吏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詹徽,奏请陛下下旨,出兵讨逆。”

“臣礼部尚书任亨泰,奏请陛下下旨,出兵讨伐。”

随着詹徽和任亨泰先后出班奏事附议,那户部给事中的脸色大变,满脸的尴尬。

而在朝堂上,余下的官员也都神色莫名,无不在悄悄的交头接耳,明显是在商论此局又该何去何从。

少顷。

“臣等附议。”

“臣等请陛下下旨,出兵讨逆。”

“……”

一时间,有近半的文官在兵部、吏部、吏部带头下站了出来附议。

那户部给事中已经快要将脑袋埋进裤裆里。

自己看得清楚,明明此刻附议出兵的人里面,还有先前拒绝大明出兵征讨安南和寮人部的家伙!

今天这场朝会上,风向可谓是一波三折,数次转变。

武将一方,景川侯曹震已经快要憋不住笑了,若非是陛下突然来了,只怕自己这个时候就要笑出声来了。

什么时候,他们这帮人还没有开口说话,对面那帮文官就开始鼓动着陛下要出兵开战了。

然而,接下来更让人出乎意料的事情,便发生在这座中极殿内。

只见开国公常升缓缓走到了兵部尚书茹瑺身边。

“臣启奏陛下,朝廷不可轻易出兵南下。”

夭寿了!

文官们喊着要出兵征讨不臣。

身为武将领头人的开国公常升,竟然说大明朝不能轻易出兵。

而被老爷子压着坐在圈椅上的朱允熥,心里几乎是乐开了花。

歪头看了老爷子一眼,朱允熥便开口道:“开国公于出兵之事,有何见解。”

常升看了眼皇帝,随后才点头开口:“兵者,当重粮草。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军国之事,须得万全,才能百战百胜。”

闻言,殿内众臣纷纷点头。

出兵安南和寮人部,不是中原镇压叛乱山贼之类的。

这是国战,比拼的不光光是前线将士的悍勇,还要比拼两国的底蕴和实力。

加之南方那等恶劣的地形,若是没有万全准备,便是多少兵马都能被生生的填进去。

常升则继续道:“应天至广西,万里之遥,若以官道陆行,朝廷钱粮耗费无数,地方州府支应艰难。

臣以为,当下令龙江船厂开造大船,可供数万大军由应天城顺江而下入海,劈波斩浪。

运兵船、运粮船、水师战船组以船队,直抵广西道于安南海岸,两面夹击安南,使其难以揣测我军真正主力,疲于防备。”

“而朝廷,也可节省大军开拔行进耗费,战后大军收缴钱粮,亦可由大船装载,直运应天。”

常升直接将前两日朱允熥在都督府和他们提到的军略给概括的说出。

而走海运,则是最为重要的一点。

在大明漕运之外,再开海运之路。且这条财富之路,将会由大明的勋贵们掌握。

即便是常升也不能拒绝这样的好处,哪怕他不眷念南方的一分一毫的产出,但其他勋贵却不可能如他一样。

在朝堂上向来存在感极低的工部尚书秦逵迟疑开口:“造大船,走海路?”

朱元璋亦是来了兴致,好奇道:“都督府是这般想的?”

常升点头道:“臣以为,此番若要征讨安南,朝廷可出京卫兵马三万,仅需海船百艘运载兵马粮饷,可为朝廷节省行军粮草过半。

待大军有斩获,也可由海船运回应天,亦是节省粮草开支。”

秦逵皱眉沉吟着,仔细思考着大军出征的耗费问题。

而郁新已经开口道:“启禀陛下,开国公所言不假。若我朝大军出征,仍由官道陆路南下,朝廷必然要征发役夫运送粮草,如此之下朝廷就要多出一份口粮。南下沿途地方官府,亦要供应大军粮草,运送途中仍要耗费。

若是由海船南下,虽有耗费,但却远不是官道陆路可比。且海面之上道路通畅,大军南下耗时也将缩短。臣虽为文臣,但也知晓兵贵神速的道理,大抵便是如此。”

一条大船,可以运漕数千担的粮草,而只需要水手百十人而已。但换成走陆路,数千担的粮草就要数百人来运送,还要派遣护送的官兵。

古往今来,凡大军出征,言称数十万、百万大军,实则上大半都是将那些承担运送粮草等服徭役的人给算了进去。

一支号称有十万大军的军队,实际上往往可以用于战争的官兵,只有三四万左右。

余下的,都是那庞大的维护这支军队能够正常运行的人员。

朱元璋几度考量,最后拍拍朱允熥的肩膀。

他面朝百官,沉声道:“此事,咱已知晓,且容咱再行思量,另有旨意晓谕朝堂。”

朱元璋并没有几乎给出决定,而是将这件事情给押后处理,并且露出要散朝的痕迹。

孙狗儿立马上前询问可有再奏。

百官哪里不懂,纷纷躬身低头。

而后,随着孙狗儿一声退朝,百官便开始有序退出中极殿。

回到后殿准备换衣的朱允熥,就看着老爷子正一脸暧昧的盯着自己,是左看看右看看,不是的露出笑容来。

这衣服没法换了。

刚刚解了一粒扣子的朱允熥,松开双手:“爷爷,您今天怎么不在大本堂?”

朱元璋哈哈一笑:“好啊!是咱家的好孙儿,办的事情就是麻利爽快!提振兴气!”

这才一年的时间,朝廷就平白多出百万担粮食、数百万两银子。

朱允熥躬身低头:“孙儿不过是胡打胡闹而已。”

朱元璋一吹胡子:“若是能胡打胡闹就弄出数百万担的粮食,数百万两的银子,爷爷盼着你继续胡闹下去!”

就在朱元璋大夸特夸自家大孙子的时候,焦角落里传来一道感叹声。

“确实长大了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