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书屋
ID书屋 > 大明嫡子 > 第291节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91节

 

解大绅不对劲!

很不对劲!

朱允熥看着眼神嗖嗖的解缙,转头默默的看向一旁的夏原吉。

夏原吉长叹一声:“大绅兄觉得现在找不到头绪。”

“找不到头绪?”

朱允熥疑惑的嘀咕了一声,转头看向被好兄弟当众点破心思而脸红的解缙。

看了两眼,朱允熥便轻笑了起来。

当初自己突发奇想,让解缙、夏原吉、铁铉三人充任文华殿行走、参知政事。

可原本他们三人的实职却并没有进行过调整和改变。

夏原吉还是在户部做着自己的老本行,如今更是在郁新低调不理部事的情况下,隐隐有户部扛把子的意思,事务性的事情足以让他每天都叫喊着自己太忙。

铁铉就更不用说,从原本的礼部给事中,直接去了兵部,然后又和李景隆带着镇倭大军去了倭国。如今朝廷每岁百万金银的财源,可都是铁铉一手弄来的。

更不要说,每年伴随着一船船的金银,还有数不清的已经在倭国活不下去的倭人,乘坐大明的海船,被送往山西、陕西等地,去迎接拥抱他们的‘美好’大明生活。

唯有解缙。

唯有他一直都是在翰林院的位子上不挪窝,除了洪武二十五年弄出的一个书报局,初一开始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动荡和波折后。

如今的书报局,已经彻底成为了大明心学的发源地和传播地。

拥护者无数。

当初每旬一刊的文报,如今也变成了七日一刊。刊页数,也从一开始的薄薄几张,变成如今每刊厚厚的一本。

解缙想要做事。

这就是他今天为何会有这般作态的原因。

朱允熥默默的看向被人挑明心思的解缙,笑道:“说起来,这次回京后,倒是有几件事情,还是需要大绅兄操劳的。”

一听自己终于也能有活干了。

解缙立马来了精神,如身边的夏原吉一样挺起腰身胸膛:“臣领命,必当尽心竭力,不敢懈怠。”

朱允熥不由连连发笑。

“大绅兄,要做什么我可还没说呢。”

解缙抬头看了看朱允熥,眨眨眼,已经不用开口,就将心思表现的一清二楚。

你只管吩咐,咱老解只管领命做事。

一旁的朱高炽好奇的看着解缙和夏原吉两人,自洪武二十五年跟随父王回京,而后留在应天读书,后又被诓骗去了交趾道。

他和京中的官员并没有过多的交际,即便是解缙和夏原吉这些属于熥哥儿的心腹之人,也并没有太过多的了解和交往。

这时候见解缙这人竟然主动要求做事,倒是让朱高炽有些意外。

当官的人,真的会主动去要求做事情吗?

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无错。

这才是官场上立身立命的真谛。

朱允熥给了解缙一个稍安勿躁的眼神,然后才缓缓道来:“这一次回京,至杭州府停靠补给,京中便有消息传来,将作监的那位张匠人,已经快要完成我出京南下之前交代的一桩事情。如今,这件事情的后续,便可以交给大绅兄去办了。”

解缙眉头一挑:“敢问殿下,是何事?”

问完之后,解缙心中已经催生出了无限的遐想。

铁铉现在天天在干着上百万两金银的事情。

夏原吉也在做着干系天下社稷的田亩赋税之事。

朱允熥却是卖起了关子:“待我这几日料理好京中诸事,且去亲眼瞧瞧如今到了哪步,再行定夺。”

见解缙已经露出焦急,朱允熥立马抬手制止对方。

“大绅兄稍安勿躁,这桩事情只要你办好了,便是利国利民,功在千秋的事情。大明朝堂任尔取之。”

大明朝堂任取之?

这自然不是要将老朱家的皇位让给解缙的意思,但这句话却实打实的表明了,只要解缙能干好这件事情,他就能成为大明朝堂上,首屈一指、掌握大权的官员。

朱允熥不说缘由详细,却又给出了如此高的期望,瞬间就调动了小书房里,包括朱高炽在内的三人好奇。

而他却是笑而不语。

水泥。

当初在将作监那个张匠人和自己完成了,关于浙江道一千架新式织机的赌约之后,就成了大明朝第一个由匠籍变成官员的第一人。

虽然仅仅只是一个从八品的小官,却足以让张匠人感恩戴德,也让天下间的匠人们有了一个远比让自家人过上好日子更大的愿望。

而在那之后,朱允熥便将水泥的制造工艺交到了张匠人的手中。

如今,两年的时间,足够他将一张纸上的工艺记录,变成现实之中的产物。

而随着朱允熥自己要沟通天下货运,促使大明财富流通运转,而不是停滞一地,被地方士族藏匿在家中,道路是必然需要改善的。

要想富先修路。

这是朱允熥在很小很小的时候,就深深的刻在脑海之中的标准。

并且,这也是他的亲身经历。

当一条满是尘土,下雨天就会变成泥浆的土路,铺上大小不等的石块之后,土墙茅草顶的村子,就变成了一座座砖墙瓦顶的新村子。

当能够剐蹭戳穿车底的石块路变成平坦不惧风雨的水泥路后,村子里入眼皆是两层的红砖小楼。

村民们看到的陌生面孔越来越多,红砖小楼越盖越高。

房子,也从最开始的居住,变成了向着更高、更好、更漂亮发展。

最后,道路两旁出现了回收垃圾的大桶。路边的旱厕也变成了一个个崭新没有异味的公厕。

守村人变成了村中的卫生安全员。

一条路的改变,让天下有志之人能够从泥泞之中走出去,也能让能发掘一切价值的商贾之人,找到过往不曾发现的财富之地。

而当路修的足够好之后,就会自动的成为能够为国家政治、经济,乃至于军事提供辅助的事物。

八丈坦途可飞天。

大明需要更平坦的道路,需要运载能力更大的货车,需要将天南地北的物资运输到需要去的地方。

也需要将百万雄师,在指定的时间运输到指定的地方。

而在修路这一具体事务之下,还隐藏着更深一层的影响。

亘古数千年的皇权不下乡。

当大明的入京的中央朝廷,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将政令下达到最边缘最基层的村舍之中时,皇权将会取代士绅之权。

让大明百姓富裕起来是朱允熥这一次回京之后最根本的追求。

但他同样绝不允许,胜利的果实,被那些远离朝廷而对乡民们有着无与伦比的话语权和统治权的士绅所窃取。

解缙敏锐的察觉到了皇太孙的那一丝情绪变化。

当下立马转口低声道:“书报局近来成果斐然,臣以为,是否可在天下诸道增设分局,从京中书报局派遣人员前往,主持地方文刊发行,搜罗地方事件。”

朱允熥则是暂且不谈此事,而是问道:“书报局近况如何?这次回京,我听闻民间已经有不少人在发行书报。”

解缙提在地方上开设分局,并不仅仅是因为书报局如今的业务量日益庞大。

解缙愣了一下,低声道:“直隶如今仍然只有书报局一家。但江西道、湖广道,仅仅这两道,如今就有十数家在发行书报……其他各道,也都有些人在做。”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