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书屋
ID书屋 > 大明嫡子 > 第346节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346节

 

想了想,田麦转口道:“燕王发文,问询今冬棉甲还需几时才能抵达北平,燕王殿下想要在今冬深入一趟草原。”

朱允熥停顿了一下。

然后才轻声道:“也不回了,棉甲早些日子就从龙湾码头出海了,想必不日就会送到北平。”

田麦点点头。

最后,即便是太孙府里没有旁人,此间更是除了他二人之外别无他人,但他还是转头看了一眼四周。

随后才压着脚步上前一步,低声道:“张志远来信,唐可可如今已经官至北平千户将军。”

朱允熥微微一笑:“我四叔总是能发现很多的将才。”

田麦附和着露出笑容,低声道:“殿下要张志远结交的北平一方诸如朱能、张玉等军中将领一事,如今也办的颇为不错,张志远已经收了朱能和张玉家的小子带在身边作为亲兵。”

北平城,是自己从洪武二十四年就开始布局入手的。

对那边的事情,朱允熥从来就没有放松过警惕。

现在并不是收获的时候,也可能一辈子都不会有需要用到的时候。

朱允熥想了想,轻叹一声,他很不希望大明的未来还会走上老路子。

“这件事情顺其自然,应天这边要减少和张志远的来往。”

田麦点点头,默默应下。

让人插手北平,这件事情他从来不敢假人之手,更不敢暴露出去半分。

砰砰砰。

这时候,小书房的门从外面被敲响。

躺在软椅上的朱允熥,斜眼默默的瞧了一眼,便合上双上。

田麦瞬的一下转过身,眉峰竖起,到了门后伸手缓缓打开,看到外面的来人,这才暗自松了一口气:“何事?”

门外,却是田麦手底下的暗卫。

见到统领,暗卫抱拳沉声禀报:“田统领,诏狱那边,李二福的口供都问出来了。”

说完后,暗卫从怀中取出一本笔供。

田麦接过笔供,挥挥手:“候在外面。”

“殿下,这是李二福的口供笔录。”

等了整整两天,朱允熥这时候再听到这桩案子的事情,只是微微的睁开眼,接过田麦送来的口供,缓慢的翻开审阅着。

……

“通政使司给咱们的奏章扣住了!”

“他来征到底想要做什么?”

“是想要把持朝堂言论吗?还是想做什么事情!”

吏部衙门的公房里,工部尚书王儁,拍着桌子,满脸的愤怒。

“要不要老夫替你写好拜帖,好让你去问问来征的意思?”詹徽翻翻白眼,对竟然这般有失官体的王儁表示不满。

王儁板着脸看了詹徽一眼,然后撇撇嘴冷哼一声,拍着屁股重新坐下。

坐在他边上的户部尚书郁新哼哼两声:“来征已经留足了情面,不然我等还不知道这些奏章现在到底是已经送到了陛下面前,还是被留在通政使司衙门里面。”

詹徽默默的点着头,算是认同郁新的这番言论,伸手拿起面前的茶壶,高高举起,小心倾斜。

潺潺的流水声,便在几人之间响起。

茹瑺接过茶杯品了一口,缓缓说道:“前夜案发,那万金彪就被蒋瓛给收押在了锦衣卫诏狱里面。

昨日太孙接到消息,便入了锦衣卫。殿下可是在锦衣卫里面待了整整一夜都未曾离开,还是到了今日拂晓时分才去了太孙府歇息。

你们说,这中间到底又生了些什么事情?”

说完之后,茹瑺默默饮茶,淡淡的看向周围的几人。

郁新轻咦一声,偏头看向茹瑺:“你说,殿下是不是查出了些什么?还是说,殿下已经知道了些我们不知道的事情?所以,才会在锦衣卫待了一整夜之后,方才去了太孙府歇息?”

几人一愣。

能让太孙以千金之躯,在锦衣卫里面待上足足一夜,可见此事在太孙心中的重要性。而能够让太孙离开锦衣卫,回到太孙府去歇息。

也必然是有了新的发现,甚至是决定性的新发现,才有可能让太孙松下一口气回去歇息。

詹徽的手指轻轻的叩在桌子上,眉头微微皱紧,他沉吟了良久,权衡利弊之后,终于是沉声开口:“宜早不宜迟,老夫以为,此时我等该入宫面圣,面呈此事!”

“我等入宫面圣?”

王儁缩了缩脑袋,有些不确定的征询了一声。

詹徽转头淡淡的看了王儁一眼。

一旁郁新眼底闪过一丝鄙夷,而后笑了笑道:“届时,便由我来打头引出此事吧。说起来,税署做的事,也是事关我户部的。”

这才是会做事的人!

詹徽眼中流露出一丝赞赏,对郁新大为感叹道:“为今之计,唯有如此,辛苦户部了。”

郁新拱拱手:“说起来,我等也是为了天下。”

而后,这位新晋的户部尚书,新进的文化殿大学士,满脸忧虑深重:“过刚易折,天底下的事情哪能总是一帆风顺,若是一直这般强硬,哪一天爆出天大的事情,朝廷、我等又该如何?”

“合该你是大学士。”

王儁已经站起身,对着郁新拱拱手。

詹徽挥袖起身:“诸位,一同入宫吧。”

……

“殿下,最新的消息,六部尚书入宫面圣去了。”

太孙府小书房,田麦将刚刚送过来的讯息,传达给了还在假寐歇息的朱允熥耳中。

原本微微眯起的双眼缓缓睁开。

歇息到此刻,朱允熥眼中不见疲倦,透露着一抹精光。

只见他微微一笑。

“先让人送碗庐州府的老鸡汤米面过来,吃饱了我们也回宫。”

……

华盖殿。

最近宫中的气氛逐渐热闹了起来。

因为中秋节就快要到了,也因为太孙的大婚就在这一日。陛下多年未见的信国公和西平侯也快要入京了。

此般种种,连带着宫里上上下下都忙碌了起来。

到处都是在擦拭拖洗的宫人。

殿内。

最近大明风调雨顺,南北无事,东西无虞,钱粮充足,王道昌盛,也就让殿内的君王和伴驾的臣子一团和气。

“解缙奏请能否征调应天府力役千名用于太平府矿至应天城的水泥路修筑。”

太子盘坐在一堆奏章书案里面,拿起一本奏章,抬头看向还在拟定太孙大婚详细的老爷子。

今天大本堂没有课业的朱高炽,则是配坐在太子大伯的身边,拿着纸笔记录着大伯的各项施政要求和需要传达的旨意消息。

朱元璋从繁杂如牛毛一般的大婚详细之中抽离注意,抬起头看向这边,哼哼了两声问道:“解缙那小子还在路上跟着修路?”

朱标笑了笑:“他就是个死脑筋的,唯恐这路修的出了事,日日夜夜的盯着,儿臣听说他已经算得上是三过家门而不入了。”

朱元璋点点头,似乎是又想起了什么,半响后才忽然笑着说道:“咱听说,交趾道的高仰止还是他的门生,如今都已经混到了一道方伯的位子。”

“交趾道那边本就是不开化的地方,朝廷里的官员连去东南为官都怨声载道。交趾道新征,百废俱兴,正是用人之际,允熥临危受命,提拔他们为官一方,也是应有之意。”朱标解释了一句,却对老爷子提到的那什么门生的事情,只字不提。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