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书屋
ID书屋 > 大明嫡子 > 第361节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361节

 

张二工这时候很是惶恐,自己不光光是穿上了青袍,现在还被皇帝上手摸了。

他努力的让自己保持着姿势,好避免皇帝的手没了个落处。

然后张二工才沉声开口:“臣等在太平矿有过以水泥法筑造城墙,便是朝廷如今最厉害的火炮,面对一尺厚的墙体,也需要十数炮才能轰开。”

张二工在为自己弄出来水泥墙能硬抗火炮直面轰击而沾沾自喜。

可一旁的朱允熥却是心生无奈。

大明的火炮威力还是不够啊!

“好!”

“甚好!”

朱元璋却是精神振奋,红光满面,拍着张二工的肩膀,嘴里连连称好。

“有此牢固且筑造快速的水泥法,大明九边此后当如虎添翼!”

仅仅是一瞬间,朱元璋的脑海之中,就已经浮现出一副跨度巨大的大明九边形势堪舆。

九边之外那连绵不绝、崇山峻岭的山脊线上,尽是大明以水泥法筑造的长城。

朱元璋感叹不已,看向站在自己眼前低着头的张二工,眼中尽是满意的神色:“我大明北地边民,若再不受劫掠之苦,张卿可当头功!”

头功!

张二工低着头听到这话,当即眼前一亮。

朝中最近可是真的出了一位仙鹤大红袍的,那可是自己的只能在白天想一想,可晚上睡着之后却是连梦都不敢做的事情啊。

陛下一直都说有功必赏。

自己难道这次又要升官了?

张二工已经开始陷入遐想之中,浮想联翩。

朱允熥则是微笑着默默上前:“爷爷,若说以水泥法筑造九边长城,城墙牢固乃其次。”

“哦?”朱元璋闻言眉头一挑,收回手,双眼淡淡的看向走到身边的大孙子。

蒸汽机是这小子带着张二工这些匠官们做出来的,这一点朱元璋心中很清楚。

现在看着眼前的大孙子。

朱元璋心中不免又有些揣测。

难道水泥法也是这小子带着人弄出来的?

朱允熥则是已经轻声开口:“以水泥法,不论是筑造九边长城,还是城池,最为重要是筑造简单,节省耗时。

一段城墙只需要先以钢筋搭建笼架,再外罩木范,而后浇筑混石水泥浆,等待水泥浆去水凝固,这段城墙便可成型。

不说内地筑城,只说九边长城,北地地形复杂崎岖,用水泥法还能节省人力。”

科技的进步最重要的优点是什么?

节省人类的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大明现在又是如何筑造城池,建造九边长城的?

不论是城池还是长城,都是先深挖地基,下层铺设碎石、铺设条石。然后再在上面堆放碎石、黄土作为墙胚,然后再在外面用形状完好的条石或青砖,以糯米灰沾合,一层层的砌筑。

费时费工不说,若是在九边地形险要的地方,便是筑造长城的条石,都要耗费人力从很远的地方运输过去。

而用水泥却是不同。

一包包的水泥送到施工地,碎石甚至都可以就此取材。

除了建造快速之外,则是朝廷此后再筑造九边长城的耗费,将会远比现在的法子更加省钱。

朱元璋现在只剩下感叹,也终于明白这小子,为什么明日就要大婚,今天还要拉着自己出城来看这水泥路。

他不无感叹道:“此法端是好的!”

朱允熥笑了笑:“启禀爷爷,水泥法之用可不单单如此。此法只要使用得当,还能有无数的用途。”

朱元璋瞬间被撩拨的是心痒难耐。

他当即环顾四周,轻笑一声,便拉着朱允熥的手到了路边的一个还未曾拆除的施工棚下。

“你且一一道来,爷爷好生听着。”

朱允熥点点头:“只需日后朝廷加大煅烧水泥,在满足朝廷之用后,这些水泥还能供给百姓建造屋舍。

地方官府亦可用水泥法,在往日不敢下手的地方建造桥梁,沟通地方。

便是日后地方城池有损,也可通过水泥法修补,省却国帑耗费。

而在孙儿看来,最重要是,若是往后我中原之地再有水患,还可以以水泥法快速堵塞缺口,修补河堤。而后,以水泥法,去修建永不溃决的水渠,滋补地方良田。”

听到这一连串的好处之后,朱元璋已经动容的无以复加,他清楚,这些好处大概还只是大孙子现下说出来的,还有更多是没有说出口的。

“好!好好好!”

朱元璋又是一阵喝彩。

现在只等着朱允熥大婚之后,才会被正式授予五军都督府官职的沐英,这时候悄然上前,面带笑容的到来朱元璋面前,躬身作揖。

“臣为陛下贺,今日得水泥之法,我大明便又添一助力。臣不才,倒是只能想到,若是将水泥路用于云南山河之间,我朝大军此后将能以雷霆之速镇压地方土人叛乱。

更可在险要之地筑造城寨,阻隔土人串联,防备地方土人做大。我朝现今所行土流并行之举,便可驻步以我大明流官为主,彻底教化云南。”

朱允熥听着老丈人这番话,不由意外了起来。

没想到,老丈人坐镇云南这么多年,竟然已经想到了中原要想彻底的收服云南,必须要以流官为主,改土归流。

不过想了想,朱允熥心中也就平复了下来。

这改土归流的政策,本来就是建立在土流并行的政策之后,一步步耗时百年的大政策。

不是现在人想不到,而是现在就算能想到,一时之间也做不成。

世间万物可改,唯有人最是难改。

让东南一带的土人移风易俗,哪是一时半会儿就能做成的事情。

朱元璋现在已经是龙心大悦:“好啊!这是大好事!”

感叹完之后,朱元璋立马收敛笑容,目光下沉:“此法绝不可流于外,掌于外人之手!”

这是皇帝口谕。

朱允熥、沐英、解缙等人立马上前躬身。

“臣等遵旨。”

朱元璋这时候脸上恢复笑容,挥挥手,拉住朱允熥的手腕再一次的踩在了水泥路上。

“明日就是大婚了,想要爷爷赏赐些什么给你?”

朱允熥默默回头,看了一眼后面的张二工。

朱元璋立马摇头低声道:“提拔太高乃是害。”

朱允熥了然,无声的点点头:“为自家做事,孙儿不用爷爷赏赐,只要爷爷觉得孙儿没有做错就好。”

“当真什么赏赐都不要?”朱元璋撇撇嘴,斜眼瞧着朱允熥。

朱允熥挠挠头,终于还是低声道:“若是爷爷要筑造九边长城等用水泥法之事,能否让孙儿指派朝中官员去做?如此,也能免得水泥之法流于外。”

朱元璋不由多瞧了大孙子两眼,脸上露出笑容。谨慎甚微、防患于未然,这是好事。

“爷爷允了。”

朱允熥立马龇着牙:“孙儿谢爷爷的赏。”

朱元璋立马哈哈大笑起来,拍着朱允熥的肩膀,目光看向沐英:“回宫吧,明日便要大婚,若是出了岔子,咱可不好跟你这位岳丈交代。”

沐英立马躬身:“臣惶恐,沐家小女能与太孙成一体,皆为皇恩。”

朱元璋挪挪嘴:“改了姓,便这般谨慎。如今既然做了这小子的岳丈,往后你便要多管教于他,莫要有那君臣有别的想法。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