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书屋
ID书屋 > 重生2010:我加点做大佬 > 第789节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789节

 

必将沦为一堆废纸,出了地星,这玩意可不好使。

他一边思考,一边盘算着,如何替代美刀的国际地位,是用华币还是使用一种全新的货币呢?

思前想后,一时也无法敲定,他便暂时按下,准备回头让‘莫斯’出个方案,再徐徐图之。

哪怕山海集团的经济和科技实力强劲,但若是想成功替代美刀,绝非一蹴而就的简单事情,需要充沛的时间和一个逐步过渡的过程。

包括与其他国家和地区进行货币互换协议,逐步增加新货币的国际使用比例,并在全球范围内逐渐减少对美刀的依赖。

换而言之,要把美刀从目前的国际货币结算体系中踢出去,将来无论是进口还是出口,都必须采用山海集团认可的货币类型。

你用美刀?

对不起,劳资的东西不卖!

“再等等,等杨宏硕彻底控制北莓洲的电力供应市场。”

陈河宇在心里,轻声地对自己说道。

万里之外的大华区,街头巷尾的大排档、酒吧和露天广场上,不时能看到三三两两的年轻人,端着啤酒杯,肆意地碰杯畅饮。

俨然一副提前过年的架势!

“哥几个,走一杯!祝山海集团越来越好,祝大华越来越好,祝大家伙越来越好。”

一个身穿格子衫的眼镜男,酒意微醺地高声说道。

相似的情形随处可见,如此景象,追溯到上一次,还是燕城拿下奥运筹办权的那一年。

“大华区,强盛了!”

路口的一名老人,擦拭着眼眶的泪水,激动地喃喃自语道。

他生于民国,历经数十年战乱,眼睁睁看着大华区,从一贫如洗的境遇,在三代人的不懈努力下,变得愈发强盛。

……

盛夏时光,匆匆流逝。

许是受了山海集团的刺激,欧莓洲、北莓洲和毛熊国,纷纷重启了登月计划,想着争抢月星上的氦3资源。

一些六十多岁的老人,隐隐感觉到,地星的发展轨迹,仿佛又回到了三十年前。

诸国相争,科技研发,被提升到了一个无比崇高的位置,尤其是与航天相关的人才,机械、材料、力学、生物医学工程师和环境工程师、电子工程师、计算机工程师和控制工程师的岗位急缺。

但对于年轻人来说,尤其是那些刚刚结束漫长暑假的准大学生,九月无疑是他们一生中,最美好的一个月。

从青涩稚嫩走向成熟,从单纯的高中走向大学。

并且,也是人生中,第一次脱离父母的掌控,甚至还能尝试一下爱情的滋味。

姜哲便是其中一员,他想方设法地说服了父母,推着行李,独自一人从鹏城赶到了庐城。

反正乘坐飞行巴士,全程不过两个小时,落地还有小姑和表姐街机,父母便爽快答应了。

庐城九月的天气,丝毫不输给江城、山城和洪城,姜哲走下飞行巴士,推着行李箱,连兴亚汽车站的大门还没走到,便感觉异常闷热。

他下意识地擦了擦额头,好家伙,满头的汗水。

“小哲!”

人群中,突然有人喊道。

姜哲抬头看去,果然是小姑和表姐。

“给!先喝点水,中午在家里吃,让你尝尝小姑的手艺。”

张清梅主动递上一瓶冰凉的矿泉水,然后示意女儿,接过自家大侄子的行李箱。

“小姑好!”

“濛濛表姐好!”

姜哲礼貌问候道。

“小姑,我想先去学校看看。”

姜哲打完招呼后,一脸认真地补充道。

作为星际勘探与开发学的新生,又经历了嫦娥行星舰的登月洗礼,早就按奈不住内心的激动,想要早一点踏入山海大学的校区。

“这……”

张清梅迟疑道。

“妈,不打紧,咱们先去山海大学报道,反正我也想去看看。”

江濛濛戴着一副莫斯ai眼镜30,笑着说道。

一个清脆悦耳的电子合成声音,宛若真人一般,从扬声器里传了出来。

“谢谢表姐。”

姜哲感激地道了一声谢。

“走吧。”

江濛濛接过他的行李箱,笑吟吟地回道。

她也是从姜哲那个年纪走过来的,当然能理解对方的心情。

张清梅见状,也只好作罢,在路边拦下了一辆出租车,随后直奔山海大学。

“表姐,你今年大四,是不是就要实习了?”

姜哲坐在汽车后排,一边观察着庐城的环境,一边好奇问道。

对于这个表姐,他是打心里佩服。

在失语失聪的情况下,仍然能凭借自身的硬实力,一举考入科大,妥妥的超级学霸人设。

“是啊,我已经拿到了未来科技的实习岗位,准备10月中旬去燕城。”

江濛濛笑着回道。

“未来科技?表姐,你也太牛了吧!”

姜哲惊讶地反问道。

就连前排的司机,都忍不住地开口夸赞道:“小姑娘,优秀啊!未来科技可不是一般人能进得去的呀!”

“没有啦,我是科大的学生,山海集团是陈学长创办的公司,在应聘方面,多多少少也有一定的扶持。”

江濛濛谦虚地说道。

司机一听,立马翘起了大拇指,开玩笑,科大可是庐城最好的大学。

“对了,小姑父还在袋鼠洲吗?”

姜哲突然想起父母的交代,让他一定要当面感谢。

毕竟,若是没有姑父的提点,他可不会想到报考山海大学。

这第一年,完全是捡漏,超出一本线就能被录取。

“是啊,你小姑父在雪梨城,估计要等到国庆节才能回来,到时候让他带你去水上乐园玩。”

张清梅笑着解释道。

“小姑,我是想跟小姑父说声谢谢,要是没有姑父的指点,我可考不上如此抢手的专业。”

姜哲坦诚道。

“都是一家人,别说这些见外的话。”

张清梅板着脸道。

就在姜哲前往山海大学的路上时,另一边,康思俊也在父母的陪同下,乘坐着一辆新能源校车,径直驶入了崭新的校区。

历尽艰辛的飞升者,最终成了十万天兵之一

九月一号,庐城,山海大学。

偌大的门楼足有七八米高,通体采用汉白玉雕琢而成,最左边是一枚浮雕样式的校徽,在阳光下清晰可见,居中区域有四个烫金大字——‘山海大学’。

右下角则是一行小字——‘庐城分校’,很明显,在陈河宇眼里,它还不具备成为山海大学本部的资格。

在校门口的空地上,此刻停满了网约车、出租车和私家车,以及校方专用的新能源大巴车,推着行李箱的家长和学生成群,兴致勃勃地向着学校里走去。

因为是第一届,所以根本就没有学长学姐,负责接待的工作人员,全是清一色的仿生机器人,一个个业务娴熟地领着家长们,在校区里不断穿行。

一边为学生办理入职手续,一边介绍山海大学的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和运动馆,包括借书卡的办理流程、饭卡的充值步骤、被褥和生活用品的领取点等。

姜哲与江濛濛跟在一台仿生机械人的身后,不时地抬头张望。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