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书屋
ID书屋 > 学霸的培养系面板 > 第165节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65节

 

可以说他们确实是抱了下徐昀的大腿。

但眼下房间中最惊喜的则还是吴仲平,他没想到徐昀这么快就做出了成果。

还记得刚开始他看到课题申报文件时,还担心深度科技的投资会打水漂,事实证明只要徐昀经手的课题总会给人带来惊喜。

根据实验测试结果,徐昀他们团队开发出的肺部疾病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可以有效识别易漏的6以下实性结节和磨玻璃结节。

更关键的是准确率能够接近百分之百。

这是市面上绝对达不到的效果。

并且在肺癌气胸等肺部疾病上也忧于传统影像医师的诊断。

毫不夸张的讲一旦这项系统推广开来,最大的受益体便是深度科技。

“明明才刚读研究生,发表的核心期刊都比学校教授多了。”

或许是心情不错,吴仲平夸赞了徐昀一句后又把目光投向杨宁坤汪波以及曾璐他们身上,同样表达了自己的殷切厚望。

“当然你们几个也不错,希望接下来能再接再厉创造出更多成果为校争光。”

“谢谢校长,我们肯定会的。”杨宁坤几人立刻回答。

徐昀对于吴仲平的话只是示以微笑,并未过多解释什么。

心想自己除了这几篇核心期刊外,还有五篇论文正审核着呢。

等再把这篇他是第一作者的论文投稿,距离进阶任务完成也就不远了。

说起来这次课题能如此顺利完成,除了他脑海中的智能图像复原技术起到很大作用外,便是他使用了几十个小时的深度睡眠时间。

否则起码还要半个多月才能正式结题。

依靠智能图像复原技术,医学影像的重建算法几乎不需要费什么劲。

加上医学院提供的数据集资料,确实容易训练出接近完美的模型。

何况有深度科技投资,其他参与项目的研究生也都非常卖力。

能有今天的成果实属正常。

论文的问题成功解决,徐昀也想着早点回去尽快完成投稿。

便没打算在校长办公室继续逗留。

不过就当他们准备离开时,耳旁又突然响起了吴仲平的声音。

“对了。”

“听老田说下月你们要参加这届的医学技术大会?”

徐昀知道吴仲平口中的老田是指计院院长,因为这届的医学技术大会刚好在京州市举行,他们在智能辅助诊断领域取得这么大进展,肯定要前去参加好好给学院露下脸。

除此之外医学院那边和深度科技也会派人参加。

毕竟这项专利成果是属于深度科技的,现在宣传力度越大后面越容易推广。

想着这又不是什么未公开的秘密,徐昀便如实进行了回答。

“是要参加。”

“除了我们之外还有医学院的人。”

“我知道了。”吴仲平摆摆手不再多说什么。

下秒在徐昀的带领下,杨宁坤汪波曾璐他们则是迅速离开校长办公室。

直到关上房门才算如释重负。

“紧张死我了,这还是我第一次那么近见校长。”曾璐将身体贴在墙上捂着胸口说。

汪波虽说没好到哪里去,但还是笑着打趣了句。

“谁说的。”

“你本科毕业的时候,校长可是给拨穗的。”

话音刚落顿时收获一双曾璐的白眼,使得氛围重新变得欢快起来。

这时徐昀看到他们的状态恢复,才面带笑容稍微嘱咐了句。

“论文的事你们就不用操心了,交给我就行,接下来好好准备下月的大会吧。”

……

这是在浪费天赋

“不知道什么时候这最后一篇论文才能过稿,编委会的审核效率有点差啊,实在不行真要借助大脑超频了。”

2017年9月16日,京州市,京大数学高等研究院。

上午徐昀坐在自己独立办公室内,旁边桌面堆着大量写满数学公式符号的草稿纸,那双明亮的眼眸却盯着屏幕中正在刷新的人工智能领域核心期刊网页,嘴里时不时低喃两句。

距离上次投稿已经过去一个月,可能是因为核心期刊审核周期长的缘故,至今仍处在审核阶段。

主要这篇论文的作者不止他一个人,肯定不能图审核周期短随找期刊投稿。

而他另外五篇独立撰写的论文,前几天都已经顺利刊登发表。

也就是说只要现在这篇论文被接受,那么他便算成功完成了进阶任务,可以拿到那项特殊奖励。

自从上个月智能辅助诊断系统研究正式结题,他去科研室的次数明显减少。

基本都是杨宁坤他们负责后续优化,为过几天参加京州市医学技术大会做准备。

他这段时间忙着架构算法训练智能模型,相当于更换了一种思维和方式研究数学,因此课题结束后便打算正式着手拓扑群论的完善。

想看看是否能诞生出新的灵感。

毕竟人工智能领域的教材知识他已经学完,剩下便是参与课题巩固理解。

在没有合适课题前,肯定要把时间充分利用起来。

研究数学再合适不过。

不管怎么说他都是京大数学高等研究院成员,肯定要推动院里的数学研究。

和学习代数几何拓扑学不同,这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掌握已有知识

拓扑群论却不是。

丝毫不夸张的说,他的拓扑群论相当于是在开设新的学科。

两者之间的难度堪称天壤之别。

正因此将近一个月过去,拓扑群论依旧没有迎来突破性的进展。

持续沉浸在这种状态下,大脑超频便再次进入他的想法。

打算开启大脑超频彻底解决拓扑群论问题。

只是想到获得进阶任务的奖励,能够在原有基础上再增加百分之一的大脑开发率,最终还是决定等体验过奖励效果后再说。

或许硬件的提升能带动软件增幅,以至于想出完善拓扑群论的灵感。

这样起码能省不少积分和能量胶囊。

为此最近这段时间他每天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查看论文的状态。

几乎伴随着话音落下的瞬间,投稿状态页面终于完成了刷新,显示出稿件目前的最新情况。

首先是论文的名字。

很长。

“基于人工智能深度学习图像重建算法的智能诊断系统在肺部疾病中的应用。”

可当他的目光落上去,却被那串英文字母吸引。

因为这串字母他熟悉的不能再熟悉。

“pleted aept”

“稿件被成功接受了,审核效率突然变快了吗?”

暂时压着心里的激动,再次刷新确定论文已经通过审核后脸上表情终于被喜悦取代。

根据他先前掌握的情况,这份期刊的平均审核周期要在两个月以上。

没想到在自己这里时间直接砍半。

“对了。”

下秒他突然想到什么,顾不上把好消息告诉杨宁坤汪波他们,立刻打开眼前的光幕面板。

“已成功累计发布十篇sci学术论文,奖励增加大脑开发率。”

伴随任务完成的提示信息映入眼帘,徐昀先是感觉到一股异样的波动出现在脑海,然后便又迅速消失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