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书屋
ID书屋 > 学霸的培养系面板 > 第579节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579节

 

仅是这样便多浪费了一个月。

所以对于在场的大家来说,肯定都希望这次能够顺利通过模拟分析。

否则就还需要继续耽误时间。

而相比其他人的神情紧张忐忑,站在人群最前方的徐昀倒是脸色还算平静。

他当然也担心这次的结果,但更愿意相信自己的实力和水平。

因为是首次设计这种宇宙飞船,刚开始存在不合理的地方是很正常的情况,在经过进一步的优化修改后他相信这回肯定不会有问题。

不过这时候他也没有去宽慰大家,只是像其他人一样默默的等待最终结果。

在十几双目光的注视下,只见屏幕中的进度条正在稳定的缓缓上涨。

很快便来到了百分之八十五。

想到上次便是在百分之八十五的情况下失败,这也让大家的心瞬间提了起来。

好在下秒便是一个不错的消息。

设计方案顺利度过了百分之八十五继续上涨。

在又经过了几分钟的漫长等待后,只见进度条成功达到百分之百。

当这个数字出现在屏幕中的瞬间,大厅内顿时便传来一阵热烈的鼓掌欢呼声。

“成功了。”

“我们的方案成功了。”

是的。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仅用三个月时间,便顺利完成了宇宙飞船的设计方案。

而对于这人类文明首艘宇宙飞船,徐昀也亲切地将之命名为领航号。

他所起到的意义并不单单只是解决毁神星危机,更代表着人类文明从此以后,终于拥有了向更远深空探索的实力。

“立刻按照原定计划,向联盟各方递交领航号的设计图纸开始着手制造。”

暂时将心中欣喜压下去的徐昀,这时候也没有浪费时间当场宣布了这项命令。

整艘领航号宇宙飞船,科学院以及航天办公室这边只负责最为困难堪称心脏的发动机制造,至于其他部件将由别的国家分开制造。

待全部零部件完成后,再对领航号进行组装。

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发挥出人类文明的力量,成功解决此次危机。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关于领航号官方这边还特意渲染出了飞船的造型和样式,并面向公众公布,进一步增加大家的信心。

事实证明这种做法也确实起到了效果,当众人得知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便完成了飞船的设计,心情也都非常激动。

更加坚定认为毁神星的危机根本不算什么。

总之有徐院士在,必然能够成功研制出飞船的核聚变发动机。

不得不说将庞大的托卡马克核聚变装置,浓缩到飞船上面并起到发动机的作用,其难度恐怕不亚于攻克可控核聚变。

于是经过深思熟虑,为保证能够尽快解决这项飞船最核心的难题,徐昀最终决定使用最后一次科学模拟器的机会。

……

核聚变发动机

依靠人工智能和量子计算机完成的设计图纸,其中自然包括核聚变发动机的制造方法,只不过这仅存在理论中,实际制造时能否真正打造出核聚变发动机还暂时属于未知数。

不过徐昀凭借自身经验判断,基本可以确定仅依靠图纸根本无法制造核聚变发动机。

在眼下这种危机局势下,相比花费大量时间不断去试错,使用科学模拟器得到技术优化方案,是最为适合的解决办法。

科学模拟器只剩下最后一次使用机会。

珍贵程度不言而喻。

但用在核聚变发动机上……

值得。

徐昀坚信不疑。

他打定主意后更是没有任何耽搁,立刻便动用次数对核聚变发动机模拟。

“能不能顺利解决此次毁神星危机,可就全看最终模拟的结果了。”

此刻徐昀看着眼前光幕中正在模拟的核聚变发动机神情凝重,口中更是忍不住低喃了句。

核聚变发动机是领航号飞船的心脏,没有这颗心脏哪怕飞船其它组建全部完成,照样是一个只能当做艺术展品的空架子。

好在前几次使用科学模拟器,结果让人没失望过。

想来此次也肯定能完善核聚变发动机。

其实不夸张的讲,以人类文明现在的科技程度,全力研发的话攻克核聚变发动机不是问题。

甚至有可能都不用太长时间。

可惜坏就坏在眼下人类最缺的就是时间。

若毁神星到达地球还有个十年八年,那完全能省下这次科学模拟。

将来用在更重要的地方。

当然徐昀对自己的决定从不后悔。

使用了最后一次科学模拟机会,那就努力制造出核聚变发动机。

完成人类文明首艘宇宙飞船。

事实再次证明他的选择没错,没花费多长时间,便见核聚变发动机完成了模拟。

放眼仔细查看,能看到面板上多出了几项关于核聚变发动机的优化建议。

说明原方案确实存在诸多问题。

真直接进行制造的话,肯定会造成各种资源浪费。

不过有了这些优化建议,便能把核聚变发动机的技术彻底完善,真正制造出这颗领航号宇宙飞船的心脏。

“太好了。”

“这下终于可以开始制造了!”

徐昀激动之下忍不住表现自己的欣喜情绪,对模拟的结果非常高兴。

而下秒则见他快速关掉面板,立刻起身前往周明伟他们所在的办公室,宣布正式着手制造的细节,也好早日看到领航号飞船进行组装。

起飞前往太空。

……

……

周明伟等一众科研人员,并不知道徐昀已经对核聚变发动机图纸进行优化,接下来的时间正式制造时依旧按照原图纸。

不过徐昀会时不时对图纸调整,在潜移默化间完成核聚变发动机的优化。

选择这种办法也是让大家更容易接受。

省得乱想。

引起不必要麻烦。

但由于核聚变发动机结构复杂,哪怕拥有了优化版的设计图纸,制造起来也非常的费劲仍需解决各种所面临的问题。

比如发动机的制造试车场地,核聚变装置到飞船动力的转化。

尤其要保证飞船最高达到百分之十光速航速。

哪怕多部门协同合作,对于这台人类首个核聚变发动机的制造也持续了很长的时间。

时间就如同一头倔驴,跑起来就不停。

很快三年时间过去。

在众多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原本只存在图纸中的核聚变发动机,终于完成了最后一步组装工作。

接下来便将要迎来终极考验。

点火。

这台发动机先前已经进行过几次点火试车,但在推力和角度控制上仍存在问题。

不得不继续优化升级。

眼下再次进行点火,这也关系到发动机能否顺利通过考核。

具备和飞船其它部件组装的资格。

为此徐昀所负责的核聚变发动机项目成员,对此都非常紧张忐忑。

点火试车当天老早便到达控制大厅,想要亲眼见证这一伟大历史时刻的诞生。

……

2033年9月21日。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