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书屋
ID书屋 > 书香世家(科举) > 第18节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8节

 

林氏听完云舒的话后,喃喃道:“姓仇的倒是少见。”

云舒点头道:“想他应该不是咱们这里的人,口音也很生。家里妻儿都不住在身边,只一个老妇跟着端茶送水的,话也不多。我怕问到他的妻儿的话惹人家不快,因此没有细问。”

林氏说道:“是不该问的。不过恩公孤家寡人的,吃穿条件想必不是很好,以后你替我多带些吃的去吧,听闻他爱喝酒的,正好今年让杨嬷嬷帮着酿了许多杏花酿,下次也让他尝尝。”

云舒点着头应和,只要母亲高兴,不过是几杯酒酿,不值当什么。

说到后来,云舒还是将自己内心的顾虑说了出来:“就是还不知道这仇二爷是个什么来路,咱们这儿离江东并不算近,究竟是个什么原因才来了咱们这里呢?”

林氏原本没想那么多,只知道对方既然帮过自己家,那么想必不会是什么坏人。然而云舒这么一说,倒是也叫她怀疑了。

这会儿都讲生根落地,老人家这么大岁数了,身边又没个一儿半女的跟着,怎么会舍了老家,搬来他们这地方住呢?

但想了想,林氏还是说道:“不管他以往做了什么,如今既然在咱们这一块地界,自然也就是咱们这里的人了。舒哥儿,老人家没有恶意,还救过我跟你姐姐,如果人家介意不想提起过往,咱们以后就别过问他的事儿了。咱们只管咱们的,平时多接济老人便是了。”

云舒见林氏这么说,心里虽然另外有想法,但是面儿上却并不表现出来。

这话题已经聊到这里,也没什么好继续进行下去的了,云舒于是换了些闲话跟林氏继续聊着。

过了一会儿,睡觉时间也到了,云舒这才从林氏屋里出去了。

出了房门,云舒轻轻叹了一口气。

虽说林氏年纪不小,也算经历过些风浪,但到底没有出过宅门。

云舒上辈子读过书,看过新闻,人性这种东西向来是难说,精品雯雯来企鹅裙依 五而尔期 无尔吧椅因此一时间并没有就相信仇二爷是什么好的。

毕竟这会儿信息传播并不发达,一个村、一个镇、甚至一个城还好说,什么话传一传也都知道了。

只是一个国哪儿发生了什么,谁又能知道呢?

这会儿隐姓埋名到远方居住的人,这个岁数了,又是没有父母以及小辈跟在身边的,不将他当好人才是正常的想法。

好的就不过是隐居,但是隐居的都是有能力独善其身的人,总不至于真的住茅庐。

至于坏的么,最坏的结果,云舒也只能想到人命官司上了。

若真往坏的结果想,那跟这样的人常接触肯定不会是什么好事儿的。

偏偏对方又于他们家有恩,总不好在没弄清对方来历的时候恩将仇报,因此云舒心里多少有些纠结。

不过林氏方才说得其实也没什么错。不管对方什么来历,他们不觉不明也就罢了,只是正常往来,也不用过度接触,这便够了,以后若真有什么也跟他们不相干的。

想到这里,云舒理出了将来对仇二爷的态度。因此皱着的眉头也松了下来。

借着天井里满地的月光,云舒回了自己的屋里休息。

接下来的一段日子都还太平,因念着仇二爷的好,林氏经常叫笙歌送些吃的过去,日子久了大家也都习惯了,云舒也渐渐对仇二爷那边儿放松了警惕。

想着对方至少在林氏他们遇难的时候帮了忙,那么即便再坏,也坏不到杀人的地步。

这样想来,或许得罪了地方权贵,因此逃难来到燕城的可能性更大。

到了六月底,姐夫那边请了云舒过去吃饭,姐夫今年就要考试,因此约云舒过去一趟,也算是临行前做个饯别。

这一去就有四五个月回不来,可不是要搓一顿么?

这本是他们这些秀才、童生的局,云舒没有功名,连个童生也没挣上,原本不该去的。

但是姐夫看好他,加上他学习确实好,又是书香出身,如今还是顾家大房的当家,年纪与他们相差不大,性子成熟稳重,因此姐夫很愿意带着他玩儿。

云舒觉得要是连这都推脱的话,也太说不过去,因此应了邀请。

这算是云舒第一次参加文人邀请的小宴会,之前跟云舒认识的方衍也在,这次是要同王奔一起去赴考的。

席上其实也就是文人雅客们的那一套,叫个弹曲子的伎子来弄些音乐助兴,然后大家随意起个酒令,玩一会儿再聊聊天,边吃酒吃菜。

云舒是下午来入席的,尽兴玩过后也已经到吃晚饭的时间了。

之后大家散了席,王奔在楼下拉住了云舒。

云舒不解,但觉得王奔有什么事儿要吩咐,于是跟姐夫到了一旁去说话。

【作者有话说】

关于孝中吃肉这点,我之前说我看的明清小说主角不吃肉,但是周围人都会劝,已经忘记是哪本小说了。

就记得《儒林外史》里,范进母亲死了之后,范进跟朋友去县令家打秋风,然后大鱼大肉吃了一顿,县令也没说什么。这段虽然有点儿讽刺在里面,不过至少能证明孝内能吃肉。

到了一旁,只见姐夫拽着云舒的手,说道:“舒哥儿,我不在的这段时间,你姐姐要是回娘家,或是有什么事儿,你多照应着些。我们王家都是一脉单传,有什么事儿也找不上近亲帮忙的,你是我小舅子,要是我不在时,你姐姐在婆家受了什么气,你替我多关照她。”

云舒见姐夫如此挂念姐姐,心中十分欣慰。

“这事儿不用姐夫说我也会的。你安心去考试,平时我常让母亲请姐姐回家坐坐便是。”

“那便好了,舒哥儿,你千万让你姐姐放心,我们还年轻,想要孩子再过五年十年也没事儿。就是我母亲着急,偏偏你姐姐又喜欢将她婆婆的话放在心上,平时有我开导也就罢了,这会儿我一走就是几个月,我真怕她心里更难受。有你帮着开解她,我也就放心了。”

妻子的亲弟弟帮着关照,多少还是让他放心的。

这会儿又有人叫王奔,云舒知道了姐夫的心意,说了一句“放心”,然后就跟姐夫告了别。

顺便在镇上买了些吃食回家,每次他要出去吃,总要带点儿给家中其他人。

这会儿连吉祥跟杨嬷嬷都分了吃的了,云舒还没瞧见笙歌出来。

平时他只要一叫,笙歌行动是最快的,这会儿还不出来,他便张口问了杨嬷嬷一句:“笙歌哪儿去了?怎么不出来?”

杨嬷嬷答道:“太太让他去送了些晚饭给仇家,这会儿还没见回来呢。二爷,你也看看他,这两日里,即便家里没事儿他也老往仇家跑,我想大概那边儿有什么绊住了他的腿,又不知是好事儿还是坏事儿。”

云舒闻言,“哦”了一声,随即又说道:“你提醒的对。晚间他回来,我找他问问。你要是晚上给他开门,就叫他来我这儿一趟。”

杨嬷嬷应了一声,拿了吃的就下去了。

大家分完了吃的,云舒又让给笙歌留了一份,然后就回房温习功课去了。

云舒学习的时候会叫上云安一起,兄弟在一起学习的时候会有一种学习的氛围,这能更让他静下心去学。

晚间笙歌来了,云舒看时间差不多了,就让云安自己回房间去休息。

一般如果再学得晚一些,林氏就会亲自下厨做些羹汤给他们吃完了再睡觉。

等云安从屋子里出去,云舒将桌上的书整理了放到一边儿去,问笙歌道:“听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