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书屋
ID书屋 > 书香世家(科举) > 第121节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21节

 

一年,人家朱茂也在不停地扩充军队好么?怎么用两万兵力跟人家十万的打啊?

再说了,就算是六万也不一定能打得赢啊!

现在的城池可不是现代那些影视剧中那样儿的啊!打下来很难的好么!

朱茂是抓住天时地利,趁着南方大乱才一连攻克这么多城池。当初北方两个藩镇联合都只能勉强在冬日结束后夺回那么两座城池,可见困难!

现在他们中央派军过去南方夺城池,就算名正言顺,老天也不一定站在他们这边啊!

可惜笙歌的话已经说出了口, 周帝一听他这么有自信,倒有几分钦佩。

“如此甚好,只是粮食给不了多少,朕给你两万兵, 一年给你拨三万兵的粮食跟财物。其余你要召兵的事宜都归你自己管, 朕不会再多给。”

笙歌闻言,沉着脸说道:“这很困难。”

周帝闻言笑道:“很困难, 说明并不是不行。你既然要自证清白, 朕给你一个机会, 这是你自己求来的。如若失败, 就拿你项上的脑袋来谢罪吧。”

说完之后, 周帝又给了云舒一个台阶下。

“先生的命岂止两万兵马?先生还是好好为国效忠吧。”这话一出已经明了, 说明秦韶瑜对云舒还是十分信任的。

可虽然秦韶瑜嘴上是这么说,也不过是稳住云舒罢了。

其实在场谁都知道, 周帝是一定会在私下去细察云舒他们顾家跟仇二爷的关系的。

只有调查透了, 周帝才会真的对顾家放下戒心。

至于笙歌,他跟仇二爷的来往确实密切,虽然没有正式的师徒关系,却也是师从仇二爷。

前朝余孽的弟子, 周帝应该如何看待呢?即便有才能,这才能也是跟仇二爷学出来的,重用的话始终是膈应。

给他一年的时间,活着就留他一命, 让他继续报效朝廷。死了也就是惋惜一句。

周帝是皇帝,虽然朝廷的威严一步一步减弱, 可他是不缺为他上刀山下火海的人的。一个笙歌, 两万士兵, 对他来说不过是一个数字。

秦韶瑜虽然是个不大有能耐的皇帝,但是帝王之术他还是有传承那么些的。

至少这次的事件处理,他做得很好,甚至连云舒都找不出什么错处来。

这日云舒回家后,第一件着手的事情,就是让自己手下几个门客,下去查一下,看看究竟是谁参了他这么一本。

尤其是细察那些跟他一起从一个省份出来的人。

毕竟直到仇二爷的人其实也并不多,朝堂上跟他有混迹的那些人首先要暗察一下。

云舒平日里对那些来往的人,其实都抱有一种比较信任的想法的。

然而现在出了这么一件事儿,又不得不从内部察起。从今日起,他也不得不将自己包裹起来,多些防范了。

笙歌很快就要去讨伐逆贼,留给他的时间并不多。他能够有的兵,是要从南方调的。

好在周帝没有过多为难他,给他分的兵是南方并不算差的,自然也不是极强的兵力就是了。

云舒接受的速度很快,事情已经定下,他只能尽全力帮助跟相信笙歌能够实现自救。

云安可能知道自己不得不接受这个事实,他平时本来就是跟在哥哥身后很少说话,只是最近几日都变得愁眉不展。

毕竟跟笙歌相处的时间长,大家都是同甘共苦过来的。

尤其林氏,早将笙歌当作了半个儿子。她两个儿子从文,一个儿子从武,在她看来,都是她养出来的好儿子。

如今笙歌连个妻子都没有,就即将要去打一场几乎是要去送死的仗,林氏自然是难过的,因此在家哭了一晚,然后第二天就张罗着要给笙歌快速娶个老婆,免得他将来断了香火。

笙歌自己倒是觉得没有什么,他只怕顾家断了香火,不怕自己断了香火,因为始终他都是姓顾的。

笙歌临走前,云舒他们几个玩得好的,单独给笙歌弄了一个饯别的局。

只有云舒、云安、顾腾霄、方衍,以及云舒家里养着的几个门客一起吃酒。

因为是要送别,又是送别,所以大家在聊天的时候兴致都不怎么高。

云舒跟笙歌分析了一下,聊的是接下来的战术。

朱茂的性格他们还是知道的,打小认识的人,他们都互相有所理解。

云舒的提议是让笙歌跟士兵有一段熟悉的过程之后,派精兵直接去攻打战略要地,将要地收复之后,就是只守不攻。

按照朱茂那样子想要什么就誓不罢休的性格,必定会想要将要地马上拿回,开始肯定是猛攻。

云舒希望就此让朱茂的军队士气消耗,然后一路打下去应该会容易很多。

笙歌也是很赞成云舒的打法,他也带过队,有了战术,怎么打仗他还是会的。

只是一点,就是不能保证输赢。

大家都很清楚这一点,笙歌此去,只有那么两万的兵马,粮草倒是充足,只是以多胜少,除非用兵出奇招,否则很难胜利。

这一次送别,说不定一生一世也无法相见了,所以聊到尾声的时候,一个个儿的情绪都不大对。

云安喝了几口酒,见在场的都是交心朋友,叹了一口气,说道:“早些时候觉得当官能够光宗耀祖,能完成父亲的遗愿。中了个进士,高兴了好几年。现在想想,当官有什么意思?连周围亲密的人都无法相信了,亲朋好友,不但没有聚在一起,反而越走越远了。”

云舒闻言,心中有些同感,沉默着没有说话。

还是方衍替他劝了云安:“这话当着我们的面儿说这一回就够了,如今你们家艰难,皇上的心可不向着你们了。这回要不是不敢动你哥哥,只怕你一家都落难。你今后说话可要注意着些。”

散席时,大家都跟笙歌说了许多话。

笙歌也明白他们的心思,都安安静静地听了。

今晚难得笙歌不回家,要到云舒他们家过夜。云舒他们全家自然没有一个反对的。

林氏这两日一直替着笙歌张罗婚事,后来找了一位老秀才的女儿。那女子的容貌只能算是清秀,年纪也二十来岁了。

秀才家里只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嫁给了商户,二女儿原本要留在家里等赘婿,可是如今家里没了钱,秀才的老母亲生了病。

林氏看着那女子读书识字,性格虽然要强了些,但也是知书达理的。念着他们一家子没有个年轻一辈儿的男人,对于女子的强势也都能够来理解。

林氏出的彩礼多,足有一百两银子。秀才家姑娘嫁过来就是小将领家的姑奶奶,只是要随军,而且丈夫即刻要起身去打仗。????

不过这也有一点好,不用在公婆面前立规矩尽孝。笙歌是出来单独住的,就是回京都也不过是有空时来给林氏请个安也就罢了,嫁进来就是妥妥的当家女主人。

秀才家姑娘原本就爽快,从小读书也崇拜英雄,又听说笙歌读书识礼,找个借口来男女互相看了一眼,姑娘见笙歌长得也英俊,在京都有自己的宅院,更没有什么不良嗜好,他们顾家又肯出高彩礼,也就点了头。

笙歌是对婚姻没什么意见的,见人家姑娘肯,他自然也就点了头。自此,男女双方家长也都算满意。

婚期正好,定下之后没两日就成了婚,这还耽误了笙歌一日去赴任的时间。

二人成亲之后,也算小小委屈一下人家姑娘,第二天就要虽夫君去打仗。

林氏可不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